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吳文仙
龍里縣以數字化為抓手,通過黨建“云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搭建了“民情一點通”、“農民檔案”、“網上黨校”等平臺,為鄉村(社區)、非公企業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有力的抓手。
龍里縣為做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破解基層黨建手段單一、實效性不強、活動平臺不足等突出問題,按照黔南州委“精準黨建”部署和要求,結合自身實際,以數字化為抓手,通過黨建“云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搭建了“民情一點通”、“農民檔案”、“網上黨校”等平臺,為鄉村(社區)、非公企業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有力的抓手。
2014年3月,經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成立的冠山街道,面臨人口多、地域廣,經濟社會發展參差不齊,民情信息不暢,管理和服務群眾難度大等諸多難題。對此,冠山街道創新推出“民情一點通”大數據平臺,探索將“民情一點通”數據平臺作為基層組織管理的抓手,讓基層黨建工作實現“民情一點通、一點通民情”的效果。
2015年6月19日上午10點左右,龍里縣冠山街道黨政辦工作人員羅華飛手機提示聲響了一下,他打開手機看到“民情一點通”客戶端上顯示一條信息:“帶領預備役一排戰士幫助群眾做災后重建工作。”并配有一幅現場圖片,這是冠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邱毅通過“民情一點通”發到街道民情服務指揮中心干部管理欄上的信息。
“我們推出‘民情一點通’大數據軟件平臺的直接原因是2014年7月冠山街道及30個村(社區)不同程度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冠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田文松回憶說:“一些地處偏遠山村,街道干部無法立刻趕到現場,導致應急事件處理過程中,因信息不暢、情況不明造成處置不及時、群眾財產遭受較大損失。”
受此次特大洪災的啟發,冠山街道充分發揮大家普遍使用智能手機的優勢,創新推出“民情一點通”軟件,將全街道干部職工、村(社區)干部、組長、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等明確為“民情信息員”。只需在民情信息員手機上安裝“民情一點通”軟件,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民情一點通”平臺,將身邊的社情民事、將現場事件照片或者視頻上傳到街道民情服務指揮中心進行匯報,指揮中心領導立即根據情況及時調度、進行處理。“這樣避免了街道干部在處理類似洪災等事件時,派干部往返查看現場,報領導決策的繁瑣程序。縮短了處理時間,也節省了干部往返查看現場的行政成本。”田文松對記者說。
“民情一點通”不僅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件,網上便民服務平臺也讓百姓不出戶,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現代化政務服務。通過“民情一點通”定位功能,還能實時掌握干部工作動態,實現干部管理智能化,干部辦公自動化。如今,冠山街道通過“民情一點通“軟件,已經實現信息互通、辦公自動化、干部管理、便民利民、大數據分析匯總等五個功能,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2014年8月“民情一點通”信息服務平臺投入使用以來,截至6月30日,已經匯集民情信息6753條,快速為群眾解決助學貸款、危房改造、困難救助、移民搬遷等問題2643件,為群眾節省辦事開支30萬余元,節約行政支出50萬余元。通過干部管理平臺對干部在崗履職情況隨機督查65次,處理干部5人。
而借助“民情一點通”大數據分析匯總功能,明確各村(社區)等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指標,并將收集到的數據建立官方數據檔案,供街道各工作單位、干部職工查詢使用,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目前已經建立工業發展、項目實施等8個方面的數據檔案。
“以前,只聽說干部有檔案,沒想到我們農民也有檔案,還是電子檔案。”龍里縣谷腳鎮貴龍社區一名陳姓村民說,“有他們幫管著,以后不用擔心會丟失重要證件了。”
為了讓基層黨組織建設真正起到強基固本的作用,龍里縣委組織部將信息化引入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建立“農民檔案”,讓服務群眾延伸到每一個“神經末梢”。鎮(街道)干部主動深入村組、聯系群眾,通過入戶調查,經居民同意采集他們的基本信息,掃描重要證件等,為基層民眾保存紙質檔案,建立電子檔案庫,創建智慧社區、智慧村寨。
