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璐
淺析互聯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影響
莊 璐
(作者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
如今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在國家、社會大力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的背景下,每一名擁有創業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大學生都能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在當前的“互聯網+”熱潮下,互聯網會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本文將加以闡述。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
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大學生創業這樣的詞匯已變得常見。同時,借助國家、省市的大力提倡創業的態度和多種扶持創業政策的推出,部分大學生已經在創業領域嶄露頭角,斬獲了第一桶金。但是,對于“萬眾創新”這一目標還需大學生能夠在畢業前擁有創業意識,因為從意識到思維,這是創業所需的前提和基礎,從當前大學生最常接觸的領域來看,互聯網無疑會對創新創業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大學生作為創業的主體,雖然有高校提供的創業園等作為孵化器,也有創業相關的優惠政策作為支撐,但是圍繞創業的要素來看,創業需要機會、團隊和資源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作為在校生,團隊因素較容易組建,只要是志趣相投、目標愿景一致、能夠團結協作,那么創業過程中的天平便不容易傾斜。然而,作為羽翼未豐的學生,他們尚未出校門、沒有完全接觸社會,沒有經歷,沒有資源,他們所富足的就只有青春和活力;課堂上學到的也多是理論和專業知識,其他資源就只有靠學生自行去探索和挖掘,那么最好的渠道之一就是互聯網。從大學生自身出發,他們具有較高的素養,特別是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能夠較為容易地使用和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而能夠獲得更多更廣闊的知識面。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都開啟了網絡創業培訓系統,即使沒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學生也可登錄公共平臺進行創業測評、創業實戰模擬、創業計劃書在線撰寫點評等。網絡工具是最容易獲得也是時效性最佳的,在網絡中失敗十次總比在現實中失敗一次要劃算得多,而且對創業者而言也是技能的熟練和經驗的增加。互聯網的工具作用除了體現在知識、資源的獲取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銷售渠道上。網絡不僅是一個“索取”的工具,還是一個“給予”的平臺,凡是能夠在網絡平臺中創造大量瀏覽量或者關注度的網頁、微博等都能夠通過轉載量的增加,亦或是借助某些社交平臺利用名人效應帶來效益,達到價值增值的目的。因此,若要在企業初創時盡快打開市場,必須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網絡傳播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進行的信息傳遞,從而達到社會文化傳播的傳播形式。網絡傳播融合了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社會傳播幾種形式的特征,在傳播過程中形成一種散布型網狀、節點傳播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任何一個節點都是傳播者和接受者,任何一個節點形成的網絡都能夠形成傳播面,從而將信息以非線性的形式廣而告之。在國家及省市舉辦的各種創業大賽的流程中均體現了互聯網的作用,2015年的吉林省“夢想杯”創業大賽初賽階段必選項目就是利用“微品網”來營銷產品,產品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平臺的,初賽業績將直接決定決賽的資格,此階段不僅可以考驗參賽選手的銷售能力,更能夠考察學生的線上營銷模式,除了直接的互聯網銷售,選手還可以通過網站的注冊形成二維碼在手機端進行銷售,擴大銷售鏈,從而又在時下最流行的微營銷中考察學生的交流和渠道拓展能力。可見,互聯網在創業過程中不可或缺。因此,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應能夠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先進性,融入創新意識,將萌生的創意借助網絡媒介進行傳播,在創業初期和中期均可利用互聯網的交互性大力宣傳產品,廣泛動員吸納融資等,讓創業者能夠從互聯網出發,活躍在創業浪潮之中。
互聯網是一種媒介,媒介既是訊息也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當代人特有的思維模式。“互聯網+”是web2.0下發展的新業態,在科學技術和社會活動的不斷推動下,互聯網+將各個行業融合創新,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它代表了新的生產關系,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新鮮的土壤和平臺。與互聯網+密切相關的行業如電子商務、APP開發以及上文談及的線上銷售等。對于大學生這類“三無”人群來說,他們沒有大量的資金支持創業,而互聯網創業卻是資金投入相對較少的行業之一,也是能夠發揮其特長,將所學知識快速有所用的形式之一。所以說,互聯網思維是創業前就應該始終貫穿的思維形式。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職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等。現在,我國已經具備了“互聯網+制造”的基礎,而大學生則是推進互聯網和行業融合,發展創新的關鍵。互聯網能夠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醫學藥品、教育教學等與大學生專業密切相關的行業進行疊加和融合,產生更高的效益。如果說曾經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在大學所學的知識畢業后并不一定能夠完全應用到崗位上,互聯網為大學生創造了想象和發揮的空間,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思維和思考模式,也為大學生開辟了創新創業的土壤和平臺。當然,它也是一把雙刃劍,需要合理、正確地加以使用并使之的輔助作用發揮到極致。
莊璐(1988-),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