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守武, 夏 詠, 陳紅紅, 馮海瑞
(新疆農業大學 經濟與貿易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
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發展評價
景守武, 夏 詠*, 陳紅紅, 馮海瑞
(新疆農業大學 經濟與貿易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為促進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融合發展提供參考,利用2000—2012年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發展的相關數據,基于耗散結構理論構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改進的熵值法確定其權重,對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進行測算,并運用外溢效應模型分析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外溢效應。結論: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關系為中度耦合,處于耦合發展階段初期,屬于過渡發展型。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發展和農業進步的溢出效應為0.2845,溢出效應較顯著。應通過促進旅游業、金融業、信息產業、物流業與農業的融合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農業的融合發展。
現代服務業; 農業; 耦合發展; 耦合協調度; 改進熵值法; 溢出效應
舒爾茨在《改造傳統農業》中指出,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在于引入使農業收入流價格(生產要素價格)下降的現代農業生產要素[1]。服務業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中,可以促進農業分工的進一步細分,從而帶動整個農業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民的收入[2]。因此,現代服務業反哺農業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尤其是農業內在結構調整的優化路徑之一,并且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在機制[3],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不可或缺的因素。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關系展開了多角度的研究。國外方面,John 和 Eric[4]從農業道德風險方面論述了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消極影響。Soof[5]認為,農業物流水平的高低對保證農產品質量至關重要。Bennet[6]提出,市場是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并且真正提高農業技術效率和農業生產率的關鍵。Sharon Phillip[7]總結了旅游業和農業融合發展的5種類型。國內方面,潘錦云等[8]選取6種指標分析現代服務業中對農業的影響發現,農機總動力對改造農業的作用最為明顯。胡亦琴和王洪遠[9]研究發現,浙江省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處于中度耦合階段,且耦合領域不夠廣泛。潘正和王曉[10]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的貢獻度較高,農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解釋性較弱,相互促進的空間還很大。何衛中[11]認為,要在完善現代服務業體系、注重培養服務業人才、創新農業服務業領域等方面提升農業服務業水平。王洪遠[12]研究得出浙江省現代農業服務業發展的3種模式。袁中許[13]得出旅游業和農業耦合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動力。劉佳和張榮亭[14]運用AHP方法分析得出4種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模式可在我國重點推廣。
總之,現有研究涉及現代服務業改造傳統農業的理論、生產性服務業和農業關系、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模式等多方面,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主要側重于現代服務業的某一方面在提升改造農業方面的作用,對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總體相關性和系統性缺乏相應的研究;二是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定量方法上主要是集中于各因素對現代服務業和農業關系的單一影響。實際上,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關系是通過不同層次的因素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進行耦和協調的。因此,筆者借鑒現有研究,基于耗散結構理論構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改進的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在此基礎上對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進行測算,并采用外溢效應模型分析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外溢效應,為促進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1.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數據來源于2000—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科技統計年鑒》。采用熵值法,即通過計算指標的信息熵,并根據指標的相對變化程度(差異系數)對系統的整體影響(效用價值)確定指標權重。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 采用離差標準化方法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并對處理后的坐標進行平移:

(1)

(2)
(3)
2) 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ej:
(4)
3)計算第j項指標的權重wj:
(5)
1.2 耗散結構模型
普利高津[16]認為,耗散結構是非平衡狀態下的穩定有序的組織結構。圖1顯示,現代服務業系統和農業系統都是開放的并且處于遠離平衡狀態的系統,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由于物質、能量、信息等突變因素導致系統內部熵值的有序漲落,從而實現現代服務業和農業體系的再平衡,實現系統新的整體效應。

圖1 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耗散結構
Fig.1 Dissipative structur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現代服務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影響農業產業升級: 1) 鎖定效應[17]。陳飛翔等[18]指出,隨著現代服務業水平的提升,其利潤水平高于農業,由于資源在市場中的逐利性,導致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資源鎖定、技術鎖定和政策鎖定效應,并對我國長期處于價值鏈低端的農業形成造成價值鏈低端鎖定。2) 引致效應和門檻效應。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引致效應主要表現為現代服務業的規模、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變化會成為農業規模、技術創新的供給因素,從而形成供給—需求—供給的螺旋式上升效應。然而,如果農業的自身研發強度水平不高,則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產生門檻效應。 3) 菱形效應。現代服務業和農業基于企業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可以實現產業融合與產業結構的升級。總之,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效應取決于上述4種效應的共同作用。因此,現代服務業和農業只有在耦合基礎上實現彼此的協調運作才能促進兩者的融合發展。
