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偉杰
(作者單位:佛山電視臺新聞部)
善用航拍為電視節目添磚加瓦錦上添花
龐偉杰
(作者單位:佛山電視臺新聞部)
說起航拍,大家恐怕并不陌生,因為這四五年來隨著采用消費級多軸無人機來航拍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大型的新聞事件直播也用上了航拍。有些業內同行還開玩笑地說,一個電視臺是否夠強大,是否有技術,看它的電視節目有多少航拍鏡頭就知道了。這只是只言片語,但不得不承認,航拍已經慢慢成為電視節目中常用的拍攝手段,也漸漸成為展示電視臺綜合實力的一個新指標。
早在19世紀50年代,納達爾1858年在法國巴黎上空拍攝,他是第一個實現航拍的攝影師,當時在氣球上用攝影機拍攝的照片,雖只有欣賞價值,卻開創了從空中觀察地球的歷史,開創了航拍的歷史。航拍的攝像機,攝影機多由攝影師控制。航拍可用的設備有飛機、直升飛機、熱氣球、小型飛船、風箏、降落傘、航空模型,多軸無人機等。為了讓航拍的畫面更加穩定,高成本的航拍會利用三軸陀螺儀等精密儀器,以提高畫面的可看性和穩定性。航拍得到的視頻或圖片能夠清晰地表現地理形態。可以說航拍最早是運用于軍事、水利工程、生態研究、交通建設、城市規劃等方面,后來隨著這二十多年的發展慢慢轉入電影拍攝,電視宣傳片等影視商用領域。
早在十多年前,航拍的形式無非就是飛機師開著直升飛機,載著攝影師,攝影師在直升飛機上使用攝影器材拍照或者錄像,這樣的航拍需要雇傭飛機師,租賃直升飛機,替飛機師和攝影師買保險,還得向當地飛行管制部門提出飛行計劃申請等,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了早期的航拍成本居高不下,一個小時的航拍成本至少得上萬元,一天下來就要超過十萬了,一條片子光航拍成本就可能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通過這樣拍攝出來的視頻只能是多用于高大上的電影領域或者商業宣傳片。
但隨著21世紀初航空飛行器,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的出現和興起,航拍市場昂貴的價格一夜之間被打破。首先過去幾年,智能手機產業大發展,航空飛行器大量核心電子原器件價格下降。最初的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用到很多零件模塊,光成本就要上萬元,現在成本已經降到數千元。以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大疆創新公司為例,該公司現在生產出來消費級的航拍無人機官方標價都不用超過萬元,即便是搭載4K專業攝影器材的一體航拍無人機也不用超過兩萬元。其次,大概五年前,直升無人機占據航拍市場主流,直升無人機靠燒柴油,從航拍公司租借一天需要幾萬元,而近兩年買一臺多軸無人機的費用不用超過一萬元,而且充電就可使用,飛行一次起落一次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鐘。有人統計過,現在的多軸無人機不停地換電池,一天飛足二十四小時,也就用去不到兩千元的電費,所以現在使用多軸無人機航拍,可以大大降低飛行費用和航拍成本。
2.1 航拍可操作的空間大,范圍廣,能更好地表現整體的宏觀感
過往我們需要表現某個事物的整體面貌,特別是想展現道路、橋梁、河道、公園等整體大景時,我們就要爬上附近的高樓樓頂,架好攝像機拍攝,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架個搖臂來拍攝,否則固定機位拍攝出來的畫面就比較單調,沒什么可看性了。如果附近沒有高樓,就只能借用升降架,或其他帶升降設備的特種車,但當運用這些方法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問題出現,譬如移動不方便,固定支撐腳架不穩,再有就是高度有限等。但航拍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些一直困擾電視人如何更好地拍攝高位鏡的問題。如果要求拍攝的物體很宏大,可以使用直升飛機來航拍,但這種方式不適合在城市低空拍攝,并且審批飛行比較麻煩。如果用多軸無人機來航拍,就可以在10~150 m的高度對主體進行360度全景高空拍攝,比較適合在城市里面拍攝,并且高空拍攝能很好地表現主體和周邊環境的關系,對整體面貌一目了然。
例如,在2012年11月,佛山電視臺在高明區舉辦大型直播節目《秋收的喜悅》,直播現場是幾百畝的魚塘,一片平坦,附近也沒有高地。佛山電視臺的直播團隊使用無人機搭載攝像機通過無線微波實現實時傳輸,將農民在一覽無為的魚米之鄉里面喜得漁獲景象,通過電視畫面展現給廣大觀眾。又如在2015年4月,佛山舉行50 km徒步行,吸引了過萬人前來參與,佛山電視臺就用3臺多軸無人機,在佛山的三個區接力拍攝萬人參與50 km徒步,通過畫面很好地展現城市之美,很好地展現人與城市之間的融洽相處,很好地展現佛山人民在這座綠色之城里面生活的喜悅之情。這些高空畫面既交代了大環境,又增添了電視節目的磅礴之勢,我們電視人都會為之點贊。
2.2 航拍移動便捷,靈活性高,機動性強
