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育慶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廣電傳媒集團)
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的主題性報道
胡育慶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廣電傳媒集團)
摘 要:電視新聞是電視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新聞方式,它主要包括主題性新聞和事件性新聞兩種類型,其中主題性新聞是對具有明確報道信息內容的新聞進行的報道。但作為主題先行的新聞報道,主題性電視新聞在報道過程中往往也存在一些不足。相關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堅持改革創新,做好主題的選取,并科學利用新聞背景,提高新聞報道的主動性,更好地完善信息的傳遞,發揮電視新聞的優勢作用。
關鍵詞:電視新聞;主題性報道;完善對策
隨著經濟社會和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電視新聞報道的方式也是推陳出新。而在眾多的報道形式中,主題性報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它主要是指新聞媒介根據黨委和政府設定的議程所進行的新聞事實和意見信息的傳播,傳播的是具有明確主題思想的內容,是媒體對客觀事實的一種主觀表達,集新聞性與宣傳性于一體,承擔著引導輿論的重要宣傳功能。筆者就結合我國電視新聞主題性報道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具體對策,從而報道具有鮮明思想、鮮活生動的主題性新聞。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廣博,各地區都有自身的新聞熱點,電視新聞傳播的多樣性也愈加豐富。據調查,目前我國中央及省市電視頻道,尤其是以時政新聞為主題的新聞欄目中,很大的一部分新聞傳播方式都是主題性報道。從以往來看,這種主題性報道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報道形式過于簡單和單一化。主題性報道是對明確的主題內容進行的報道。我國電視新聞工作者對它的認識較為單一,很多區域的新聞播出形式雷同,甚至完全一致,給觀眾帶來了呆板的印象。一些報道內容還沒有切入主題,說明觀點,就已經結束了。例如,主題性報道某政府財政收入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的時候,記者在寫稿過程中,只舉了一個上市企業一至三月份效益,就得出了以上結論。稿件中事例過少,缺乏對全市經濟情況的深入分析,讓受眾覺得可信度不高,嚴重影響了這條主題性報道的社會效果。
第二,報道語言過于生澀。在電視新聞中進行主題性新聞報道的目的是傳播信息,讓大家接受到各種資訊。但由于主題性報道中,往往夾雜著大量的數據以及過于生澀、難懂的專業詞匯,讓受眾產生距離感,很難理解新聞表達的內涵,以至于無法保證資訊的有效傳播。
第三,主題性報道沒有核心思想。主題性報道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能夠傳播主題思想,側重信息核心內容的傳播,讓觀眾能夠理解中心內容。但是,一些新聞人在進行主題性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其內容僅限于表象特征的傳達,報道過于理性,無法揭露主題觀念,往往會有偏離,有的標題看似主題性報道,但內容與主題性報道的要求相去甚遠。
在上述內容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地看到了我國電視新聞在主題性報道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了解了主題性報道的含義。為了有效彌補這些不足,突出它的優勢作用,電視新聞人一定要根據實際,找到科學的方法做好報道完善工作,從而做好新聞的傳播工作。目前來看,中央電視臺以及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等強勢電視媒體,都已經在主題性報道“改頭換面”方面實施了較大改進。那么作為基層的電視臺,存在著采編隊伍、設備支持等方面的先天不足,那么如何才能結合自身特點,做好主題性報道呢?
2.1 主題的選擇要具有導向性,能夠吸引受眾
在主題性報道中,要懂得“藝術”地、有策略地做新聞,特別是要選好導向性強的題材,抓住新聞的核心問題,懂得去粗取精,找準問題的關鍵。如筆者所在的衢州廣電傳媒集團電視新聞綜合頻道結合市委市政府“推進五水共治,共建生態家園”的中心工作,在2013年推出大型新聞公益行動《我們的家園我們的水》這一跨年度的大型主題性報道。這組報道改變了主題性報道正面報道為主的死板面孔,創新性地以建設性輿論監督的形式,按照“觀水、治水、親水、善水”等不同階段,從尋找“垃圾河、黑臭河”入手,通過報道問題,促進“五水共治”工作的推進。這樣的報道使主題性新聞的面孔截然不同,由于注重導向性,找準了角度,新聞自然上升了層次,吸引了更多的受眾。
2.2 善于利用新聞的大背景作鋪墊
新聞背景是新聞的發生、出現,是對新聞事件發生歷史和緣由的闡述,對提升新聞的主題性,讓受眾更加理解新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聞工作人員不僅要能夠發掘有價值的新聞,還要注重新聞的大背景,挖掘更深層次的新聞內涵。今年是浙江省衢州市建市30周年,為了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衢州電視新聞綜合頻道推出了一組九篇《衢州三十年》系列報道。如何把經濟社會三十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濃縮在九篇五分鐘左
右的報道中,成為采編組面臨的最大困難。經過策劃,編輯部要求編導從一個人、一戶家庭,一個企業、一個鄉村等小切點切入,用一個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個體來盤點三十年來的成就和創新舉措,同時為彌補面上的不足,用《圖說衢州三十年》、《市民說變化》等小專欄進行新聞背景的補充,點面結合,為衢州建市三十年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這組報道正是有了大背景的鋪墊,在保持了內容生動的同時,也完成了全面展示衢州三十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探索和工作成績的宣傳目標。
2.3 保證主題性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鮮活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鮮活則是提高新聞魅力,吸引受眾的關鍵。做一條好的主題性報道要掌握一個見人、見事、見細節的原則,許多報道是“過去時”,要把過去的事情“抓回來”,讓觀眾在“動感”中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如結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重大主題,我們策劃推出了《最美衢州人》這一常設的新聞專欄,通過對一個個身邊平凡的“最美人物”的報道,來弘揚“誠信、仁愛、奉獻、責任”的最美精神,傳遞正能量。由于在報道中,記者緊緊抓住了細節,讓一個個感人的場景真實的呈現在熒屏上,使這些“最美人物”更接地氣,更具真實性和鮮活性,而通過對這些“平凡身邊人”的報道也順勢完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報道任務。初步統計,近兩年來,《最美衢州人》欄目報道中的典型人物,有六個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中播出。
2.4 提升新聞報道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從本質上而言,電視新聞的主題性報道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他們的專業化水準直接影響到報道的信息量,關乎受眾的喜愛程度。由于新技術的沖擊和觀眾欣賞能力的提高,使一些從事電視新聞事業的工作者在實際報道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國電視報道單位一定要做好對新聞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尋找新聞,分析新聞,評論新聞的能力,并且在業余時間多學習與主題新聞報道有關的知識,扎實自己的理論功底,使其更好地應用于實踐,做好新聞的傳播工作。
電視新聞報道已經成為廣大百姓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資訊傳播的核心手段。主題性報道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形式,電視上每天播放的新聞大多數都屬于這一報道類型,稿件質量、播出收視實效往往也體現著新聞采編隊伍的業務能力,所以,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找到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革新主題性報道的水平,轉變傳統的思維定勢,抓重點、抓細節,創新表現手法,實現報道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提高新聞對觀眾的吸引力,更好地向人們傳播資訊。
參考文獻:
[1]楊道中,陳靜波.怎樣搞好電視新聞主題性報道[J].新聞傳播,2004,(4):47.
[2]李劍.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的主題性報道[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4,(4):57-58.
[3]林曉英.做生動的主題性報道——從央視《新聞聯播》看主題性報道的突破與創新[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