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海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例談電視專題片策劃案的寫作方法
劉長海
(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
電視專題片即預先設定好主題,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對社會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進行集中的、深入的記錄,內容較為專一,形式多樣,一般反映自上而下的集體意識形態的一種電視節目形態。電視專題片的分類也相對復雜,爭議也較大,但是不管分類如何,其策劃案的寫作要求應該基本相同,所涵蓋的元素基本一致。研究電視專題片策劃案的寫作對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質量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電視專題;策劃案;寫作方法
電視專題片的概念歷來都是頗具爭議,翻閱了許多資料,綜合各種資料,界定電視專題片為預先設定好主題,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對社會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進行集中的、深入的記錄,內容較為專一,形式多樣,一般反映自上而下的集體意識形態的一種電視節目形態。電視專題片的分類也相對復雜,爭議也較大,但是不管分類如何,其策劃案的寫作要求應該基本相同,所涵蓋的元素基本一致。通過對不同類型的電視專題片的策劃案以及內容分析,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完整的電視專題片策劃案的寫作應該至少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即開頭部分、主體部分、結尾部分。
電視專題片策劃案的開頭部分主要包括題目和前言兩部分內容,電視專題片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闡述的片子,對社會生活的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采用多種藝術手段表現的紀實性影片,故專題片名稱一定要能集中概括主題,表現情感。例如,《走出疆界的城市》既點出了主題——城市,又能表現情感,即對中國城市的發展引以為自豪。前言部分一般是電視專題片內容的導言及意義闡述,讓受眾對電視專題片的梗概有一個了解,如案例中的前言:
《走出疆界的城市——XX》以城市化為切入點,以大城市、城市群、城市為區域發展支點,現代化發展重點從走以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走以現代服務業道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走以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重點消弭“三農戶”問題;走以投融資道路解決城市建設歷史欠賬和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問題;走以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道路,實現政府“再造”問題等六個方面,全面闡釋了發生于世界、精彩在中國的現代化核心問題。
這一前言對該片的主題內容及意義均有所體現,讓受眾看后對該片有了相對明確的了解,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主體部分是電視專題片策劃案寫作的重點內容,它主要涵蓋五個方面的內容:制作背景、表現主題思想、專題片題材、電視專題片的結構、電視專題片的主要內容。
(一)制作背景
制作背景又稱為條件或環境,是電視專題片的基本構成因素,也是電視專題片所反映的對象即人物的性格、命運和事件賴以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根據和基礎,它包括現實的和歷史的、自然的和社會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多重因素。一般地說,電視專題片背景闡述要包括以下幾層背景:時代背景(社會背景)、自然背景、文化背景。如案例中寫道: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偉業,致力于追求的是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實現惠及十幾億人民的全民小康社會。為此,我們開鑿了兩條具有歷史意義的通道:改革,是為了打通由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屏障;開放,是為了打通由自我封閉到融入世界的發展屏障。由此,一條“發展”的紅線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全程。在“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指導下,我們完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國是一個大國,是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大國,兩化是一個目標,是一個不斷發展、刷新的目標。世界現代化實踐表明,以城市為核心,實現充分工業化,才能完成現代化。
案例中的制作背景充分交代了該電視專題片的時代背景、自然背景及文化背景,語言通順,背景交代清楚,能夠一目了然。
(二)主題思想
主題思想是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是指通過全片的全部材料和表現形式所表達出的基本思想,故專題片主題思想是對全面的中心思想的闡述。首先要從專題片所描繪的題材中歸納總結出主題。由于題材具有多樣性,所以不同專題片表現出不同的主題。主題從題材中提煉出來必須深刻、新穎、集中。另外,作為作品的靈魂,主題思想必須在片中能找到屏幕形象、事件、社會形態等具體現實,即找到主題的支撐點。案例中寫道:
