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上海海洋大學人文學院 上海 201306)
我校競技游泳運動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①
張帆
(上海海洋大學人文學院上海201306)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走訪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上海海洋大學參加“2014年上海市大學生游泳錦標賽”學生運動員的基本情況、報名情況、比賽成績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查,對結果進行分析。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我校競技游泳運動現階段在學生的參與人數、結構等方面呈現男女生不平衡狀態(tài),專項技術能力方面有待提高等問題,最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問題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競技游泳上海海洋大學現狀調查現狀分析研究
①資助項目:該研究由“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資助計劃”資助。
上海海洋大學在2012年的百年校慶時確立了“發(fā)展海洋體育”的體育教育教學路線,揭開了我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的新篇章。游泳運動作為一種生存技能,是開展海洋體育的必備技能之一;同時它還是一項具有意義的競技運動項目,能夠從一定層面上反應出我校海洋體育的開展情況,普及和開展游泳運動,特別是競技游泳運動,對我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我校自建校以來就有游泳隊,曾經的一個時期,我校游泳隊代表著上海市競技游泳項目的最高水平,我校游泳健兒代表上海市出征全國比賽屢獲殊榮。然而近些年,我校的競技游泳水平一直在一定水平上停滯不前,參加比賽所獲得的成績寥寥無幾,這不符合我校“發(fā)展海洋體育”的體育工作方向,因此有必要對我校競技游泳運動開展的現狀進行調查,并做以分析和研究,為我校競技游泳運動開展提供切實有效的理論依據,從而促進我校體育工作的全面發(fā)展。本文試圖通過對我校參加“2014年上海市大學生游泳錦標賽”參賽學生的基本情況、報名情況及比賽成績等數據進行調查分析,了解我校競技游泳的開展情況和水平,從而找出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并提出相關建議。

圖1 參賽男女生人數比賽

圖2 參賽學生年紀分布情況

圖3 參賽學生游泳能錄水平

圖4 參賽項目人次情況狂

圖5 男女生報名項目次數情況

圖6 參賽項目得分情況

圖7 男女生得分比例圖
2.1研究對象
該文的研究對象為該校參加2014年上海市大學生游泳錦標賽的20名參賽學生。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和參賽資料,了解參賽學生的基本情況,為本文的調查研究提供基本信息。
(2)走訪調查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走訪,包括平時及賽時,向他們了解本調查中所需要掌握的研究數據和信息。
(3)數理統(tǒng)計法。對所收集到的數據利用Microsoft Excel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
(4)邏輯分析法。根據邏輯分析的基本原理,對數據處理的結果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為最終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提供理論依據。
3.1參賽學生組織結構的分析與討論
(1)參賽學生男女生比例情況。
根據該次比賽的競賽規(guī)程,我校游泳隊共派出20名學生運動員,分別參加了男子和女子甲組(業(yè)余組)的比賽。
如圖1所示,在參賽的20名學生當中,男生14人,占總人數的70%;女生6人,占30%。由此可見,在該次比賽的參賽學生當中,男生人數比例的2倍以上。
(2)參賽學生年級分布情況。
如圖2所示,參賽的20名學生當中,一年級(2014級)和四年級(2011級)的學生比例相同,為總人數的30%;而二年級(2013級)和三年級(2012級)的學生人數比例則同為20%。
由此可知,在該次比賽中,大一的新生和即將畢業(yè)的大四學生是我校參賽隊員的主力軍,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校競技游泳隊隊員的人員結構。
(3)參賽學生游泳能力水平情況。
由于沒有游泳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資格,我校的參賽學生均為通過全國統(tǒng)一高考進校的普通大學生,因此他們的游泳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有個別學生曾在中學時參加過業(yè)余體校的游泳訓練,而大多數學生則多為進入大學加入了校游泳隊后才逐漸開始接觸游泳運動。
如圖3所示,在參賽學生中,運動等級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標準的占參賽總人數的5%;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的占10%;而其余85%的參賽學生均為國家三級或未達到國家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的學生。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校游泳隊的隊員結構,絕大多數學生均是從前未接受過專業(yè)游泳訓練的普通學生。

表1 參賽報名情況

表2 參賽項目及得分情況
3.2報名參賽及比賽成績的分析與討論
(1)報名參賽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參賽學生的報名情況相對比較合理,但在仍存在一些問題。從參賽距離上來看,報名參加短距離比賽項目的學生明顯多于長距離項目,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心理上普遍認為長距離項目游起來耗時費力,因而不愿意參加長距離項目的比賽;從參賽項目上來看,學生參加自由泳和蛙泳項目的次數明顯要高于蝶泳、仰泳項目(分別為45%和33%,以及11%和11%,見圖4),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本身對蝶泳和仰泳的掌握程度較差,且在日常訓練中,缺乏對這兩個項目的鞏固和練習,因此在報名時都揚長避短的躲開了這兩個項目。
另外,從男女生報名的參賽次數上來看(見圖5),男生參賽項目的次數占總項目的68%,而女生則只有32%,這一情況基本符合參賽學生的男女生人數比例。
(2)比參賽成績情況。
由于該校學生僅參加了男子、女子甲組的比賽,因此團體總分實為甲組團體總分,分別由男子和女子兩個組別所獲名次的分數相加而來,如表2所示。
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在該次比賽中,凡是有學生參加的比賽項目,均拿到了名次。對比圖6和圖4不難發(fā)現,在自由泳、蛙泳和仰泳項目上出現了較大的不同,這其中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整個比賽的自由泳和蛙泳項目中,各個高校的參賽隊都有較多學生參加,這就增加了這兩個項目的競爭力,從而使獲得成績的難度有所提高,而我校的參賽學生在這兩個項目中并沒有能力水平較為突出的同學;第二,我校參賽學生中唯一的一名游泳水平較高的同學參加的是仰泳項目的比賽,這使我校在仰泳項目上的競爭力大幅提高,增加了該項目的得分能力。而從圖7與圖5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參賽次數比例僅為32%的女生卻獲得
了總成績得分中的55%,說明在該次比賽中,我校女生的參賽人數和比賽次數雖然比男生少,但總體能力水平和得分競爭力要高于男生。
4.1結論
(1)在我校現階段參與競技游泳的學生中,以男生居多,女生偏少,且大一和大四的學生占多數。
(2)在競技能力水平方面,男生較弱,女生較強。
(3)在各參賽項目的競爭力方面,缺乏對長距離項目的競爭力;同時,可參加仰泳項目的人員較少,但具有一定競爭力;可參加蛙泳和自由泳項目比賽的人數較多,但缺乏競爭力;蝶泳和混合泳項目是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4.2建議
(1)加強在全校學生中對游泳優(yōu)秀人才的選拔,特別是二年級和三年級具有較高游泳水平的學生。
(2)在日常訓練中加強對男生專項能力水平的練習。
(3)在日常訓練中,加強對學生的長距離有氧耐力能力的鍛煉;增加在蝶泳、仰泳方面的訓練,增強學生在這兩個項目中的能力水平,同時加強對蛙泳和自由泳的鞏固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2014年上海市大學生游泳錦標賽秩序冊[S].
[2] 2014年上海市大學生游泳錦標賽成績冊[S].
[3]肖龍,劉銀斌,陸淳.北京高校游泳運動開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20(4):101-103.
[4]徐國芳.浙江省高校游泳運動水平的現狀分析及發(fā)展對策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7,29(4):76-77.
[5]夏瓊.海洋體育視角下的我校水上運動發(fā)展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11):140-141.
作者簡介:張帆(1986—),男,陜西西安人,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b)-01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