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杉杉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研究
——以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為例
林杉杉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自探索新興媒體至今已有3年,集團在媒介融合的道路上做出了許多嘗試和創新,已經小有成就。在集團下屬的新興媒體中,既有已經盈利的新興媒體,也有只接受大廣告商廣告的地域新興媒體巨頭,它們彼此扶持共同發展,成為為哈報集團創收的重要鏈條。對哈報集團旗下的新興媒體進行研究,其中“哈報陳南工作室”是哈報集團旗下的一個很具有突破性的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很大的分析和探討價值。
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媒介融合;微信公眾平臺
“哈報陳南工作室”是由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哈報集團”)圖片新聞中心運營的微信公眾平臺,其主要負責人是高級記者陳南,編輯由“哈報集團”在外聘請的高校畢業生擔任。這是以攝影為主題的,推送內容基本圍繞攝影展開的微信公眾平臺。“哈報陳南工作室”在“哈報集團”旗下的新興媒體中擁有傲人戰績,它開辦2個月就擁有了近2萬的粉絲,并且通過活動代理賺取10萬余元,打造了“哈報集團”乃至該地區的新興媒體神話。“哈報陳南工作室”的成功與它的運營策略是分不開的,下面分析這個微信公眾平臺在發展中的強項。
第一,“哈報陳南工作室”以知名記者陳南的名字命名,打造廣告效應。“哈報集團”在打造這個微信公眾平臺時,命名是有其前瞻性和目的性的。以陳南的名字命名一是會促進負責人的工作積極性。他會更加努力地運營這個微信公眾平臺。二是能夠充分利用知名記者在當地的社會地位、明星校園和人脈圈,在微信公眾平臺搭建之初就擁有一個較高的起點。
第二,“哈報陳南工作室”目標受眾明確,減少了運營過程中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個微信公眾平臺在運營之初的定位較為模糊,但是經過招聘編輯和運營的過程得到啟發,最終敲定了這個微信公眾平臺的定位為視覺微信公眾平臺,受眾也自然被定位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新興媒體的主要受眾群體一旦敲定,運營和編輯在工作過程中就會帶有十分明確的指向性,會對這個群體特殊照顧。加上陳南本人在黑龍江省的攝影愛好者圈里小有名氣,一個意見領袖搭建的交流平臺自然會被受眾需要和認可。
第三,“哈報陳南工作室”活動的開展張弛有度,尺寸拿捏很好。這個微信公眾平臺創立1個多月的時候,就舉辦了一次大型的外拍活動,這次外拍活動聚集了100多位影友、數位知名模特參加,并獲得了商家的10萬元冠名費用,影響空前。這次活動的負責人只有3個,除了微信公眾平臺的負責人陳南,還有一位編輯和一位運營。3個人支撐如此龐大的活動,并不容易,而“哈報陳南工作室”卻做到了張弛有度。此外,這個微信公眾平臺利用外拍活動后續的評選環節,以投票的方式,獲取了大量的粉絲。
當然,一個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過程中不會全都是贊美之聲,也會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因媒體而異,不同的媒體會呈現出不同的問題,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促進新興媒體的發展。“哈報陳南工作室”也不例外,雖然它擁有十分耀眼的初期成績,已經為它前幾個月的發展周期交上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但是它卻還只是一個小樹苗,還有諸多繁雜的枝條需要修剪,將更加美好的一面呈現給世人。經過對“哈報陳南工作室”一段時間的研究,筆者發現了以下幾點不足。
首先,這個微信公眾平臺對于平臺編輯并不重視,負責人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活動的開展和經濟效益的獲取上,反而忽視了作為一個媒體最應該重視的內容問題。“內容為王”是傳媒人熟知的理念之一,以內容取得勝利的媒體例子不勝枚舉,而“哈報陳南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卻對內容本身的關注產生了缺失。第二,由于公眾平臺剛剛建立,其運營和編輯等工作還不成體系,工作人員不足,導致工作過程雜亂無章,缺乏條理。第三,負責人本身是哈報集團的高級記者,有時需要外出采訪,工作極其繁忙,能夠分給這個微信公眾平臺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夠做到讓細節完美。
哈報集團的媒介融合之路走到“哈報陳南工作室”這個微信公眾平臺,無疑是成功的。它實現了眾多媒體都在追求的短期盈利的目標,也擁有了一定基數并穩定的受眾群體。它的成功路徑是值得正在嘗試融合的媒體借鑒的,事實已經證明,這些方法得到了較好的反響。同時,“哈報陳南工作室”還需要繼續進步,相信經過努力,“哈報陳南工作室”這個新興媒體平臺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1]陳南:哈爾濱日報高級記者,攝影記者,多次在全國巡講他的記者故事。
[2]維亞康姆公司總裁雷石東提出:“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資金資助(項目編號:YJSCX2015-134HL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