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麗(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 河北開平 063021)
?
數字化環境下思想品德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探微
王翠麗(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河北開平063021)
摘要:當今世界日新月異,人類需要知識的不斷填充,需要知識的完善積累。學習已經成為人們必須要堅持做的事情。探索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合格公民。
關鍵字:數字化;思想品德;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
數字化環境指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將主要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并實現數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溝通傳播方式,從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養環境。學習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是學習型組織的根基。學習動力是指自覺的內在驅動力,主要包括學習需要、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學習毅力,即學習意志,是指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并支配其行為克服困難實現預定學習目標的狀態。它是學習行為的保持因素,在學習力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學習能力,是指由學習動力,學習毅力直接驅動而產生的接受新知識、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相對于學習而言,它是基礎性智力,是產生學習力的基礎因素。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人類需要知識的不斷填充,需要知識的完善積累。學習已經成為人們必須要堅持做的事情。個人的學習力,不僅包含它的知識總量,即個人學習內容的寬廣程度和組織與個人的開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識質量,即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學習效率和學習品質;還包含它的學習流量,即學習的速度及吸納和擴充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識增量,即學習成果的創新程度以及學習者把知識轉化為價值的程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仍有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沒有真正擔當引導者、幫助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任務,依然把握課堂的話語霸權,即使偶有松動,也僅是營造一種熱鬧的表象。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與灌輸,重視分數現象仍比比皆是。一些教師仍然把學生當成學生容器,進行知識注入,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生是主體,是實體,沒有看到每一張鮮活的面容下都有靈動的生命,他們的真正參與才構成教與學的和諧樂曲。因此教師的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
數字環境下,教師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利用多媒體,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逐漸培養。例如,在學習《自我保護》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這樣導入教學:【熱帖熱議】近日,廣東南雄市發生學生溺水意外,一名十四歲的女生不慎跌入10米多深的水庫,同行中有四名男同學下水相救,落水女生被救起,但四名男生全部不幸遇難,據報道這四名男學生均不熟水性。四條鮮活的生命就此逝去,網友難掩心中悲痛,多數網友對孩子們舍己救人的精神加以肯定,同時也指出他們的救人方式并不恰當,救人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量力而行。教師設計辯論會,正方觀點:見義勇為的行為值得提倡;反方觀點:這種“無謂犧牲”不應鼓勵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及設問,要求從自我保護的角度,評價四位男生的行為,激發了學習學習興趣,順利的把教學引入深刻。
國外有一項調查,對1000多名超常兒童追蹤30年之后,發現這些孩子中只有20%的人取得一定成就。而這些成功者最明顯的特征是有強烈的進取心和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梢姡粋€人在學習上有無毅力對其一生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中必須和總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長期教育和培養的結果。
在數字化環境下,怎樣才能使孩子在學習上有毅力呢?
首先,結合思想品德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樹立理想。理想是動力,是前進的目標。例如,七年級學生入學后,我們可以結合新學校新起點的學習,讓孩子們規劃自己的新目標,畫出或者寫出自己的理想,教學中利用數字化的學習條件展示播放給孩子看,他長大了想當科學家,他長大了要當醫生、當老師等,這是一個很好也很具體的理想。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事例鼓勵學生,給他們以積極正向的引導。同時,要幫助孩子把遠大的理想與目前現實的學習任務結合起來,讓他們明白,一個遠大理想的實現需要付出許多的艱辛和努力,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引導學生從點滴做起,學會克服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因此,讓他們學會制定計劃,要善于把目標進行分解,逐步的體會學習上的成功,學會克服困難實現目標。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從而激發他們扎扎實實學習的決心,努力打好文化基礎,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次,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制力。結合思想品德教學中《生活處處有規則》,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我遵守規則了嗎?”,特別是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你做到了守規則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說明如何培養自己的規則意識,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例如,我們要遵守學校的作息制度,遵守課堂紀律和文明禮貌要求,遵守考試紀律、遵守交通規則等。逐步使學生養成約束自己行為的習慣。在平常的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良好的習慣成為潛意識中的東西,那么,一切將出乎于心,出乎于自然,不會因為對目標的堅持不懈,而需要特別堅強的意志,忍受內心的煎熬。毅力是習慣的結果。
創設教育情境是數字環境學教師必須掌握的技巧。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以教材為本,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教師往往把教科書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在這種狹隘課程資源觀的支配下,思想品德課被學生看成“死背”而無趣的科目。盡管在課堂教學中也有部分教師運用投影、視頻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但學生的學也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這跟現代教學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因而學生的學習毫無快樂可言,而數字化環境下創新教學方法將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學生與生活、學生與社會的聯系,使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并積極與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接軌,網絡資源、現實生活這一“活水源頭”為學生學習注入新鮮的活力。
新的教學理念必須通過新的教學方法來落實,數字化環境下,我們要努力創設情境,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師生的能力共同升級,實現高效教學。例如,學習多彩的情緒時,教師把生活中的“路怒癥”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幾幅“路怒癥”的漫畫,并配以文字說明“路怒癥”的一些典型“癥狀”:癥狀一:開車“罵人”成常態。癥狀二:駕車情緒容易失控,一點堵車或碰擦就有動手沖動。癥狀三:喜歡跟人“頂?!?,故意攔擋別人進入自己車道。癥狀四:開車時和不開車時脾氣、情緒像兩個人。癥狀五:前面車輛稍慢就不停鳴喇叭或打閃燈。癥狀六:危險駕駛,包括突然剎車或加速,跟車過近等。引導學生思考問題(1)分析“路怒癥”患者的情緒是哪種基本類型?他們這樣的情緒會有什么后果。(2)請你給“路怒癥”患者開具藥方。啟發學生認識和理解“路怒癥”的危害: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利于駕駛人身心健康;危害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健康;擾亂交通秩序,危害交通安全,引發交通事故;造成交通違法,可能承擔的嚴重法律后果。第(2)個問題引導學生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聽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建議司機要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堵車時可以聽音樂、看書等;司機要提升行車素養,養成文明行車習慣;要增強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友善;提高法律意識,遵守交通法規。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目標的綜合性課程。教學中我們利用數字化手段,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使思品課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奠基,努力使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需要,培養合格公民。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2]朱小蔓.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3]周燕來.走進高校課堂[A].馮智敏.高效課堂之我見.[C].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393.
[4]劉君源 時俊卿.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5]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S].中國網china.com.cn
[7]科學創想王老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10796391
作者簡介:王翠麗,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中學教研室思想品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