黃佳奇 王芃 李瑤(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中小學體育安全事故誘因及防護①
黃佳奇王芃李瑤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 要:中小學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體育課堂中常有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小到皮膚擦傷、韌帶拉傷,大到在體育活動中骨折、致殘或跑步猝死。如何預防和杜絕體育安全事故的發生是現在中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的重要難題。該文從體育教師方面、學校方面、學生自身方面、家長方面分析了中小學體育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并針對這四個方面提出相應建議,希望能夠避免或減小體育意外事故帶來的傷害,保障中小學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促進中小學體育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學安全事故誘因及防護
近年來,中小學體育活動中猝死、致殘、受傷等各種意外傷害事故時有發生,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也承擔著體育安全事故帶來的相應風險。迫于社會和家長的壓力,中小學體育只有在全面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為了減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不得不調整體育教學內容,這樣的情況使原本快樂且充滿活力的體育課變得古板且枯燥無味,嚴重阻礙了學生體育興趣的發展和學校體育的發展。
學校體育安全事故是指在學校體育中因學校、教師、管理人員、學生相互間或學生本人等原因所引發的致使學生受傷、致殘、乃至死亡或精神上受到傷害[1],故具有損害性、客觀性、可預測性和可控性等特征。
中小學體育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2],使學生掌握并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及運動技能為目標,是推動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發展戰略的重點[3]。然而,中小學體育安全事故的高發生率讓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畏手畏腳,使得學校體育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分析中小學體育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掌握其發生規律,對預防、降低和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2.1體育教師因素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課余體育活動中起著引導、教育、監督的作用。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行為因素能大大的降低甚至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該方面造成體育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責任心較差,在教學時采取“放羊式”教學,中途與其他老師攀談或擅自離開教學場所;備課不充分,沒有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做出預測,以致事故發生時不能及時應對;沒有帶學生做充分的準備活動,或只做了常規的準備活動而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做相對應的準備活動(如本節課以腿部力量練習為主,準備活動大部分時間做的卻是上身);課的組織管理不嚴密,在體育運動中,很多項目潛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如在標槍、鉛球等項目的教學中,如果組織不嚴密,對學生疏于管理,就有可能被插傷、砸傷,另外,疏于對學生著裝的檢查、沒有全面了解學生身體狀況,這都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發生;安排的運動負荷量過大,超出了中小學生所能承受的負荷,導致學生過度疲勞,學生運動能力下降,這種情況極易引起學生惡心、嘔吐、抽筋、暈厥的發生[4];專業知識不扎實、講解示范不全面、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在練習時對學生保護和幫助的方法和時機不當。
2.2學生自身因素
中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體育活動熱情高、愛表現自己,在體育活動中難免造成摔傷、骨折等意外傷害。學生自身造成體育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中小學生安全運動意識淡薄,在運動中攀比心理強,爭強好勝卻忽視了運動的危險性;中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不聽從老師安排,擅自進行危險性動作練習或到危險運動區(如鉛球、標槍投擲區);中小學生身體各方面素質都不完善,特別是平衡能力較差,喜追逐、奔跑,極易摔傷;中小學生對體育衛生知識了解欠缺,在過饑過飽或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進行體育運動。
2.3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發生體育安全事故的主要場所。學校方面造成學生體育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體育設施陳舊,露天器材長期風吹日曬雨淋造成生銹等現象,潛在著非常大的危險性(如籃板脫落、單杠固定不穩等);體育設施數量不足,學生為搶占場地而發生爭執或過于擁擠而造成傷害;場地器材設備缺乏正常的維護和保養[5];對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定期檢查場地器材;對體育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沒能引起學生重視;缺乏對體育教師安全事故應急方面的專業培訓或缺少專業的急救校醫,導致在意外發生時不能及時在第一時間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教師則更是不知所措擔心所承擔的責任,更不知如何妥善處理善后工作[6],不能將運動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學校沒有對學生定期進行體檢,沒有建立健康檔案,對學生健康狀況不了解。
