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艷梁藝馨石曉峰
1.偃師市林業局;2.洛陽市林業局
碧桃流膠病的防治
楊小艷1梁藝馨2石曉峰1
1.偃師市林業局;2.洛陽市林業局
簡述了流膠病的危害癥狀和發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
碧桃 流膠病 防治方法
碧桃樹枝清麗雅秀,花朵繁密,色彩艷麗,嫵媚浪漫,觀賞價值極高,是園林中必備的春季觀賞花木,但它們常常會發生流膠病,嚴重的影響了植株的長勢和觀賞效果。
流膠病主要發生在碧桃的主干、主枝上,以主干發病最為突出。發病初期,病部腫脹并不斷流出半透明黃色樹膠,特別是雨后流膠現象更為嚴重。流出樹膠與空氣接觸后,變為紅褐色,3~4個流膠珠連在一起,形成直徑3~10毫米圓形或不規則病斑,呈膠凍狀,干燥后變為紅褐色的堅硬膠塊。感病部位易被腐生菌侵染,使其皮層和木質部變褐、腐爛,樹勢日趨衰弱,葉片變黃,嚴重時整株會枯死。
該病病因復雜,有關的研究觀點不同∶一是認為由真菌引起的,即由桃囊孢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浸染所致。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有潛伏侵染特性,在枝條或樹干可長期存活,當樹體衰弱時發病,表現為侵染性流膠病。分生孢子發芽溫度為8~40℃,最適溫度為24~35℃。病菌在枝條病斑部位越冬,于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開始噴射分生孢子,靠降雨水滴濺迸進行傳播,從枝條皮孔或傷口侵入,5~6月和8~9月是染病高峰期,到9月中、下旬后由于氣溫下降,病菌才無力危害。二是認為是一種生理性病害,為非侵染性流膠病。主要原因是∶①土壤偏堿,栽植過深或是栽培地點土壤板結、黏重,排水不良、地勢低洼;②修剪量過大,造成根冠比例失調;施肥不當(偏施氮肥、鉀肥不足)、枝條不充實,病蟲危害重;③品種和砧木親和力差,接口部位易出現流膠病,如碧桃樹嫁接在杏樹砧木上病重,嫁接部位高的比嫁接部位低(齊地平)的重;④各種原因造成的傷口,如凍害、冰雹、日燒、蟲害、機械損傷、剪鋸口等。
在生產實際中防治此病應以農業防治與人工防治為主,化防為輔的原則,加強綜合防治。具體措施如下:
1.栽植時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若前茬是果樹的,最好倒茬1~2年后再栽;土壤黏重的要深翻加沙改土,對于因土壤黏重引起的流膠,可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300克/畝,對水后地面噴灑,全年2~3次。
2.碧桃需氧量大,栽植時不能栽植過深;若當地流膠病重,應選用毛桃作砧木的苗子;增施有機肥、鉀肥,提高枝條成熟度,增加土壤透氣性和有機質含量;改革耕作方式,變清耕制為生草覆蓋制,提高土壤透氣性和綜合肥力,變大水漫灌為溝灌或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防止土壤板結并節約用水;雨季做好排水,降低園內濕度。
3.碧桃樹生長旺盛,年生長量大,生長季節進行短截和疏刪修剪造成的傷口,遇到高溫高濕環境,傷口容易出現流膠。雖然冬季修剪同樣有傷口,但因氣溫較低,空氣干燥,很少出現傷口流膠。因此,生長期采取輕剪手法,盡早抹芽、摘心、疏刪部分過密枝條。6月份以后至落葉前,一般不要修剪。主要的疏刪、短截、回縮等修剪,等到冬季落葉后進行。冬剪后對于大的傷口還要及時涂抹殺菌劑(如843康復劑、腐必清等)。
4.冬季落葉后要及時進行樹體涂白,配方是∶生石灰10份,石硫合劑2份,食鹽1~2份,水36~40份。從樹干基部一直刷到多年生枝(除當年生枝外),防止凍害、日燒及病蟲害。
5.消滅越冬菌源:在最冷的12月份至1月份進行清園消毒,刮除流膠硬塊及其下部的腐爛皮層及木質,清掃枯枝落葉,集中起來燒毀,然后噴中藥殺菌劑靚果安400倍液+有機硅,消滅越冬菌源、蟲卵,同時還可預防凍害、日燒發生。
6.碧桃樹發芽前,樹體上噴殺菌劑靚果安600倍液+有機硅,殺滅活動的病菌。
7.及時防治蟲害,減少流膠病的發生。4~5月份及時防治天牛、吉丁蟲等害蟲侵害根莖、主干、枝梢等部位。
8.生長季適時噴藥: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膠病彈出分生孢子的時期,可結合防治其他病害,噴靚果安600倍液進行預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侵染性流膠病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等,每半月噴灑一次,連噴3~4次。用藥時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
9.涂抹防治:先用刀刮除病部干膠和老翹皮,把刮下的膠體清掃干凈,集中深埋或燒毀,再用刀縱橫劃幾道(所畫范圍要求超出病斑病,橫向1厘米,縱向3厘米,深度達木質部),并將膠液擠出,然后使用潰腐靈原液或5倍液+滲透劑(如有機硅)或50%退菌特與50%硫懸浮劑的1∶5混合液或50%退菌特和乳膠1∶10混合液等,對清理后的患病部位進行涂抹,一般涂抹2次,間隔3~5天,必要時,在流膠高峰期再涂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