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鵬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種子管理站
完善雜交玉米種子基地建設全面提升加快現代種業發展
袁大鵬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種子管理站
赤峰市松山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赤峰市的中部,具有生產雜交種子得天獨厚的條件,自然生態條件適宜不同生育期的多種農作物種子繁育。2013年經農業部考核批準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
早在1989年,松山區就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玉米制種基地,年生產面積2.5萬~2.6萬畝。近5年松山區雜交種子生產面積基本穩定在4~5畝,2009年生產面積4.69萬畝,到2013年生產面積達到5.47萬畝,年總生產種子1460~1880萬千克,平均單產310~351千克。生產的種子供應當地農業生產外,主要供應東北、華北、西北春玉米種植區和黃、淮海下播玉米區。
松山區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2011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2012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自2003年以來,糧食產量已連續10年居全市第一,先后5次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1.鄉、鎮政府積極性不高,由于種子生產大縣沒有得到國家資金的足夠扶持,與糧食生產大縣的資金扶持力度相比較低,導致地方鄉、鎮政府對種子生產產業重視程度不高。
2.部分制種企業在與農戶簽定合同內容不規范,沒有嚴格按照范本合同設定的項目填寫內容,甚至有些合同是其他無關人員進行簽字沒有法人授權委托書,不具備法律效力,留下了糾紛隱患,容易引起群體事件的發生。
3.生產管理環節不到位,田間檔案填寫的不夠及時規范。個別企業種子生產技術人員責任心不夠強,技術指導不到位,導致作物生長不良、花期不遇;部分抽雄農戶也有僥幸心里,投入不到位,抽雄不及時、徹底、干凈。最后導致生產的種子產量低,色澤差,總體種子質量不合格,容易引發糾紛上訪。
4.生產的種子風險性比較高,種子的投入成本高,一旦受到自然災害造成減產或絕收,損失明顯要高于大田商品糧。種子生產過程中還存在花期不遇,受粉期間雨水較多受粉率低等影響產量的各種因素,因降水、早霜等也影響種子發芽率的質量風險。
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生產基地交通便利,部分村級公路實現路面硬化,田間交通便利,農田水利條件良好,三座店水庫和二道河子貫穿西部種子生產基地;電力充足,通訊暢通。種子生產、加工機械設備比較齊全,種子脫粒機、精選機由生產企業提供,有種子烘干設備和成套的種子加工設備,這些設備都能夠滿足生產企業的加工需要。
生產技術硬件配套。制定了《保證種子田生產質量的技術措施》和《玉米雜交種子生產技術規程》,做到工作有計劃、有實施、有檢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種子生產操作鏈條。種子生產技術人員技術成熟,從播種、去雜、去雄到收獲、選棒、脫粒、晾曬、加工、包裝、銷售形成了一整套的技術保證措施。種子生產企業每年都選派技術人員參加省、市種子檢驗與技術人員培訓班,并獲得了省級頒發的資格證書。
質量監督抽查嚴格。種子站具體負責種子基地的質量監管,具有行政執法職能。全站核編7人,現在崗人員中具有高級農藝師3人,農藝師3人。在職檢驗人員中有室內檢驗員6人,田間檢驗員6人,扦樣員6人。依法受區農牧業局委托具體負責種子行政許可、備案登記及品種管理、良種推廣、質量監督、監督檢驗、市場監管、品種試驗示范及信息服務等職能。在赤峰市種子管理站的基礎上建立了松山區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站,制定了質量管理手冊,作業指導書和程序文件。并在2010年10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合格證書》。
為確?,F代農作物種業科學健康發展,加強農作物種業科技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引進區外和國際優良種質資源、先進育種制種技術和農作物種業物質裝備制造技術,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種業科研成果,提高農作物種業核心競爭力。2012年,內政辦發〔2012〕52號,《內蒙古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種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不斷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并加強品種試驗和示范、種子檢驗檢測、種子信息監測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全區質量監督檢驗體系文件,完善了信息監測網絡。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建設商業化育種基地,購置先進的種子生產、加工、包裝、檢驗和倉儲、運輸設備,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種試驗和應用推廣條件,積極謀劃土地流轉用于種子生產的優惠政策等,為我區的發展現代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立足資源優勢,謀劃長遠發展,科學規劃和建立高科技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區。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管理嚴格、科學運行的方法進行,確保制種基地長期穩定。鼓勵種子生產企業與農民個體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聯合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提高組織化程度。大力推行“種子生產企業”﹢“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制種大戶”模式,建立種子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效益共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