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本刊記者 李唯睿
近日,記者從2015年貴州省食品藥品生產監管工作會上了解到,今年該局將對肉制品、白酒、飲料、食用植物油等重點食品加強監管和綜合治理,促進全省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為百姓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我這里賣的豬肉都是從定點屠宰場進來的,都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和‘動物檢驗合格證’,這樣我賣著放心,顧客買著也安心。”蟠桃宮農貿市場肉攤攤主張和平對前來檢查的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說道。
2月初,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呂勁松帶隊,對貴陽市蟠桃宮農貿市場蔬菜、油類、水產、煙酒類等攤位的臺賬建立制度進行突擊檢查,檢查發現大部分攤主都能根據要求完善臺賬制度。其中一位副食品攤主未能對銷售的包谷酒完善臺賬手續,檢查人員對其進行了嚴厲告誡。
據貴陽市南明區食品藥品監督局西湖路分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凡涉及畜禽肉類、豆制品、熟食、醬品、副食品等的相關商品必須記賬備查。一旦出現問題,通過臺賬即可以找到供應方,確保銷售的食品都能有源可溯?!?/p>
2014年,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產品包含小麥粉、大米、掛面、米粉、罐頭、月餅等25大類共51種食品,覆蓋了全省所有食品生產類別。抽檢了食品添加劑,食品香精香料2種食品相關產品。抽檢地域范圍覆蓋貴陽、遵義、六盤水、等9個市(州)、貴安新區1個新區及仁懷、威寧兩個省管市(縣)。
在6890批次食品抽檢中,實物抽檢不合格511批次,抽檢平均不合格率為7.4%。抽檢3080家小作坊的3568批次食品中,抽檢不合格257批次,抽檢平均不合格率為7.2%。

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呂勁松(前排左三)一行對貴陽市蟠桃宮農貿市場進行突擊檢查
2014年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嚴格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圍繞“三重一大”,突出抓好重點工作,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嚴格落實白酒生產企業主體責任,探索建立并實行食品質量安全授權人制度,深入了解白酒企業生產、質量控制狀況,引導企業規范生產、管理并嚴厲打擊白酒質量違法行為。繼續將桶裝飲用水作為重點食品,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共檢查企業548家,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88份,出動執法人員1498次。
為防止食用植物油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嚴防企業用廢棄油脂、工業用油脂、泔水油、地溝油等作為食用油原料的違法行為,省食藥監局專門對全省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小作坊進行專項檢查,未發現以低等級冒充高等級的違法行為。
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廖昌暉介紹:“2015年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以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為檢查重點,建立完善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風險信息交流平臺,推動大型食品企業主動報告風險信息,與監管部門、技術機構、行業協會和生產企業共同研判處置風險,有效防止發生大的食品安全風險問題。
貴州省食品藥品生產監管工作會議強調,2015年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將以問題導向為統領,切實強化監管措施和手段,堅決防控各類風險隱患;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深入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以強化法治建設為保障,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加強監管基礎建設,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治理能力;以改進作風為抓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監管責任,構建為民務實清廉的監管隊伍。(責任編輯/張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