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剛郭新光門光耀烏仁陶格斯
1.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2.巴彥淖爾市植保植檢站
烏蘭布和沙漠山藥種植初報
吳少剛1郭新光1門光耀2烏仁陶格斯1
1.巴彥淖爾市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2.巴彥淖爾市植保植檢站
烏蘭布和沙漠地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境內,總面積約100萬公頃,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也是中國沙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烏蘭布和沙漠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季風強勁,終年為西風環流控制,屬中溫帶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無霜期168天,光照3181小時,地下水相對豐富,潛水埋深一般在1.5~3米,有數層至十多層量多質高軸壓水。沙丘本身的含水量即可滿足沙生植物的正常生長需求。沙漠中有大小湖泊200多個,加之可利用黃河水自流灌溉,水利條件優越。烏蘭布和沙漠整個地勢都低于黃河水面,有引黃灌溉的條件,從而彌補了降雨少,蒸發大,干旱缺水的不利因素。烏蘭布和沙漠特有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山藥。
山藥又名山薯,山芋,長芋等,薯蕷科薯蕷屬作物,為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主要產品為肥大的肉質根狀塊莖。山藥品種豐富,有汾陽山藥、太谷山藥、水山藥、懷山藥等,其藥用和滋補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愛。
山藥性喜光、較低的空氣濕度和較高的土壤溫度,忌水澇。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干燥的氣候、充足的光熱、豐富的水源等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山藥的生長。
2013年以前內蒙古地區山藥種植一直屬于空白。2013年,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率先在烏蘭布和沙漠引種懷山藥30畝,并獲得成功。2014年擴種至近千畝,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從全國市場來看,主要以河北、河南、山東等產地的山藥為主,上述地區由于年降水量較多,山藥中含有大量水氣,品質和口感遠不如磴口縣生產的山藥。經鑒定,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所產山藥皮薄、甘甜、口感好,品質優于上述地區所產山藥。
山藥種植是磴口縣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沙產業,引進的一個具有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沙漠經濟效益、調節產業功能結構的新型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1.烏蘭布和沙漠山藥種植符合國家農業建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的政策
按照黨的“十八大”的宏偉目標以及“中央1號文件”提出《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要求,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是2015年重大任務,也是構建新型農業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的首要任務。2015年是國家對農業生產扶持政策較多、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國家財政將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發展、規劃,為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效益型農業,建設優質山藥種植基地,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磴口縣自然條件優越,廣闊的沙土地貌和日照條件是種植山藥的理想之地
磴口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土壤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有利于山藥的種植吸收。夏季氣溫較高,日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較大,積溫高,全年日照在33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為7.6℃,植物生長期的有效積溫約為3100℃,晝夜溫差14.5℃。屬典型的兩季不足,一季有余地區,氣候特點與懷山藥種植氣候要求相宜,并更有利于其各種養分的積累,獨特的氣候促進了山藥的快速生長,不宜腐爛變霉。地下黃河水源豐富,渠道縱橫,為山藥灌溉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該地區具有發展山藥種植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勢,未來山藥種植必將成為磴口縣農業發展的新興產業。
3.在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大力發展山藥種植,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綜合分析,在磴口縣發展山藥種植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一是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資金投入,為建立和發展新興農業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資金保證;二是磴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當地山藥發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并深入烏蘭布和沙漠種植區親自考察、調研,為山藥種植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障和綠色通道;三是烏蘭布和沙漠的山藥種植依托洪濤公司、蒙沙貝公司、太陽公司等成熟企業推動發展,這些企業資金及技術力量雄厚,有健全的組織機制和科研團隊,有多年從事山藥種植、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農業技術員,有系統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為推動山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四是農民對種植山藥有較大的信心。