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訓超
黔西縣在“生態建設”上下功夫,整合“三江源”項目資金2435萬元,縣政府投入資金2000萬元,做大做強茶葉產業,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
黔西縣是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生產大縣。境內平均海拔1250米,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型氣候,具有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水熱同季、雨量充沛、夏秋氣候冷涼等特征。全縣年平均氣溫14.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87.5毫米,適宜茶葉種植及加工。
通過近年的發展,該縣茶園面積不斷增長,主要品種有福鼎大白茶、龍井43號。茶園主要分布在谷里、大關、雨朵、新仁、太來、協和等鄉鎮,涉及農戶近6.5萬戶。
1988年6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創造性地提出建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此后,黔西縣一直在“生態建設”上下功夫,做大做強茶葉產業,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出臺了《黔西縣特色農業產業資金整合管理實施方案》等文件,并于2012年成立了茶藥產業局,同時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整合“三江源”項目資金2435萬元,加上縣政府投入的2000萬元資金,做大做強茶葉產業。
黔西縣雨朵鎮為激勵農民種植茶葉,規定每種植一畝茶葉,當地政府給予3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200元的管護費用。如果茶葉管護得好,每畝再給予50元的獎勵。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勵下,僅2012年,雨朵鎮龍場村種植茶葉900畝,平壩村種植茶葉300畝。
同時,鎮黨委干部還從農技站選派技術人員對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農技站技術人員張凱和龍場村支書陳忠林、平壩村支書侯建配合,爭取到上級幫扶資金50萬元,同時組織群眾進行茶葉種植技術培訓。此外,張凱和陳忠林還自費到福建考察,引進福建福鼎白茶34.65萬株。
為使茶園種有所管、種有所收、實惠農民,雨朵鎮政府成立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動員農民入股,使生產出的茶葉有銷售市場,賣得起價。
同樣在黔西縣,近年來,谷里鎮依托良好的資源優勢政策扶持,圍繞“54321”特色農業工程,把發展茶葉種植、培育茶葉產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建基地,不斷完善和壯大茶葉產業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助推農村經濟發展。

在茶園里摘茶的黔西縣谷里鎮茶農(裴建光/攝)
谷里鎮出臺相應政策,鼓勵農民把土地流轉給茶葉公司,每畝每月給予130元補貼,還可以在茶葉公司工作。松林村村民鐘朝光今年把自家的6畝土地流轉給茶葉公司后,又在流轉的土地上給茶葉公司打工,半年時間凈賺15000元。
和鐘朝光一樣,村里大多數人都選擇將土地全部流轉后,又在流轉的土地上打工。今年68歲的村民胡南高在茶葉育苗基地里打工,每天工作8小時,能收入70元,再加上土地流轉費,收入比以前種植傳統農作物要多得多。
大關鎮通過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每年為當地農民提供大量勞務工作,在此模式下,農民可以選擇自己種茶或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為種植戶進行茶葉就地加工或與種植戶簽訂茶青收購協議。此舉不僅讓群眾學到種茶、采茶和茶葉管理等技術,還保護了茶農的利益,提高了茶農的生產積極性,有力推進茶產業向規模化發展。

為增強產業示范帶動作用,黔西縣還以標準化茶園帶動合作社、種植大戶和散戶將茶產業做大做強。積極引導茶葉種植戶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社,對茶葉種植、生產、銷售進行統一管理。截至目前,全縣已形成三家大規模茶企,打造了“花都松針”、“谷里毛尖”兩個茶葉品牌。今年以來,全縣茶園面積增加至25萬畝,茶產業成為廣大農村群眾實現穩定增收致富的又一路徑。
黔西縣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引進人才和返鄉農民工,鼓勵他們開辦茶場,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帶領群眾致富。
已經退休的黔西縣鄉鎮企業局職工趙高洪之前從事茶場管理工作,一直認真鉆研茶葉種植、蟲害預防和茶葉加工等技術,積累了很多經驗。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谷里鎮黨委政府領導多次找到趙高洪,希望他能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發展茶葉種植。
為此,谷里鎮積極為趙高洪出謀劃策。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趙高洪走訪考察了全國主要產茶區,了解了茶樹品種、種植方法及各地氣候、土壤和產茶的最佳時間。
回到家,趙高洪與家人商量后,用所有積蓄在谷里鎮買下荒廢的460畝茶山重建茶場。
在趙高洪的帶領下,谷里鎮新金村四五十名村民將荒廢的茶山重新開墾后再次種上茶樹。精心管理下的茶樹長勢良好,成片的茶樹把之前的荒山變成茶山。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趙高洪成立了谷里新金有機茶場,帶動周邊鄉鎮建立了雨朵紅巖茶場、新仁苗鄉茶場和大關鎮小街養殖場等。之后,趙高洪又用500萬元作為注冊資金,成立了黔西縣億鑫實業有限公司,打造的花都系列茶(花都毛尖、花都松針、花都雀舌)產品暢銷省內外。
張恩學是土生土長的谷里鎮人,在外打工多年,對茶葉有一定的了解,手頭也有一些資金。谷里鎮黨委政府多次派人上門做思想工作后,張恩學與鎮里簽訂了承包谷里老茶場的合同,正式接管谷里鎮茶場。此后,張恩學帶領當地農民積極調整發展結構、著力理清發展思路,確立了茶場“打品牌、建基地”的戰略思想,推動茶場健康發展。
茶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創造了越來越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張恩學在推動茶場發展的道路上信心十足。于是他將谷里茶場改制成立黔西縣谷里黔龍茶業有限公司。如今,公司發展勢頭良好,并在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推進活動、“六心教育”誠心獻給他人活動中被黔西縣委宣傳部、黔西縣工商局評為“誠信商家”。
谷里黔龍茶業有限公司現有茶場面積4000多畝,已經種茶的茶園面積有2831畝,有效茶園有980畝。公司現在正以每年增加400畝的速度對舊茶園進行改造,力爭在明年全部完成,使有效茶園達到2831畝,年產值120萬元。
如今,像趙高洪、張恩學一樣在黔西縣開辦茶場的專業人才和返鄉農民工有10多位。在他們的帶領下,當地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譜寫致富新篇章。
(責任編輯/哈文麗)
熱線:0851-86408147 15286036605
郵箱:1831392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