過去農民辦事,習慣性的先到鎮里咨詢一遍,當工作人員告訴他們需要什么證件才能辦理的時候,農民又返回家里去拿證件,等拿來證件,負責審批簽字的領導可能又有事外出。來回折騰幾次都辦不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現在有了“農民檔案”,不僅避免群眾因忘帶、漏帶相關證件“鎮里村里家里多頭跑”的麻煩事兒,農民需要辦理什么事情,只需要先打一個電話,或者通過“一點通”數據平臺發條信息告訴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就根據群眾的需要先把他的證件和個人信息從電子檔案里調出來,打印好并給負責審批的領導審定簽字,工作人員把前期程序都跑完之后,再通知群眾直接來做最后辦理即可。
“有‘電子檔案’真方便,里面有我們的各種證件復印件,來鎮上辦事再也不用擔心忘這忘那了。”龍里縣谷腳鎮收集群眾身份證、戶口簿等復印件建立“農民檔案”,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辦事成本,深受基層群眾好評。
此外,運用農民檔案信息梳理分析群眾個性化需求,及時會診、對癥施策,減少基層管理行政成本的同時,也確實提高服務效率。比如,通過對“農民檔案”分析整理,對致富帶頭人、信訪戶、特困戶、空巢老人戶、留守老人戶等不同類型的家庭進行分類標注,可以為困難群體幫扶救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提供更精準的數字化信息服務。
為了讓黨建工作更好的服務基層群眾,“農民檔案”工作將逐步在全縣推廣。截至今年6月底,龍里縣已在冠山街道水橋社區為1000余戶群眾建立電子檔案。谷腳鎮貴龍社區數字樓宇,也已有1005戶建立居民“一戶一檔”電子檔案。他們的基本信息還錄入“一點通”數據平臺,實現數據指揮中心管理服務端、手機客戶端、觸摸查詢端三方適時無縫對接。數據管理中心通過一點通數據平臺,及時發布安全常識、企業用工、家政服務、物業報修等信息到居民手機終端。全天候為社區居民提供居家養老、安全防范、未成年義務托管等多樣化“保姆式”服務。
“通過‘農民檔案’的建立,讓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更加精準、解決問題更加快捷,立體防控更高效,管理更精細。”龍里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熊杰說。

走進貴州龍里創奇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沿著掛有17幅簡潔唯美的漫畫勾勒出入黨流程的樓道,記者來到設立在創奇公司頂層的龍里冠山高新技術產業園的黨員活動中心。在“網上黨校”設備中心,投影儀、大屏幕、電腦等電子設備一應俱全。
為進一步加大非公企業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職工黨務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拓寬黨員干部培訓平臺,推進非公黨建工作順利開展,4月29日,龍里冠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網上黨校”正式投入使用。“網上黨校”給園區內的企業、黨員、職工群眾的溝通搭建網絡平臺。園區的干部職工、黨員群眾可以通過“網上黨校”動態學習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政策。
截至6月底,龍里冠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網上黨校”已經吸引園區43家企業黨員和干部職工100余人來這里學習交流,他們利用“網上黨校”,相互交流、相互溝通、互相促進,一起聽黨課、學知識。通過網上黨校的學習培訓,冠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已經發展了3名黨員。
剛從積極分子發展成為預備黨員的創奇公司總裝車間焊接工人雷安龍是園區網上黨校的學員之一。網上黨校給企業工人帶來的便捷,雷安龍深有體會:“工人整天在車間里干活,很難有集中的時間去參加組織部組織入黨積極分子上的線下黨課。現在園區有了網上黨校,利用下班時間上網上黨校,省事兒多了。”
園區網上黨校不僅是入黨積極分子上黨課的好學堂,還是園區職工業務交流的好平臺和業余時間的好去處。
來自四川的任春林是創奇公司黨支部書記,他常常在業余時間帶領企業員工來園區黨員活動中心,利用網上黨課平臺將自己的生活、工作的照片傳到網上,與不在身邊的家人溝通。有時還把網上黨課作為技術講堂,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我去上課了”已是園區職工展現自己主動學習的時尚話語。
除了冠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針對非公企業工人流動性較大,黨員較為零散、工人歸宿感低等特點,龍里縣還在龍山、谷腳兩個工業園區分別創辦“網上黨校”。
龍里縣通過“網上黨校”把信息化引入黨員經常性的教育培訓中。并結合“服務發展,助力小康”十項主題活動,定人定崗定責,定期開展集中培訓。“將一批懂技術的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將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將黨員業務骨干培養成企業管理者,為企業儲備技術人才,為組織積蓄后備力量。”熊杰說。
(責任編輯/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