1.3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借鑒現有研究,結合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發展規模、發展效率、發展潛力、經濟活力和技術發展基礎能力5個分類指標及14個單項指標(表1)。其中,現代服務業(農業)勞動生產率為現代服務業(農業)產值與現代服務業(農業)就業人數之比,科技人員強度百分比為科技活動人員與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的百分比,人均R&D(研究與試驗發展)費用為R&D總費用與從業人員平均數之比,資本勞動密度為資產額與從業人員平均人數之比。

表1 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表2 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單項評價指標對應的貢獻度
Table 2 Corresponding contribution degree of single evaluation index for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指標Indexes貢獻度Contributiondegree現代服務業農業產業增加值Industrialaddedvalue0.40160.3573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ProportionofindustrialaddedvalueinGDP0.33390.4147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Proportionofemploymentquantityintotalemploymentquantity0.50250.5468固定資產投資Fixed-assetinvestment0.37040.3259勞動生產率Laborproductivity0.41520.3391產業增加值增長率Growthrateofindustrialaddedvalue0.22730.3640就業人數增長率Growthrateofemploymentquantity0.32200.5587R&D費用產值比重ProportionofR&Dcostinoutputvalue0.29410.360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Growthrateoffixed-assetinvestment0.13460.1068產業人均GDPIndustrialpercapitaGDP0.41580.3384產業人均GDP增長率GrowthrateofindustrialpercapitaGDP0.23250.1260科技人員強度百分比Intensitypercentageofscientificandtechnicalpersonnel0.46690.5395人均R&D發展費用PercapitaR&Ddevelopmentcost0.32870.3880資本勞動密度Densityofcapitalandlabor0.42040.3278
表3 不同耦合度對應的耦合關系與耦合階段
Table 3 Corresponding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stage

耦合度Couplingdegree耦合關系Couplingrelationship耦合階段CouplingstageC=0無耦合萌芽階段0 1.4 耦合度模型 設C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則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模型為: (6) (7) 式中,u1和u2分別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綜合貢獻度,uij為上述的單項評價指標,其對應的貢獻度見表2,λij為其采用上述方法得出的權重。不同耦合度對應的耦合階段見表3。 1.5 耦合協調度模型 由于耦合度模型在反映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關系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即可能出現耦合度較高而現代服務業和農業卻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因而不能真實反映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發展狀態,因此進一步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進行分析,其表達式為: D=(C+T)/2 (8) T=af+βg (9) 上式中,D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協調度, 表4 不同耦合協調度對應的耦合發展類型 Table4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types of differ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耦合協調度Couplingcoordination耦合發展類型Couplingdevelopmenttype耦合協調度Couplingcoordination耦合發展類型Couplingdevelopmenttype0.00^0.009極度衰退型0.50^0.59過渡發展型0.10^0.19嚴重衰退型0.60^0.69初級發展型0.20^0.29中度衰退型0.70^0.79中度發展型0.30^0.39輕度衰退型0.80^0.89良好發展型0.40^0.49瀕臨衰退型0.90^0.10優質發展型 其對應的耦合發展類型見表4。C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T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之間的調和指數,α和β分別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貢獻系數,α+β=1,取α=0.6,β=0.4。 1.6 外溢效應模型 服務業的發展對農業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揮促進作用,隨著現代服務業與農業的產業關聯性逐步增強,形成了服務業對農業的外溢效應。借鑒Feder的兩部門模型測度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對農業的外溢效應,表達式為: (10) 式中,Y表示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綜合產出,A表示農業產出,S表示現代服務業產出,K和L分別表示資本和勞動力(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就業人數)的投入量,存在AK/SK=AL/SL=1+γ。同時,存在假設:1)現代服務業以不變的彈性系數影響農業的發展[19];2)I=Ia+Is=dKa+dKs。對Y求導得到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外溢效應模型為: (11) 2.1 耦合發展評價指標的權重及描述性統計 利用統計數據和改進的熵值法,得到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評價指標的權重及描述性統計(表5)。 