《走出疆界的城市》攝制組計劃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杭州、蘇州、大連、寧波、溫州等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進行拍攝,集中采訪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以城市化為切入點,以大城市、城市群、城市為區域發展支點,現代化發展重點從走以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走以現代服務業道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走以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重點消弭“三農戶”問題;走以投融資道路解決城市建設歷史欠賬和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問題;走以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道路,實現政府“再造”問題等六個方面,全面闡釋了發生于世界、精彩在中國的現代化核心問題,全面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的迅猛之勢。
此外,有的主題思想里面也會體現電視專題片的宗旨,宗旨是全片主要的思想或意圖,從根本上說是要回答“是什么”這個問題。專題片宗旨涉及專題的目標。如本片提供什么內容和價值觀,需要達成什么樣的社會效果。案例中也涉及了宗旨,其宗旨的內容為: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倡導科學發展觀,以未來的目光在今天尋找一種成長的力量,見證從鄉土中國到城市中國的歷史進程。
案例中的主題思想部分很好地詮釋了專題片的主題內容,充分體現了電視專題片的社會效果及社會價值。
(三)專題片題材
任何一部專題片都是由人或事件構成的。所謂電視專題片的題材是由創作者從客觀現實或歷史資料中選擇出來組成作品的材料,展示在屏幕上就成為主要事件或現象,是作品的最基本因素。
電視專題片主要內容通過對城市學者、經濟專家、省市長的深度訪談,對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理論和實際上的探討。因此,該片主要是電視社教專題片(按照傳統“四分法”分類)
案例中將專題片的主要事件闡述得較為清楚,同時將專題片的體裁也做了說明。
(四)電視專題片的結構
電視專題片的結構形態,雖無固定模式,但在具體的內容表現上,仍有其內在規律可遵循。專題片結構可以分為傳統式和非傳統式,或時間結構、空間結構、時空復合結構,或散文式、小說式、戲劇式、綜合式等。案例中專題片結構為非傳統式結構,盡管結構無規定模式,但是在專題片文案寫作中提前交代好結構,對后續的專題片制作會有較大的幫助。
(五)電視專題片的主要內容
此部分為電視專題片文案寫作的重點內容。電視專題片從風格上分紀實性專題片、寫意性專題片和寫意與寫實綜合的電視專題片,因此此部分務必要寫清楚專題片的類型、具體拍攝內容,同時要包括擬采訪人物及所涉及的具體問題,如果涉及情景再現也要對情景再現做詳細闡述跟解釋。案例中的內容寫道:
節目由“城市浪潮”、“制造跨越”、“昂起龍頭”、“天地擎柱”、“突破禁區”和“政府角色”六部分組成,緊緊圍繞中國城市化、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主流,全景式展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具體內容為:
第一部分:城市浪潮
內容:本部分重點講述了中國城市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沿海地區的發展狀況,主要通過拍攝大城市的諸多場景來展現城市現在的發展情況,運用大量的資料鏡頭展現城市的工業化、現代化浪潮、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其實也包括各個人物的采訪。
擬采訪人物: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會長:XXX
(采訪問題及內容)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中國入世談判首席專家:XXX
(采訪問題及內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XXX
(采訪問題及內容)
武漢市委書記:XXX
(采訪問題及內容)
第二部分:制造跨越(以下內容及擬采訪人物從略)
第三部分:昂起“龍頭”
第四部分:……
案例中的主要內容基本涵蓋了電視專題片的主要內容(需要說明的是對采訪對象的采訪問題部分,由于篇幅較長,筆者引用時作了刪減),既包含了專題片的章節結構、也包含了采訪對象及所要采訪的主要問題等,內容較為完善。
當然,電視專題片的策劃案的主體部分除了以上主要內容外,有時也包含諸如電視專題片的長度、拍攝區域等,但這些內容可以作為補充說明體現,也可以口頭進行確認。不一定非要在專題片文案中特別說明。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電視專題片主題內容應該還要包含分鏡頭腳本及拍攝計劃等部分,但是一方面是專題片策劃案出臺后,才會出分鏡頭腳本,這里有一個先后順序的問題;另一方面是一般都是將電視專題片的分鏡頭腳本及拍攝計劃作為附件附在電視專題片策劃案的后面。因此,這里對這兩項內容不做重點解讀。
電視專題片策劃案的結尾部分一般比較簡單,包括兩部分內容:演職員表的分工和備注性的文字說明。案例中的結尾部分寫道:
(一)演職員表
撰稿:XXX
編導:XXX
攝影:XXX
錄音:XXX
……
(二)說明:本次專題片的制作,要注重質量與效率,如遇到不可抗拒因素,再做商討,然后定論
案例中的結尾部分比較簡單,但是交代出了演職員名單,同時對一些突發性的時間做了必要的說明,體現出了電視專題片結尾部分的功能。
總之,電視專題片策劃案的寫作項目龐雜、內容較多,在撰寫時要注重語言準確規范、點明主題。準確規范是文案中最基本的要求。要實現對電視專題片主題的有效表現和對專題片信息的有效傳播,首先,要求專題片文案中語言表達規范完整,避免語法錯誤或表達殘缺。其次,專題片文案中所使用的語言要準確無誤,避免產生歧義或誤解。第三,專題片文案中的語言要符合語言表達習慣,不可生搬硬套,自己創造眾所不知的詞匯。第四,專題片文案中的語言要盡量通俗化、大眾化,避免使用冷僻以及過于專業化的詞語。
G222
A
1674-8883(2015)23-0074-02
劉長海(1979—),男,山東濰坊人,碩士,青島濱海學院藝術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