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記者 韋佳妤
在案件檢查過程中,經常有人來說情,有來自親戚朋友的,也有來自領導和同事的。韓錫才經常是不敢回家,躲到單位。

【人物檔案】
崗位:黔西南州紀委監察局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
興趣愛好:看書、看電視、打乒乓球
喜歡讀的書:《毛澤東選集》
座右銘:求真、為善,無欲則剛
“黑臉包公”是大家送給韓錫才的外號。他年近四十,戴一副眼鏡,個頭不高,聲音洪亮,在單位步行匆匆,不茍言笑,總是一副思考問題的樣子。
進入紀委之初,韓錫才被安排在案件審理室工作。“他呀,簡直就是一把黨紀黨規的‘游標卡尺’,不管涉及到誰,定性量紀都不會偏離一分一毫。”聊起韓錫才,與他在審理室共過事的羅磊印象深刻,有一次,因為一名處級干部違紀案件的適用條款發生分岐,大部分同事認為可以起用兜底條款,但韓錫才堅持認為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必須從重處分,為了求證自己的主張,他先后打電話到省紀委、中央紀委相關處室詢問,最后得到了上級機關的支持。
在案件檢查過程中,經常有人來說情,有來自親戚朋友的,也有來自領導和同事的。韓錫才作為一線辦案人員自然不能“幸免”。2013年冬季,在查辦某縣縣委委員歐某涉嫌受賄案時,歐某的親戚朋友托人找到韓錫才,稱歐某“平時為人較好”、“各方面關系不錯”,又是鄉里鄉親的,希望在調查時能稍微“關照一下”,適當的“高抬貴手”,以后一定會“好好感謝”的,并且反復找到他家里去。一邊要面對親戚朋友,一邊要堅持原則,韓錫才經常是不敢回家,躲到單位。
張創是長期與韓錫才一起辦案的紀檢干部,韓錫才對原則對公正的堅守一直讓他敬佩和學習。“比如前年辦理林業系統案件的時候,他說,在辦案過程中手下留情,如果關心了一個人、一個家庭,但卻會傷害黨紀國法,傷及全州360萬老百姓的心。剛開始會覺得書生氣,時間久了你會由衷的敬佩他這份堅守。”
“今年,在辦理國土系統案件中,紀委在找一位個體老板了解情況的時候,這位老板主動交代了向某些黨員干部行賄的事。后來我們將線索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韓主任向法院客觀反映了該老板主動交代相關信息的事情,為司法機關依法量刑提供參考,并建議對其從輕處理。”在張創記憶中,韓錫才的講原則也并不只有冷峻的一面。
因為辦案,韓錫才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跑,作為紀檢監察干部,他覺得自己堅持原則問心無愧。但作為丈夫和父親,作為一個普通人,他還是不太合格。
“人們常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既然干上了這份差事,就要把鐘撞出響聲,把‘黑臉’唱到底,這樣才能夠對組織、老百姓有所交代。”韓錫才說。(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