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作者單位:登封市廣播電視臺)
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優化策略
陳麗君
(作者單位:登封市廣播電視臺)
摘 要: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質量水平不僅關系到是否能夠滿足觀眾的信息需求以及電視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問題。本文在系統總結當前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制作與傳播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的基礎上,從節目內容、節目形式、主持人素質、評估標準等幾個方面提出了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優化策略,為當前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制作與傳播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借鑒價值,提高節目質量,發揮其應有的政策解讀、輿論引導與監督、民生發展價值等。
關鍵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優化策略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產生于改革開放之初,在隨后三十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電視述評型、主持人評論型、談話型三種節目形式,不僅發揮著新聞傳播、方便民眾生活方面的功能價值,而且發揮著重要的輿論監督與輿論引導方面的功能,成為我國電視新聞節目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類型之一。然而,在當前以提高收視率和廣告價值為核心目標的激烈的產業競爭態勢下,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呈現出一系列諸如重述輕評、觀點混亂、脫離民眾實際思想狀態方面的問題等,不僅大大降低了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在社會大眾心目中的公信力,影響到其社會輿論監督與輿論引導價值;而且對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這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廣泛性和深刻性,由此才能提高觀眾收視率,從而發揮自身應有的信息傳播、思想引導、輿論監督與控制方面的功能價值。首先,確定一個有價值的主題是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主題既要呈現出深刻性的特征,能夠抨擊不良社會風氣,并進行有效的社會輿論監督,同時對社會道德風尚進行宣傳;其涉及要廣泛,既關注到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新聞事件,同時也要涉及到國家甚至國際社會重大政治、經濟與文化事件等,由此滿足關注多樣化的新聞管觀看需求。其次,在選題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目標電視觀眾的實際需求情況,要注重選題的宏觀意義,如中央電視臺、鳳凰電視臺等電視臺就做得比較好,它們的選題在政治上充分遵循著“民眾關心、政府關注、意義深刻”的原則;業務上要求合理、合情和有趣;效益上監督經濟價值和輿論引導價值等,由此大大提高了選題質量和選題效率,基本上也就預示著節目作品已成功了一半。當前,我國地方電視臺由于新聞采編人才、新聞評論人才的限制,在選題方面大都是以所在地區的民生新聞事件為主,雖然內容比較瑣碎,但都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能夠幫助人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等,從而受到人們的歡迎和青睞,同樣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輿論引導價值。這對于建構起個性化的節目特色和獨特的節目風格具有重要意義,而在此過程中則必須以節目定位為核心來展開。其次,各個頻道應提高對節目策劃的重視程度,由此提高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創作質量與意義內涵。具體來說,電視臺要通過廣泛的資料搜集與分析活動,要從方法、時機、角度等方面對特定的新聞評論主題進行系統、全面、深入的分析,由此大大提高了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系統性,提升了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創作效率與創作質量。最后,當前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充分做好在輿論導向方面的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在引導和監督社會輿論,建構和諧社會過程中應有的功能價值。比如積極報道一些政府部門存在的貪腐、瀆職事件等,在傳播此類信息時要注重其方式,既要能夠發揮監督政府行為方面的媒介功能;但同時又要考慮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尤其是不能為了單純博取公眾眼球而故意破壞政府形象與政府公信力等。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無論是節目內容、節目程序上,還是在整體節目模式都要靈活多變,要能夠加強對節目作品的策劃與呈現方式的創新與變革活動,由此來吸引群眾觀賞目光。首先,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雖然在節目類型與節目性質上是相似的,但可以改變節目形式,由此為觀眾帶來迥異的視聽感受,或者是在不同的節目作品中獲得迥異的信息內容等,比如上海電視臺的《新聞透視》、《新聞觀察》、《東視廣角》三檔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雖然節目性質與節目類型相同,但具體的節目定位點與節目評論方式不同,得以圍繞相同的新聞事件產生迥異的評論內容等,發揮著不同的新聞傳播價值。其中,《新聞透視》中的新聞事件都是小而精辟,就事論事,而且都是最近才發生,能夠呈現出強烈的時效性的特征;《新聞觀察》節目則是選擇某一時期內在社會生活中產生具大影響的新聞事件,從社會政治的角度對其進行深入剖析,從而使觀眾從另外一個角度對這些新聞事件的影響力產生一個新的認識;而《東視廣角》節目將故事性的節目內容與個性化的節目評論形式進行完美結合,由此塑造其個性化的節目內容與節目風格特征,給觀眾以獨特的視聽感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應當從多方面對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定位、節目內容、節目模式與節目風格進行考察和評估,實現
多向交匯,電視觀眾在觀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過程中已經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評價,然而在“單向性”信息傳播模式下,我們應盡可能不要違背電視觀眾心目中潛移默化之中形成的觀點和意見,避免引起觀眾的反感甚至是抨擊。最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要增強觀眾對于節目內容的介入程度,通過諸如QQ視頻連線、網上跟帖、手機短信、微信等平臺,加強與觀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活動,由此提高電視觀眾對于節目內容的認知度、美譽度與忠誠度等,實現節目的可持續性發展。
主持人是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主體,其對于節目現場談論話題、談論內容、談論風格的引導與控制能力,直接決定著節目作品的內容形式與內容風格等,由此影響到整體節目質量,因此,電視臺應根據節目特征選擇合適的節目主持人。首先,電視新聞評論主持人要具有個性化的形象特征,也即能夠形成與節目內容、節目風格相一致的獨特的外在形象、內在氣質、親和力、語言特征特點,給觀眾以迥異的視聽感受。其次,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不僅要具有節目策劃、節目采訪與節目編輯方面的素質,還具有一定的新聞評論能力,尤其是要具有寬廣的視野、足夠的閱歷、豐富的知識、快速解讀新聞事件的能力等。第三,在表達過程中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主持人要盡量口語化,比如要層層遞進、突出重點,得體準確、出口成章,深入淺出、鮮活生動、機智幽默、冷嘲熱諷等,也就是要盡可能吸引觀眾注意力,提高關注度;另外專業人士的專業術語表達應當讓普通大眾聽得明白。最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主持人工作態度是一個極為重要方面,節目主持人要認真對待在每分每秒評論內容,并且能夠花費一定的時間做好準備工作,由此主持節目過程中能夠語言流暢、言之有理,提高節目的觀賞效果。
觀眾收視率是衡量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收視率的高低以及廣告業務量來體現特定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價值和質量。這種不正確衡量經常會造成特定節目內容單純追求“新、奇”新聞事件的傾向,比如報道社會中的一些突發性的事件或新奇的事物等,通過報道一些虛假的新聞和采用故弄玄虛的方式,來提高電視節目的關注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高節目收視率。事實上,這樣不僅提高不了此類電視節目的質量水平,而且使其節目品牌形象受到影響等,從長遠來看是不利于其發展。在發生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采用新的衡量標準。具體來說,就是提升節目關注度的和增加廣告業務量,也要充分考慮電視觀眾的意見、社會的影響、政府機構的建議等,從不同角度評估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從而逐漸改變節目的選題、模式、主持人風格等,從而優化節目的效果和提升節目內容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