山藥的試種成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大大激發了當地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在磴口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山藥,可以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推動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五是山藥種植區自然、交通、栽培條件好,所產山藥品質高;六是山藥種植及相關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改善沙區生態環境;七是隨著沙區山藥產業的發展,勢必增加農牧民就業機會,提高農牧民家庭收入水平。
4.發展山藥種植對當地農業發展將會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
磴口縣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糜等,經濟作物有甜菜、葵花籽、酒花、番茄等。特色產業有甘草、華萊士瓜、番茄、磴口西瓜、肉蓯蓉等,聞名中外的河套蜜瓜,以該地區所產品質最佳。此外,磴口縣具有良好的農業經濟基礎和生產效益,具備一定的農業發展優勢,但農產品品種較少且單一,新品種更新速度緩慢,農民增收受限。因此加快農產品增收效益,尋找新的農業生產項目,開發惠農、創新效益的新興農產品,帶動地區經濟致富是當務之急,因此立足氣候和資源條件,在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大力推廣山藥種植,使山藥成為當地的一種高產高效的經濟作物,不僅可以增加地區的經濟作物種類,亦可進一步提高當地農牧民經濟收入,帶動地方農業經濟創新發展。
1.經濟效益
成本預算:種植山藥成本較高,每畝需投入種苗5000元,肥料2000元,人工、水電費等3000元,搭架及其他費用2000元,畝成本合計12000元。
盈利狀況:磴口地區山藥產量為2000~2500千克/畝,以目前市場平均價格10元/千克計算,畝收入20000~25000元,扣除種苗、肥料、人工、水電費等,純收入約8000~13000元,與傳統的經濟作物相比利潤非常可觀。此外,可進一步發展山藥的深加工產業,如山藥熟片、山藥粉、山藥奶產品等,市場需求量很大,核算利潤空間更大。
2013年磴口縣在烏蘭布和沙漠種植的30畝山藥,產量為2250千克/畝左右,市場價為12元/千克左右,實現經濟收入80多萬元,效益可觀。據分析,在試種基礎上,山藥產量提升空間較大。由于2013年屬首次試種,前期準備工作時間較長,導致錯過最佳播種時間,較正常播種時間延遲1個月左右,進而影響了產量和收益。2014年磴口縣總結經驗,適期播種,將山藥擴種至850畝,平均產量達2500千克/畝,平均畝收入3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2.生態效益
生產實踐證明,通過在烏蘭布和沙漠不斷擴大山藥種植規模,生態效益十分顯著:一是沙丘植被覆蓋率大幅提高;二是防風固沙能力顯著增強;三是對溫濕度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有效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
3.社會效益
在社會效益方面,一是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1000多個,使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減輕了社會負擔;二是提供了大量優質山藥,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生活,且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品不斷增多,也會促進相關加工產業的發展;三是種植區內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可以極大地促進農牧業生產的發展,減輕多種自然災害的危害,增加農民的收入,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山藥的適應性很強,主要種植土壤為砂壤土的旱地,也可種植在丘陵坡地的朝陽面,不與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爭地,在烏蘭布和沙漠種植山藥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山藥為高產高效經濟作物,不僅耐貯易運,且可加工增值,外銷出口。故山藥是當今發展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較為理想的推廣品種,開發前景極為廣闊。目前我國山藥專業加工廠還尚未形成規模,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應加大開發山藥系列食品的力度,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尤其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軟罐頭已經成為人們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
山藥除鮮食外,還具有巨大的食用加工價值和藥用價值。作為山藥的深加工行業,目前在香港、臺灣等地已逐步形成規模。我國內陸地區,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山藥深加工市場相對成熟,已開發出多種山藥成品,各類食品中山藥作為主要及輔助原料應用也較為普遍。
基于山藥的藥用價值,祖國的傳統醫學視其為珍貴的藥材,是中藥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在巴彥淖爾市周邊有包頭中藥廠、億利集團中藥廠等,對于山藥的用量非常大,因此山藥開發既可從食品著手,更可從藥品著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越來越強,消費群體不斷增加,山藥及其產品銷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自2013年以來,磴口縣在烏蘭布和沙漠種植山藥已取得顯著效益,為當地新興農業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由于山藥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高以及藥效開發利用廣泛,在市場上十分搶手。目前,山藥在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量很大,是未來發展的黃金產業,與地區傳統產業相比較,山藥的種植效益是葵花、玉米的5~10倍,所以推廣前景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