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特陳志強
1.鐵嶺市環境信訪投訴中心;2.鐵嶺市城市污水管理中心
鐵嶺市蓮花湖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探討
康特1陳志強2
1.鐵嶺市環境信訪投訴中心;2.鐵嶺市城市污水管理中心
文章通過對鐵嶺蓮花湖濕地的介紹,提出了一些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
濕地生物多樣性 保護措施
鐵嶺蓮花湖濕地地處鐵嶺縣凡河鎮,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熱多雨,雨熱同季,日照豐富,干濕季節分明。年平均氣溫為8.3℃。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11.9℃,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為630.4毫米。蓮花湖復合式人工濕地于2008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總占地面積67.68公頃。人工濕地凈水面積59.85公頃,其中潛流濕地7.07公頃,表流濕地52.78公頃。
1.制定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辦法
根據《環境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依據蓮花湖濕地實際情況,制定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辦法,禁止非法開墾、采集、狩獵、捕撈等破壞性活動,從制度上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維護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
2.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研究建立市場化濕地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有利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濕地周邊村鎮統籌、區域合作與協調發展,有利于濕地的發展,維護和發展當地群眾的利益,是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必然要求。
3.制定濕地恢復政策
制定濕地恢復規劃,鼓勵當地居民實施濕地恢復和退魚塘還葦,并按照濕地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按面積對居民予以一定的經濟補償。
要尋求濕地與周邊非濕地地區之間互利互惠、克服破壞性干擾、能夠協調發展的途徑,保障濕地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人類的代際公平原則。通過興建分洪蓄水工程,實行排洪與蓄水相結合,防止工業和生活污水對濕地的污染及濕地淤積過快縮減濕地使用壽命,維護濕地生態過程,遏制濕地生態系統退化。
4.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在保護區內的工業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區域規劃項目以及農業、林業、水利工程等項目都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可能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不利影響,并制定相應措施盡量減少這種不利影響。
5.外來入侵物種防治
開展外來入侵物種調查,查明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數量、分布和作用,建立外來物種數據庫,分析外來物種對保護區生態系統和物種的影響,建立對生態系統、生境或物種構成威脅的外來物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風險評價方法。加強對外來入侵種危害性的社會教育,提高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防范意識。
6.加強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技術培訓
由于鐵嶺市科技水平及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生物多樣性研究和培訓還處于初級階段。鐵嶺市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水平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創新思維、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有待提高和完善。尚未制定全面的培訓方案。應加強對保護區管理人員關于濕地保護、生態保護、生態安全、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培訓,提高保護區決策者、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與技能。
要采取多種有效的籌資方式,加大資金投入,重視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研究,對濕地動植物種群數量、生態習性、繁殖規律等進行動態監測,建立濕地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使在濕地動植物的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的調查、收集、保護、鑒定、評價等方面獲得的數據進入數據庫管理和服務。
1.生態旅游開發
開展濕地生態旅游是合理利用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一種方式。它可以給濕地地區的人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增加濕地地區的經濟收入,也增加了當地群眾的生物多樣性意識和文化素質。濕地保護的越好,生物物種越豐富,濕地自然環境的吸引力就越大,濕地的地位就越高,由此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越大,然后將經濟收益反饋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上來,走上一條保護-利用-增值-保護的良性循環之路,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使濕地得到有效利用和保護。
2.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鼓勵濕地周邊多個鄉鎮,共同組成蓮花湖濕地自然保護區聯合委員會,協調和解決保護區工作中的矛盾和沖突,促進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培訓由領導到群眾逐級進行,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濕地今后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利用各種宣傳方式,提高廣大群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保護區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離不開廣大群眾的參與和大力支持,在發展多種經營的過程中給廣大群眾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同時對舉報破壞生物多樣性的群眾給予獎勵,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保護的積極性,增加就業機會,開展有償保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