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珺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消費主義視角下的明星真人秀節目
錢 珺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摘 要:“消費主義”是解讀大眾文化的一種視角。在當代中國社會,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在培養大眾社會態度和消費觀念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人們通過在生活中接觸電視媒體,能夠潛移默化地將媒介場景融入到現實生活里。在真人秀節目“井噴”的現狀下,一大批活躍于影視、體育、網絡界的明星逐漸被建構成一種消費符碼,這既滿足了受眾的消費訴求,同時也達到了明星的身份塑造。
關鍵詞:消費主義;明星真人秀;電視節目
消費社會對公眾消費欲望的充分培養使電視綜藝節目的娛樂消費精神找到了重要支撐[1]。在這里消費文化使用的是影像和符號,它通過節目中人物的設定去引出并滿足受眾的欲望和幻想。而明星總具有話題性和吸引力,明星的生活更是充滿神秘。當受眾厭倦了各種草根選秀節目后,節目制作者開始將著眼點向明星真人秀轉移。一方面明星參加節目能夠為媒體提高美譽度,另一方面,明星借助綜藝節目也能完成個人形象的重塑,可以說雙方是雙贏式“共謀”。
消費主義背景下,為刺激大眾的消費欲望,媒體宣揚符號消費。明星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符號消費,具備鮮明的特征。首先明星真人秀是融入明星文化的一種節目形式,當下,各領域明星利用真人秀節目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其次,消費主義助漲了明星文化的商業性,明星所創造的效應成為其消費文化的主要目的,為了提高節目收視率,進而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明星文化在寬松的發展氛圍里顯示出多樣性和個性化的特點。
近些年來,中國真人秀節目百花齊放,《奔跑吧兄弟》《爸爸回來了》《一路上有你》《一年級》《真正男子漢》《出發吧愛情》等眾多真人秀皆以大牌、神秘著稱的明星作為消費。節目中明星以平民的姿態加入,呈現出的“擬態真實生活”成為一種滿足受眾公開“觀看”與“窺視”的需要,而受眾也在收看過程中實現了對于明星“真實生活”的娛樂消費。
公眾對明星的迷戀以及窺私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消費空間,在明星真人秀節目中,在節目事先設定好的“擬態環境”中,明星們展現著與銀幕形象迥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在節目中他們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對于觀眾來說,節目滿足了他們追星、娛樂等各種心理需求。譬如《一路上有你》讓觀眾領略到明星夫妻之間的溫情與幸福;《奔跑吧,兄弟》展現了明星們一個個在地上甚至泥里摸爬滾打;《真正男子漢》讓觀眾看到各類男星褪去明星光環,與普通士兵同時同住同訓練,真槍實彈訓練。這種對于明星的符號建構激發了受眾的消費欲望,反差性角色體驗使明星們露出了節目外難得一見的“真實”形象。
但這種“真實”卻并非真實,只是節目制作者為實現更好的節目效果而虛構的“真實”環境,這與明星的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公眾對于明星的“真實”消費其實并非真實。
當下公眾對于明星符號的消費已經逐漸由外形的范疇向內在形象靠攏,節目中不僅需以外部形象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還要突顯明星的個性,使觀眾將“個人”的明星和“形象”的明星混合,讓明星除了在形象上個性化,人格上也更具可信度,從而收獲觀眾的認可。節目《一路上有你》中,三對明星夫婦褪下明星光環,化身普通夫妻異國游,通過節目的設定。
“情感消費”之所以發生,前提是受眾對其所消費明星產生了認可,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可以把它歸為對整體形象的認同或社會認同,即事物之間具有的同一性。受眾通過消費明星,發掘明星的價值,同時也實現了對自我身份的建構與認同。在《一年級》中,湖南衛視將小學生的教育問題擺上臺面,帶給觀眾乃至社會全新的視角,以小學生為切入點,引發固定受眾(家長、老師)對啟蒙教育的反思。在《真正男子漢》中,明星嘉賓在此之前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他們為了同一個目的來參加節目,他們克服自身困難,努力適應這些充滿競技性和危險性的活動,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就是節目最大的消費點,明星們的表現得到觀眾的認可,這種正面的情感消費,使明星不再是一個單一的形象,而是受眾情感投射的對象。
明星在電視媒介上被消費源于市場的運作與需求以及觀眾的好奇心與窺視欲,但受眾“長期沉溺于日常消費文化和享樂文化所帶來的感性愉悅,審美的精神超越性與救贖意義則在欲望的狂歡與宣泄中被消解”。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角度看,受眾對媒介的使用是主動且有選擇性的,目的是滿足需求。在明星真人秀節目中,電視節目作為商品,注重收視率獲得的交換價值,同時觀眾在收看節目的過程就是消費過程,是意義的生產過程。
參考文獻:
[1]蔡騏.大眾傳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絲效應[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
[2]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 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14.
[3]姚建平.消費認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4.
[4]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金志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