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生
(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媒體接觸與社交依賴
石浩生
(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社交媒體是人們利用各種網絡媒體,實現互動交流、意見分享、經驗見解的工具和平臺,現階段的網絡媒體,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媒介。新一代的網絡媒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和創新的同時,沉迷網絡、網絡毒癮等現象也逐漸撲面而來,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如何趨利避害,如何消除網絡媒體的弊端,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從媒體接觸與社交依賴的癥狀現象出發,分析了沉迷網絡的危害,并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策略。
媒體;接觸;社交依賴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殘缺的一面,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各種社交軟件、社交平臺應運而生,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和網絡平臺,輕松實現網絡目標,提高工作效率。但伴隨而來的網絡弊端,也時刻困擾著現代網民。
QQ、微信、微博、游戲,形式多樣的網絡媒體平臺,讓人們漸漸對社交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無論是公司白領還是在校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平均超過六個小時以上。第二,部分人群迷戀網絡游戲,或是影視動畫,常常娛樂至深更半夜。第三,習慣性地打開手機、微信、微博,查看粉絲量、朋友圈,或轉發,或評論等。
長期沉迷于社交網絡中的知識碎片與虛擬信息,不僅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嚴重浪費我們的寶貴時間,破壞正常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1)在工作學習中,過度迷戀媒體網絡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學習效率和工作能力,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性地演變成拖延癥和慵懶癥。
(2)在人脈社交上,由微博、微信、QQ所提供的網絡社交平臺,容易讓人們產生自豪感和滿足感,使人全身心地投入虛擬圈子的經營中,而忽略了現實世界的理想奮斗,以及和真實世界中的朋友交流。心靈上的疏遠,還會進一步導致人際關系的惡化,與身邊的同事、朋友、親人,逐漸形同陌路,甚至產生激烈沖突。
(3)在心理上,如果長期沉迷于社交網絡,會使人對媒體網絡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和迷戀感,甚至深陷在媒體世界中無法自拔,混淆了真實世界與虛擬網絡的本質屬性,逐漸淪為媒體科學的“奴隸”。并產生自戀、偏執、抑郁、淡漠、拖延等各種不良心理現象,誘發心理疾病。
(1)自我調適。一個成熟、穩重的青年人,往往形成了獨立的人格世界觀,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社交網癮的不良習慣,只有借助很強的自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進行適當的自我調適,才能有效擺脫網絡社交的依賴性心理。首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微信、微博、QQ等媒體平臺的真實用途是什么;明確自己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的真實意義,真實目的是什么;用理智去思考、去分析,該不該將大量的寶貴時間浪費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其次,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要有意識地規劃、使用自己的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在自控能力偏差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設置鬧鐘的方法,進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例如,原計劃要花五個小時的時間用于網絡媒體平臺,現在就將時間縮短至四個小時,鬧鐘一響,立刻停止上網活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縮短網絡媒體的使用頻率和登錄狀態,改變原來的時間觀念和上網觀念。最后,可以適當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盡量嘗試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也沒有微信平臺的日子,并深入挖掘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培養自己的特殊技能。此外,還可通過看書、閱覽增加自己的內在修養,或是旅游、交友、社團等戶外活動,拓展自己的視野,改變以往的網絡世界觀,將時間花在更有意義更有趣的事情上。給自己樹立一個長遠目標,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網絡媒體的束縛。
(2)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觀。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實現遠大理想和偉大抱負的前提,當深知自己已經陷入網絡媒體的沼澤中,無法自拔時,可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會議,或是專家講座課等方式,講述長期沉溺在網絡媒體中的危害,讓自己深刻認識到正確使用網絡平臺的重要性,網絡媒體從所屬性質而言,是人們利用的工具,切不可讓人們淪為它的階下奴隸。此外,通過專家座談會,還可全面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認識,學會用自己的堅強韌性與樂觀態度,頑強抵抗社交媒體的網絡誘惑。
(3)尋求心理輔導。當逐漸發現自己失去自控能力,迷戀媒體網絡時,首先,要冷靜思考,正視自身所出現的問題,不要刻意逃避,也不要自我欺騙,要勇敢面對眼前的事實。此外,如果發現對網絡社交的依賴性己經蔓延全身,并達到自身無法調試的程度時,只有去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防止網絡依賴性的加深,對自己對他人產生不良后果。一旦看到信息更新、QQ評論、好友轉發、微信平臺、網絡游戲,就忍不住要去瀏覽、去探究、去刷新的網絡行為,從心理病癥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典型的強迫癥,需要進一步的心理溝通、心理疏導,從而進一步地控制自己思想,約束自己的行為,并樹立正確網絡觀念,正視的問題,徹底消除、擺脫網絡社交依賴癥的病灶,建立健康陽光的網絡心理。
網絡媒體時代,人們可以自由地在網上學習和娛樂,并通過QQ、微信、微博等多個網絡社交平臺,進行交友互動,但隨著上網時間的增加,人們逐漸沉溺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針對這些難題,本文從心理調試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觀和尋求心理輔導等意見策略,從根本上幫助人們脫離網絡成癮的困惑。
[1] 曹博林.社交媒體:概念、發展歷程、特征與未來——兼談當下對社交媒體認識的模糊之處[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65-69.
[2] 曠潔.媒介依賴理論在手機媒體環境下的實證研究——基于大學生手機依賴情況的量化分析[J].新聞知識,2013(02):99-101.
[3] 葉陽.“新媒介依賴癥”導致的媒介生態失衡現象分析[J].新聞知識,2013(10):23-24+31.
G206.2
A
1674-8883(2015)23-0163-01
石浩生(1994—),男,甘肅蘭州人,本科,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2013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