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井余 于桂芬
吉林省集安市畜牧獸醫站
牛食道阻塞的診療
呂井余 于桂芬
吉林省集安市畜牧獸醫站
牛食道阻塞是牛的一種常發病,由于牛吞咽了過于粗大的飼料,或者由于牛咽下機能紊亂所引發的一種食道疾病。按其阻塞程度,可分為完全阻塞和不完全阻塞。按其部位可分為咽部食道阻塞、頸部食道阻塞和胸部食道阻塞。
1.牛食道阻塞原發病因多是由于飼養管理不當,飼料貯存保管散亂或放牧于未收盡的塊根、塊莖地里致牛吞食粗大飼料。有的牛是由于盜食未經粉碎或粉碎不全的塊根、塊莖飼料所造成。另外牛在饑餓搶食、采食受驚嚇等也極易造成食道阻塞。
2.牛食道阻塞繼發性病因常伴阻異嗜癖(營養缺乏癥)、食道炎癥、痙孿、麻痹、狹窄、擴張等疾病。
突然發病,采食中止:口腔和鼻腔大量流涎;低頭伸頸,徘徊不安或晃頭縮頸、做吞咽動作。牛在左側腹壁迅速膨大,繼發瘤胃臌氣。牛發生呼吸困難,牛發出“吭吃、吭吃”的呻吟聲。
臨床上根據牛在采食中突然發生咽下障礙,用胃管探察時,插至梗塞部即不能前進容易診斷。但要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1.食道狹窄
其臨床特點是采食初期不見咽下障礙,至狹窄上方的食道填滿草料后才從鼻腔逆出食塊,飲水一般能咽下。粗胃管不能通過狹窄部;而細的胃管則可能通過。
2.食道炎
臨床特點是在局限性食道炎,當胃管插入或撥出通過發炎局部時,動物劇烈騷動,表現疼痛。待胃管通過發炎局部后則疼痛消失,動物又恢復平靜。在彌漫性食道炎,則胃管插入的整個過程中,均呈現劇烈騷動不安。消炎療法有一定效果。
3.食道痙孿
食道痙孿時,食管粗硬如索狀,胃管無法通過食道。痙孿緩解后,則胃管可自由通過。
要點是潤滑管腔、緩解痙孿、消除阻塞物。首先用水合氯醛、靜松靈等鎮痛解痙藥物進行灌腸或注射。并以3%~5%普魯卡因溶液混以適量石蠟油或植物油灌入食道。同時用套管針進行瘤胃穿刺放氣,并將套管針縫于皮膚上固定或用人固定。然后根據阻塞部位和阻塞物性狀,用以下方法疏通食道。
1.口取法
阻塞物如果在食道上1/3處時,并明顯觸摸到異物可采用此法。操作時要裝開口器。將牛頭和開口器一并固定牢靠。一人將梗塞物從外部推到咽部,另一人伸手口到咽部將梗塞物取出。
2.推送法
阻塞物在頸部食道下方或胸部食道時,用此方法。先將牛頭吊起并固定好,牛口裝上開口器。選一根大拇指粗的新鮮麻繩,插入一端要平整光滑并將麻繩涂上石蠟油或植物油。將涂油的麻繩從口腔插入食道,徐徐推送阻塞物使其進入胃內。也可用胃管推送,但效果沒有麻繩好。
3.打氣法
將胃管送入食道。頂住阻塞物,外端接上打氣筒;術者固定胃管,另一人有節奏地打氣,乘食道擴張時,順勢將阻塞物推入胃口。
4.打水法
將胃管送入食道,頂住梗塞物,外端接在唧筒式灌腸器的接頭上或農用噴霧器軟管上,用灌腸器或噴霧器往食道里打水。如阻塞物移動時,順勢推動胃管,將梗塞物送入胃內。
5.手術法
在用各種方法無效時,方可用手術法切開食管取出梗塞物。具體方法如下:
把牛站立保定,將牛頭高昂,使其頸部彎向右側,固定好牛頭,梗塞物則充分暴露出來。手術部位即梗塞物所在部位。對術部進行剪毛或剃毛。進行常規消毒后,用其所2%~3%普魯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切口與頸溝平行。在梗塞部切開皮膚及頸下肌后,要注意避開頸靜脈。用擴創鉤擴大切口,用刀柄鈍性分離食道周圍組織中,(在氣管附近能觸到強烈搏動的頸動脈,注意勿損傷。食道在正常情況下比較難找,但在食道梗塞時較易找)。使食道充分暴露。術者可先用手握住食道,從梗塞部食道稍下方,邊壓邊向咽部推送,使梗塞物返回口腔。另一人用手取出。如不行,則切開食道拉于切口外,用兩把鑷子分別墊于阻塞物兩端食道下面,使阻塞部分食道充分暴露。并固定皮膚切口之外。在阻塞部食道下面填充滅茵紗布塊。以防異物污染傷口。在阻塞物下端縱切食道(與食道平行)取出阻塞物。以滅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食道粘膜層以連續縫合法縫合,食道漿膜用胃腸縫合法縫合。結節縫合肌肉各皮膚,在切口下角留一排液孔,傷口涂青霉素,并施以保護繃帶。
術后護理以消炎為主。用青霉素或頭孢等抗生素消炎,每天靜點兩次連用一周。飼養管理上,術后前十天給予流質食物,十天后可自行飲水采食,半月后可痊愈。
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不要喂給牛大塊飼料或未經充分粉碎飼料。另外要防止牛偷吃大塊飼料。牛采食時要保持環境安靜,防止其受到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