航拍能上能下,可前可后,可以在復雜的環境下拍攝強有力的畫面。我們時常在電視里面看到,在美國的高速路上演了一段精彩而刺激的警匪追逐戰,最后警察經過多方努力終于逼停匪徒駕駛的車輛。這些畫面都是出動大型直升飛機追蹤拍攝,而且拍攝出來的畫面都很有沖擊力,畢竟在這種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如果你也開著車去追逐拍攝是沒可能實現的。這體現大型直升飛機在室外航拍的靈活性和機動性,而小型多軸無人機航拍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就體現在室內拍攝。例如,我們要表現某個工廠的生產能力很強,就得拍攝車間內壯觀的生產景象,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利用小型多軸無人機來航拍車間生產的大景。如果按照老辦法,就是在車間內搭建一個高臺,在高臺上拍攝生產車間的全貌,這樣拍攝出來的畫面一是沒有創新力,二是沒有動感可言。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復雜的環境中,采用航拍可以使節目的畫面增加沖擊力,增加美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詮釋節目主體的魅力。
2.3 航拍適應性強,對一些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能進行有效拍攝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的蘆山地震中,很多道路都被地震破壞了,直播
車等車輛都很難進入災區現場。中央電視臺就出動了直升飛機,飛越困難,深入災區,將災區的真實情況通過航拍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外界,讓全社會都可以更有效地組織救援力量。又例如在2015年的清明節,佛山高明更合發生山火,現場已被封鎖,如果記者強行進入過火林區拍攝是很危險也是不允許的,佛山電視臺就遠距離遙控小型無人機,航拍整個大山著火的情形,讓大家看到大火燒山的凄慘景象,也告誡市民清明掃墓一定要撲滅火種才可離開。當面對一些危險的,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時,運用航拍是最好的拍攝手段,既可以拍攝到出事現場的整體概況,又可以保證拍攝人員的安全,畢竟生命是無價的。
使用大型直升飛機航拍的缺點是成本高,只能在室外開闊的高空進行拍攝。而采用小型多軸無人機航拍的缺點是抗風性差,持續飛行時間短(一般是20 min),飛行范圍有限制(不能高于150 m),只能在白天飛,容易受附近的電磁場干擾而不受控制等。另外無論那一種航拍都要考慮安全問題,大家都怕出事,飛行器和拍攝設備摔壞了可以再買,但如果機器掉下來的時候砸傷市民釀成事故那就問題大了。所以航拍前一定要購買保險,以防意外發生,且保額要達到一定的數目。沒有駕駛資質和未申請空域的情況下,操作無人機升空屬違法行為,會受到處罰。如果造成重大事故或嚴重后果,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所以一定要找有資質的人員來進行航拍。如果是考牌后,自己買了小型無人機來進行航拍,平時要多加維護,因為這些電子產品放著不用,時間一長,零件就容易生銹出問題。之前筆者的一位朋友為了拍攝一段視頻買了個飛行器回來航拍,結果放下一個月之后,他再次拿出飛行器出來航拍,飛了不到一分鐘,整個飛行器從空中掉下來,全部設備就此“報銷”。因此,不會維護航拍器材,容易發生“炸機”事故。現在航拍暫時還是有些局限性,比較適合用于電視專題片的拍攝,由于視頻信號實時長距離傳輸還是比較困難,所以航拍用于新聞直播成本還是很高,一般電視臺不宜采用航拍直播,但隨著4G網絡的普及,相信航拍直播的費用會慢慢降下來。
這幾年紅遍大江南北的《舌尖上的中國》,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還有一些熱門的歐美電視劇《神盾局特工》《國土安全》等都用上了航拍鏡頭。這些列舉的電視節目本事就有很高素質,通過使用航拍鏡頭以特殊的視角為觀眾展現事物的全貌,更是讓節目提高了檔次,豐富了畫面內容。圖像好看了,夠震撼了,才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提高電視的收視率。在2012年和2013年,佛山電視臺《藍天下的佛山》大型電視航拍紀錄了佛山城市三年行動計劃以來,佛山城市面貌的轉變,很好地為廣大市民展現了佛山之美。可以說航拍,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攝影手段,在各種電視節目中得到廣泛應用,并逐漸發展成最具活力和張力的攝影技術。運用航拍來俯視拍攝主體,飛上高空以非同一般的拍攝視角和運動感覺來展現拍攝主體,大大拓寬了觀眾的視野。
工業要轉型升級到4.0,電視行業也要轉型升級掌握上天遁地、上山下海的本領,所以我們電視人要努力吸收每一樣新技術、新手段,為電視節目增加可欣賞性,而航拍作為一種新興的航拍方式,我們要善用它,讓它好好為我們服務,讓航拍的鏡頭為電視節目添磚加瓦、錦上添花,為電視藝術綻放新的美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