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艷(南鄭縣忍水鎮中心小學 陜西南鄭 723112)
小學語文中的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語”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文”的教學則要培養學生對語言與文字材料的理解、運用與再創作的能力。就小學生而言,能組織好語言和別人交流,能將自己的意圖通過語言材料較好的表達出來,有一定的邏輯和思維連貫性,則在語文學習上基本能達到要求。目前,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倍感吃力的是無法完成一篇文字生動、語言較為縝密、人物形象活潑的文章。根據教學經驗得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來,首先必須培養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學生只有產生了作文興趣,才能充分發揮語文才能,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
我在農村有13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比較欠缺,尤其體現在習作中,雖然教師從選題一直到開頭結尾,指導得有板有眼,但無論如何盡力指導,學生的習作仍是干巴巴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習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我們農村有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有豐富的人文底蘊,為農村的小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我們為何不發揮、利用這一資源,幫助學生尋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進而達到作文育人這一目的呢?“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積極提倡。”所以,我們應大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飛出單一、封閉的課堂,接觸自然、社會,在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我充分利用農村的語文教育資源,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表達,以此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一 擁抱大自然,感受家鄉之美。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豐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具體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發。農村的小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讓同學們擁抱大自然:看綠樹紅花,聽百蟲啾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學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學生能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當學生心盈自然之美時,我只要稍作點撥,如問:玩得高興嗎?美嗎?你喜歡嗎?說說好嗎?學生躍躍欲試,爭相暢敘心中之美。因為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敘述享美之樂,學生思維特別活躍,有感而發,描述心中美麗的家鄉,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二 感受農活艱辛,說勞動收獲。
在家學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苦與甜,勞動的體驗是刻骨銘心的,有了這刻骨銘心的體驗,學生就會更加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在這刻骨銘心的體驗中同學們的習作不再“干癟”,而變得很“飽滿”!如,有一位同學在一篇習作中寫道:“通過今天的勞動,我深刻的體會到糧食來之不易,我一定會更加珍惜每一粒糧食,更重要的是我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我以后要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幫助父母減輕負擔,讓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休息,父母真是太辛苦了……”看!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懂得了父母的艱辛,更懂得孝敬父母。有了親身經歷,學生作文的語言自然就飽滿了。
三 體驗鄉情親情,贊純樸民風。
農村里廣為流傳著:“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農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親之間的感情聯系,其間蘊含著純樸的民風。和睦相處之情,尊老愛幼之德,勤儉節約之風等等,這些方面生動的事例層出不窮,活生生地就發生在同學們的身邊。農村那一年一度的春節、一家團圓的中秋節、飄著粽子香的端午節……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等,無不帶給同學們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抓住節日的契機,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其中濃濃的鄉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而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四 感受家鄉飛速發展,抒振奮之情。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令我們每個生活在農村的人不斷地驚喜,更無比的振奮!——這又是作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極好素材!孩子們參觀養殖專業戶、經濟農作物種植專業戶等,并通過采訪了解家鄉的過去,在過去與現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飛速發展。接著,在班上開展討論會,讓學生說說“家鄉的變化”:有的從自己家里的生活變化談起,有的從門前路的更新說起……同學們還情不自禁地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帶著一顆顆童心飛向未來……學生太興奮了,這時提出作文的要求,就會促使學生把這種振奮之情流于筆端。同時,也教育了學生要熱愛家鄉,促使他們從小樹立起把農村建設得更繁榮的理想。
五 體驗家鄉富饒,傾自豪之情。
對于一般動植物的認識,城市里的小學生大多數是通過圖片資料獲得相關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這方面農村的小學生卻恰恰相反:生活在農村里的小學生可以聞到稻花的幽幽清香,可以看到蠶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目睹蠶兒入眠、蛻皮、吐絲結繭,也可以捉到活蹦亂跳的魚兒。使同學們深深感受到生長在大自然懷抱中的幸福,從而激發了為家鄉自豪的情感,讓學生滿懷著為家鄉的富饒而自豪的激情去寫作文,這樣,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總之,我在作文教學中相機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捕捉學生細微的情感變化,及時強化積極的情感,消除消極的情感,讓學生帶著積極而強烈的情感去寫作文。在學生享受大自然之美時,強化他們的愉悅之情;認識到家鄉富裕時,強化他們的自豪之情:……,繼而讓學生懷著強烈的愉悅之情、自豪之情等等,去討論、交談、寫作,自然而然地使學生的習作有了真情實感!
美麗的農村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只要我們善于發掘,勤于開拓,科學地開展作文教學,定能使學生的作文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