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青 晁 杰 祿根羊 胡艷玲 王中堂
廣播電視產業核心競爭力解析
朱長青晁 杰祿根羊胡艷玲王中堂
(作者單位:河南有線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
廣播電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廣電產業集團化過程中做強、做大的一個突破口。本文對其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指出了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構筑廣播電視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舉措。
廣播電視產業;核心競爭力;現狀
當前,中國廣播電視產業的情況可以用“小腦發達、大腦萎縮”來形容,具體來說就是其在微觀經營方面看似一片大好,但缺乏持久性,在未來的戰略方面模糊不清。而如今,越來越多廣播電視人對自身所處的境地有了更為深層的認識,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其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廣播電視產業在規模和實力上都有了明顯提高,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肯定其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廣播電視產業目前存在的一些疑惑和問題。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介帶來了一種無形的壓力,來自廣播電視媒介內部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市場多元化的趨勢讓原本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一點一點被蠶食。最為明顯的就是,廣播電視臺的數量呈上升趨勢,但市場效益已大不如前。對于那些只能依靠政府財政支持的媒體來說,生存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這就需要廣播電視臺有足夠的憂患意識,認清楚自身的問題。
首先,任何一個產業的向前發展都需要一定資源基礎,這種資源包括有形的生產資源,也包括無形的品牌與市場資源。對于廣播電視這個高技術、高投入的產業來說,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更為強大。之前,我國廣播電視的資源投入都是政府提供的,直到體制改革以后,才開辟了廣告這一融資渠道。廣告的投入可以說造就了廣播電視的迅速發展,大大緩解了政府的壓力,但這并不意味著解決了所有問題。對廣告收入的倚重是市場成熟的一種表現,但只是問題的轉移,從依賴政府到依賴廣告,依舊無法擺脫資源結構單一的問題,這使得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價值鏈依舊簡單,自我發展的能力依舊有限。
其次,我國的廣播電視管理是分開的,媒體在經營上相互不干涉,即便是傳媒集團也無法形成跨媒體與跨行業的聯合重組。同時,廣播電視臺的經營范圍都以行政區域為界限,各個地區之間互相不隸屬。在廣播電視集團化的過程中,在行政管理的功能上出現了兩級分化特征:強化和弱化。這兩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都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我國目前的市場體制已經趨于完善,廣播電視產業的市場化定位需要我們對其配套設施進行完善。若是我們還是依靠計劃經濟的模式配置資源,這樣必定會阻礙廣電產業的發展。
傳媒人事體制走入市場型的漩渦時,必然會出現媒介人才的“斷奶”。同時,在市場作用的機制下資源的重新調整和組合,必然會帶來人才流動。廣播電視媒體的編輯記者會逐漸靠攏那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媒體,他們的工作經驗與人際資源會對新媒體產生難以計量的貢獻。所以人才是廣播電視臺未來發展與創新的根本動力,媒介人才資源的管理需要納入到整個產業競爭結構中來。現如今的媒介人才市場顯得有些魚目混雜,管理部門應制定相應的規定措施,對那些暗箱操作的腐敗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
廣播電視的競爭的核心本質在于內容與創意。原創性的內容是競爭的關鍵,作為傳播載體的廣播電視若想在廣大受眾面前提升自己的公信力與影響力,需要在內容創新上下功夫。有關數據顯示,每年我國節目的缺口量超過百萬小時,若是均以進口的價格計算,造成的市場經濟損失可達30億人民幣。網絡時代的到來,依然未擺脫載體過剩的局面,內容不足已成為制約廣播電視發展的瓶頸,因而內容建設顯得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在政策上支持節目交易市場平臺建立,如此一來,節目制作公司才會有足夠的積極性與參與性。突破地域限制,市場交易的外部環境才能得以保證。另外,我國制播分離的基礎條件已經成熟,廣播電視應以更為積極的姿態開放播出平臺,提高當地產業的競爭力,在中國廣播電視發展的新時期搶占市場先機。
媒介形態的多樣必然凸顯受眾的主體地位。受眾與媒介之間的利益總是息息相關的,媒介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必定受到受眾這一因素的影響。隨著廣播電視產業的不斷發展,其核心競爭力受到了決策者與經營者的關注,這種競爭力不僅包括人力資源與內容的競爭,還包括良好的節目評價體系競爭,換句話說就是對受眾潛力價值的重視。這樣,觀眾的滿意度就成了廣播電視節目質量的一種側面反應。因而,加強對觀眾評價的關注,將成為增強廣播電視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1]胡正榮.中國廣播電視發展戰略[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2]張海潮.電視中國——電視媒體競爭優勢[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3]鄭保衛,唐遠清.試論新聞傳媒核心競爭力的開發,論媒介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