2.4家長因素
學生雖然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進行體育活動,但很多因素卻不是學校能夠控制的。例如:飲食結構不均衡導致學生過于肥胖,或是長輩過分寵愛使學生從小就嬌生慣養,受不了體育活動帶來的勞累,進而體質變弱;家長對安全運動意識認識不足,不能正確的指導孩子預防運動損傷;家長怕孩子在體育活動時受到傷害,向學校申請不讓孩子上體育課或參加體育活動。以上種種因素都會使學生身體素質降低,可能會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受傷。
3.1體育教師方面
(1)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水平、職業素養和責任心,正確進行動作示范,講解時語言清晰,通俗易懂,在學生練習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發現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情況應及時解決。
(2)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預先想好本次課哪些地方可能會發生事故,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3)課堂常規嚴謹,每次上課都要強調安全的重要性,讓每個學生知道怎樣安全的進行體育活動;課前要嚴格檢查學生著裝,要求學生上體育課或參加體育活動時穿運動裝和運動鞋,衣服上不要佩戴尖銳配飾,口袋不要裝鑰匙等物品,女生不能帶發卡;每次課都要詢問學生身體狀況,并對身體不舒服的學生做出合理安排。
(4)準備活動充分且有針對性,天冷時熱生活動適當延長,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與其相關的準備活動(如立定跳遠教學時,準備活動應以腰腹部和下肢為主)。
(5)體育課的組織合理有序,根據教學需要靈活變換隊形:徒手練習和球類練習時應使學生分散開,避免擁擠而發上碰撞;投擲類練習時要反復強調安全范圍、練習順序等相關要求;器械練習時,要在學生掌握正確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驟后方可進行練習,且練習時要注意保護。
(6)根據學生身體素質情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特別是力量練習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練習后應組織學生對相
關部位的肌肉進行放松。
(7)在學生練習時,應對學生進行保護與幫助,并對學生講授一些保護方法。
(8)體育教師應向學生講授有關運動衛生方面的常識,培養學生養成正確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
3.2學生自身方面
(1)時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到危險區域活動,相互打鬧時盡量避開要害部位。
(2)上課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嚴格按照老師的安排進行練習。
(3)在練習時身體不舒服應立刻停止練習并向老師反映情況。
(4)參加體育活動時注意穿著配飾。
(5)掌握安全運動常識,正確進行體育鍛煉。
3.3學校方面
(1)建立全面的體育安全管理體制,安排老師課間活動值班巡查,保證學生在有人看管的情況下活動。
(2)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投入和建設,妥善安排學生活動場所,并定期對體育場地器材進行安全檢查,排除一切安全隱患,保證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安全、正常進行。
(3)每次開會集合都要強調安全運動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重視。
(4)建立體育安全事故監督小組,定期對體育老師應對體育安全事故的能力進行測評,并對體育教師和班主任進行體育安全事故方面的培訓。
(5)定期更新學生健康檔案,以便老師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身體健康狀況。
3.4家長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體育安全事故危害性,教育孩子養成安全運動的習慣;培養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讓孩子享受到體育帶了的快樂;中小學生正是身體各方面發展的快速時期,也是重要時期,要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同時注意營養平衡。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體育活動帶給學生健康和快樂的同時,也潛藏著體育安全事故這一難題,學校方面、體育教師方面、家長方面及學生方面都是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引起體育安全事故的發生,只有認真透徹的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時預防,才能避免或減小意外事故帶來的傷害,才能保障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促進中小學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申德峰.中學體育傷害事故責任認定與賠償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2]翟國俊.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劉棟梁.我國學校體育風險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9(19):287.
[4]陳全.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及預防[J].中國校外教育,2012(7):162.
[5]郭艷菊,謝翔,彭峰林.中小學校體育安全事故成因及預防措施[J].體育科研,2012,33(1):64.
[6]周強.對大學生體育運動傷害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0,18(3):99.
作者簡介:①黃佳奇(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