表5 現代服務業和農業耦合發展評價指標的權重及描述性統計 Table 5 Weight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oupling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es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分類指標Classificationindexes分類指標權重Weightofclassificationindexes單項指標Singleindex單項指標權重Weightofsingleindex樣本量Samplesize最大值Maximum最小值Minimum中位數Median標準差SD現代服務業發展規模0.294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0.084614231406.4938713.9588554.8864170.27 Developmentscale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0.05301444.5939.0241.471.56現代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0.07731436.1027.5032.202.93現代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0.079314205435.8011380.1358769.1762537.98發展效率0.1484現代服務業勞動生產率0.0853148.361.953.602.16 Developmentefficiency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率0.06311425.7412.2415.283.69發展潛力0.1179現代服務業就業人數增長率0.0548145.510.683.221.34 Developmentpotential現代服務業R&D費用占農業產值比重0.0630140.660.340.440.09經濟活力指數0.2056現代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0.0606140.660.340.4425.73 Economicvigorindex現代服務業人均GDP0.08551483570.4219529.4735977.4521550.39現代服務業人均GDP增長率0.05951424.217.8812.304.40技術發展能力0.2340現代服務業科技人員強度百分比0.0979140.850.720.750.05 Technicaldevelopmentability現代服務業人均R&D發展費用0.060514160.9049.1097.5432.10現代服務業資本勞動密度0.0755143450.66270.561389.781040.83農業發展規模0.3057農業增加值0.07591452373.63149944.722404012472.90 Developmentscale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0.08621415.0610.0411.111.79農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0.0746145033.6042.606.04 續表5 農業固定資產投資0.06891410996.44303.802749.943405.36發展效率0.1453農業勞動生產率0.0787142.030.410.740.54 Developmentefficiency農業增加值增長率0.06661423.191.187.237.10發展潛力0.1255農業就業人數增長率0.0700141.31-4.84-3.432.20 Developmentpotential農業R&D費用占農業產值比重0.0555140.130.070.100.02經濟活力指數0.2064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0.060614257.2710.5423.7765.47 Economicvigorindex農業人均GDP0.07921420321.114146.417383.075403.02農業人均GDP增長率0.06671427.650.4111.879.05技術發展能力0.2172農業科技人員強度百分比0.0802140.790.570.710.08Technicaldevelopmentability農業人均R&D發展費用0.06751453.359.8727.4714.17農業資本勞動密度0.0695141117.9227.86282.82348.19 圖2 2000-2012年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 Fig.2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during 2000-2012 2.2 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 1) 從圖2看出,2000—2012年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集中在0.5,整體處于平穩狀態;根據表3可知,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關系為中度耦合,耦合階段為發展階段初期(表6)。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的服務業和農業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現代服務業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程度不深入,未完全形成耦合的一體化競爭力,導致耦合的規模經濟效應不明顯。 2)從圖2看出,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協調度處于逐步提高過程中,耦合協調度逐步改善,但階段性特征明顯,呈現波動上升的態勢。同時由表6可知,兩者的耦合協調度從2000年的0.2658上升至2012年的0.5775,耦合發展類型從中、輕度衰退型經過瀕臨衰退型轉變為過渡發展型,說明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基礎逐步增強,呈現出耦合的正相關性,但由于兩系統處于過渡型耦合階段,說明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關聯性不強,耦合機制不健全,在耦合產業鏈和耦合規模的建設方面比較緩慢。 表6 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及其評價結果 Table 6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and evaluation results 年份Years現代服務業綜合貢獻度Integratedcontributiondegreeofmodernserviceindustry農業綜合貢獻度Integratedcontributiondegreeofagriculture耦合度Couplingdegree耦合協調度Couplingcoordinationdegree耦合發展類型Couplingdevelopmenttype耦合階段Couplingstage20000.12170.17690.49140.2658中度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10.23110.26050.49910.3481輕度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20.14710.22970.48780.2964中度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30.17920.24000.49470.3173輕度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40.28920.45430.48750.4161瀕臨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50.27660.30250.49950.3786輕度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60.33270.32340.49990.4056瀕臨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70.46650.46340.50000.4823瀕臨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80.46770.53620.49880.4970瀕臨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090.46080.39780.49860.4661瀕臨衰退型發展階段初期20100.57670.52800.49950.5276過渡發展型發展階段初期20110.67640.62220.49960.5719過渡發展型發展階段初期20120.69960.62120.49910.5775過渡發展型發展階段初期 2.3 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外溢效應模型 通過對式(10)所涉及統計數據的自相關檢驗發現,1990—2012年的統計數據具有自相關性,為避免偽回歸,采用有常數項且無時間趨勢的ADF單位根檢驗對(11)式中的因變量和自變量進行檢驗得出,dY/Y、I/Y、dL/L、dS/S、(dS/S)×(S/Y)的一階差分序列在1%置信水平為平穩時間序列,即其均為一階單整序列。