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媛
(哈爾濱廣播電視臺 黑龍江 150036)
現在,主持人走出直播間直接進入廣場、走進社區、走進大型商場進行直播已經是很常見的播出模式,這種模式逐漸被市民接受,市民在現場看著主持人的整個工作流程,零距離的感受到廣播的播出過程,從而讓廣播成為了看得見的廣播,更讓一直在直播間做節目的主持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主持人和現場觀眾的互動也更為密切。如此,不僅讓受眾更加近距離的了解廣播、揭開廣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神秘面紗,更能夠讓廣播的自身形象更加清晰,讓最傳統的廣播媒體煥發出嶄新的魅力。正因為如此,從省級媒體到市級媒體都更加重視廣播的大型直播活動,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雖然主持人的身體走出了直播間,但是由于工作習慣,有的主持人的心境、語境還停留在直播間里,這直接影響到精心策劃的大型直播活動的效果。只有主持人加強在大型直播活動互動技巧的把握,努力營造和諧、自然、親近的現場氣氛,才能根本上提升戶外直播的效果。
那么,一般在戶外直播中,主持人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有哪些呢?歸納起來有:
一、因為怕出錯,所以簡單工作,一字不差的讀稿。現場因為主持人的拘謹而變得氣氛緊張,受眾無法從中感受現場的互動氣氛,正所謂主持人蔫、受眾也無法活躍起來,這樣的現場直播沒有起到主持人走出直播間應該起到的效果。
二、主持人過度松弛,把直播現場當做個人秀場,不顧觀眾感受夸夸其談。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主持人的思維信馬由韁,完全脫離編輯策劃的文案,不能完全傳遞直播活動主題、主旨,削弱了大型現場直播的互動性、參與性、展示性,影響了節目效果。
那么,主持人怎樣才能把握好現場的互動?恰如其分,既不過分刻板,又能活躍適度呢?
首先,主持人要加強研究現場直播的特殊性,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和加強掌控現場氣氛的能力。
與直播間的直播不同,大型現場直播節目中主持人就在受眾中間,一舉一動也在傳達著節目的理念和思想,而在直播間直播的主持人則只需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節奏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一期節目的播出,主持人走出直播間,走到觀眾中的直播要完成聽眾收聽需求,與此同時,他們還承載著另一個使命,就是要讓現場觀眾感受到戶外直播的互動氛圍,帶動現場的熱情,引起觀眾的關注,通過互動形式,讓受眾不僅是看直播,還有想了解、參與互動的愿望。
為了在公眾中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在日常的工作中,每個頻率每年都會策劃幾場大型直播,但是,大型現場直播的效果是不同的,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主持人的表現。有的現場直播在直播之前現場匯聚很多觀眾等著看直播,這是前期活動預熱的結果,可是到了直播正式開始之后,人群漸漸散去了,現場冷冷清清,原因就在于主持人現場表現差,無法很好地駕馭和掌控現場氣氛。直播過程生硬刻板,無法營造出主持人與現場觀眾熱情高漲、遙相呼應的氛圍,因此也無法吸引觀眾。
其實,主持人作為大型現場直播戶外活動的最終呈現者,為了具有掌控和推動現場熱鬧的氛圍的能力,主持人在提前功課中首先要反復熟悉和演練策劃人員準備的文案,并做好充分的案頭準備工作,對各個環節的內容爛熟于胸,唯有如此,才能在戶外大型直播中從容、淡定、熱情、親切地與現場的嘉賓、觀眾互動,帶動現場氣氛,使現場活動既能充分傳達活動的主旨,同時,提高品牌影響度和知名度,讓廣播節目更加深入人心。
在社區、廣場的戶外直播中,主持人為了預防萬一,會帶一份手卡,主持人的眼睛首先要看到稿子。但是,與此同時,主持人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現場觀眾的身上,隨時觀察到現場受眾對你直播的內容是否感興趣,觀眾的反應好、注意力集中,說明你目前的主持語言、風格、狀態受到大眾歡迎;如果看到觀眾興趣不濃、漸漸在疏離你主持的活動,那說明你說的東西受眾不感興趣、或者你的方式方法不親民、讓人難以接受,此時,作為主持人,就應該馬上意識到自己應該及時調整,讓語言風格更加生動,讓現場氣氛更加活躍,只有這樣,你所傳達的信息才會被聽眾主動接受。
主持人在大型現場直播節目中起到的是一個橋梁和紐帶作用,如果主持人把握好互動的技巧,就會在直播過程中把現場觀眾的思維和情緒帶動到節目中來,通過主持人和觀眾的互動,讓受眾充分了解直播活動的主旨,進而對節目增強認同感,從而使節目的播出效果更加理想。■
[1]王武衛.社會交往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程世壽.劉潔.現代新聞傳播學.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3]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