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榮 崔振寧
(撫順廣播電視臺 遼寧 113006)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了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接收新聞信息的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新媒體以其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帶給許多傳統媒體強烈的沖擊和影響。按照發展歷史進行劃分,廣播電臺屬于傳統媒體,雖然在與互聯網新媒體的競爭過程中受到一定影響,但是其仍然具有相對穩定的受眾群體,這是其自身發展的重要基礎。
對于廣播電臺來說,采編是核心技術環節。在與新媒體的競爭和較量中,采編質量和水平將直接關系廣播電臺的成敗。當前,國內很多廣播電臺都具有相對完整的采編工作模式和規范,在新媒體大行其道的新形勢下,這些傳統的采編工作模式已經暴露出很多的問題,需要盡快加以完善和解決。
一般來說,傳播學界都會按照不同媒體的發展歷史來區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廣播媒體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是發展歷史僅次于報刊的傳統媒體的典型代表①。曾幾何時,廣播媒體曾經風靡一時,它以其受眾的廣泛性、收聽的便捷性、功能的多樣性等,贏得了受眾的廣泛青睞。直到電視媒體出現以后,廣播媒體才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時至今日,互聯網等新媒體已經廣泛普及,其對以廣播電臺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沖擊和影響是多方面的。
1.新媒體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與廣播電臺相比,互聯網等新媒體所具有的技術優勢是十分獨特而明顯的。一方面,新媒體可以實現信息的便捷溝通、交流和互動。雖然廣播媒體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信息傳受雙方的互動,但是這種互動依然是不充分、不全面的。互聯網用戶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充分的信息互動。每一個互聯網用戶既可以作為信息發布者,同時也可以作為信息接收者,這是廣播電臺所不具備的。
另一方面,廣播電臺所提供的信息形式是單一化的,即只能提供音頻形式的信息,且提供的音頻信息具有一次性的特點,不能重復收聽和保存。互聯網等新媒體為受眾所提供的信息形式是多樣化的,可以滿足受眾聽覺、視覺、觸覺等的多樣化需求,這個技術優勢也是廣播電臺所不具備的。
2.新媒體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傳播的時效性。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于各類新聞信息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傳統社會中,新聞信息時效性的標準是與現代社會完全不同的。以報紙為例,受眾如果需要了解當天發生的新聞事件,最快只能在第二天的報紙上看到相關的報道。廣播媒體誕生大大提高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這也是其在誕生之初便迅速獲得受眾歡迎的關鍵。進入新媒體時代以后,新聞信息基本上實現了實時發布和傳播,為了更加迅速和便捷地獲取新聞信息,受眾勢必會選擇互聯網等新媒體,這就給廣播電臺生存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3.新媒體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與傳統廣播電臺動輒購買價值數百萬的播出設備相比,新媒體的運營成本就相對較低。以互聯網媒體為例,如果經營一個專業網站,只需要購置若干服務器,并配備一些必要的電腦設備,加上幾個專業的人員即可。與廣播電臺相比,互聯網媒體的技術設備專業化程度大大降低,購置維護成本也有著較大差距。新媒體運營成本的有效降低不僅利于其迅速普及和發展,同時也給廣播電臺造成嚴重的壓力。
采編是新聞采訪和新聞編輯的統稱。采編是現代媒體運營過程中的核心環節,直接決定媒體總體運營能力和發展水平。具體來說,采編在廣播電臺運營過程中主要具有下列重要作用:
1.采編工作直接決定廣播電臺的總體節目安排。當前,廣播電臺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分眾化階段,國內很多廣播電臺都擁有數個專業頻道,不同專業頻道之間的節目編排內容、方式、播出時段等等完全不同。在這些不同的專業頻道發展過程中,采編工作始終是重要的基礎。首先,新聞采編的數量將直接決定頻道節目的總體編排。其次,新聞采編的質量也將直接影響到收聽率,進而對頻道總體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對于廣播電臺來說,采編工作直接決定了總體節目安排的方式及收聽效果。
2.采編工作是衡量廣播電臺業務管理水平的直觀標準。當前,國內很多廣播電臺都具有相對完善的采編工作流程和規范。實際上,新聞采編工作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電臺其他業務工作密切聯系和息息相關的。
3.新聞采編工作決定廣播電臺競爭力的核心。放眼未來,廣播電臺在與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競爭中,采編工作質量和水平將是至關重要的核心環節。通過不斷優化采編工作模式,廣播電臺才能夠有效克服自身的技術劣勢,鞏固既有的受眾人群,并在與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競爭過程中逐步擴大受眾群體,重新獲得發展契機。
1.現階段廣播電臺采編工作主要形式。當前,國內廣播電臺的新聞采編工作主要采取采編合一和采編分離兩種模式。采編分離是將所有的記者劃到記者部,然后由記者分戰線跑口拿料寫稿;編輯這塊則依據各自負責的不同內容再劃分相應部室,常見的有要聞部、經濟部、時事部等。現在通行的做法基本上就是設立一個編輯中心和采訪中心。而采編合一常見的方式就是在編委會下設若干個相應的部室,每個部室既有編輯也有記者,除重大采訪之外,日常工作中,部室與部室之間基本都是無關聯的相對獨立②。
2.采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起來,現階段國內廣播電臺在采編工作過程中普遍存在如下幾方面問題:
一是采編工作的專業化程度不高。部分采取采編分離的廣播電臺,從事后期新聞信息編發工作的工作人員不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脫離廣播媒體的傳播特點和技術優勢,盲目地進行編播工作,或僅僅憑借以往的工作經驗,不能夠準確結合不同類型新聞信息的特點進行編排,影響到播出效果。
二是采編工作時效性不強。當前,很多廣播電臺都存在采編工作時效性不強的問題。從事一線采訪工作的記者采集到相關新聞信息后,很難隨時進行現場連線播發,只能將大部分信息傳到編輯部進行審核和編排后,才能夠進行播發。這種采編管理模式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播發的安全性和準確性,但是對于時效性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三是采編工作針對性不足。在廣播媒體高度專業化和層次化的今天,國內很多廣播電臺卻仍然延續著多年前的采編工作模式,沒有根據不同頻率節目受眾群體和節目類型的區別采取有針對性的采編方案,導致了采編工作的針對性不足的問題。
筆者認為,為了有效降低新媒體對廣播電臺的沖擊和影響,提高電臺采編工作質量,應當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一是要進一步突出采編工作的核心作用,將采編工作視為廣播電臺運營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要基礎,通過不斷提高采編工作質量帶動電臺整體運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充分借鑒其他媒體采編經驗和優勢,特別是借助電視媒體及互聯網媒體采編工作的相關經驗,進一步優化采編工作模式。三是要提高采編工作的時效性,構建新型采編合一工作模式,確保新聞信息的實效價值。四是提高采編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根據不同頻率受眾類型及節目特點設置相應的采編模式,確保節目播出效果。■
注釋:
①潘峰.電臺新聞稿件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電子科技大學.2013(3)
②楊再禮.廣播電臺稿件采編播系統.貴州大學.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