進一步由最小二乘法對上述變量構成的協整方程進行回歸,進而對其殘差項μ進行單位根檢驗得出,μ在1%水平上一階穩定,表明上述各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反映出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此外,自相關檢驗發現,原方程的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均存在一階自相關,自相關系數ρ=0.234,因此運用廣義最小二乘法對(11)式進行估計,得到表7結果。 表7 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外溢效應模型估計 Table7 Spillover effect model evaluation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agriculture 變量Variables估計系數Evaluationcoefficient標準誤差SDt統計量TstatisticC-0.04650.0254-1.8329I/Y0.05100.04101.2457dL/L-0.31070.4200-0.7397dS/S0.49920.20204.4476(dS/S)×(S/Y)0.89900.39941.2500AR(1)0.53260.18102.9407 注:模型的R2為0.9448,調整后的R2為0.9264,F統計量為53.3408(P=0.0000)。AR(1)表示因變量的滯后1期。 Note: ModelR2= 0.9448. AdjustedR2=0.9264.F=53.3408(P=0.0000). AR(1)= Lag phase 1of dependent variable 由表7可知,dS/S變量的t統計量為4.4476(P=0.0005),表明其估計系數在1%水平顯著。dS/S的系數為0.8990,表明我國現代服務業對我國農業進步的溢出效應顯著。利用1990—2012年現代服務業產出占其與農業綜合產出比重(S/Y)的均值,根據(11)式計算得出現代服務業的溢出效應值為 0.2845,說明,1990—2012年期間我國現代服務業每增加1百分點,農業經濟增長0.2845百分點,反映出通過現代服務業與農業的耦合發展,我國服務業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發展增長的機制可概括為:服務業為農業增加資金和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促進科技轉化率提升,并吸納剩余勞動力,最終通過外溢效應促進農業發展。 2000—2012年期間,我國現代服務業和農業的耦合關系為中度耦合,耦合階段為初期發展階段,耦合發展類型為過渡發展型。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發展和農業進步的溢出效應較為顯著。為促進現代服務業與農業的融合發展,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 促進旅游業和農業的融合發展。旅游業和農業耦合是我國農業優化發展的路徑之一,要促進我國旅游業反哺農業,并運用科學技術保障旅游業和農業耦合過程的生態環境建設。在繼續壯大農家樂這一農業旅游業發展模式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農業旅游,可以借鑒成都市創意花卉等農業和旅游業耦合的新模式,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豐富農業旅游的形式和內容。 2) 促進農村金融和農業的融合發展。降低農村金融的發展門檻,減少農村金融對農業發展的門檻效應,在保證農村銀行業集聚水平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村保險、證券業,擴大普惠制金融在農村的規模。農村銀行、保險、證券機構應從農村市場出發,準確定位市場,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率和發展水平,實現農村金融和農業的良性互動。 3) 促進農業科技、信息和農業的融合發展。以信息化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加強我國農業科技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完善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創新科技信息服務模式。強化農業教育和科技體系建設,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科技創新素養[21]。 4) 促進物流業和農業的融合發展。加強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技術水平,發展壯大冷鏈物流,采用協同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業第三方物流,并構建基于互聯網的現代農業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促進農業市場化。 [1] 西奧多·W·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梁小民,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7. [2] 李啟平.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的關聯性分析[J].求索,2008(4):64-65. [3] 李建民,崔岳春.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機制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3(9): 10-16. [4] John K.Horwitz,Erik Lichtenberg.Insurance Moral Hazard and Chemical Use in Agri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1993 (11):926-935. [5] Sloof M,Tijsens Lmm,Wilkinson EC.Concepts for Modelling Quality of Perishable Product[J].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6(7):165-170. [6] Wooldridge,Jeffery M.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 [M]. Cambridge: MIT Press,2002. [7] Sharon Phillip,Colin Hunter,Kirsty Blackstock. A typology for defining agri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754-758. [8] 潘錦云,汪時珍,李晏墅.現代服務業改造傳統農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經濟學家,2011(12):40-47. [9] 胡亦琴,王洪遠.現代服務業與農業耦合發展路徑選擇——以浙江省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4(4):22-33. [10] 潘 正,王曉飛.農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以廣東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1(19):164-166. [11] 何衛中.加快現代農業服務業發展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3):30-32. [12] 王洪遠.浙江省現代農業服務業模式與路徑探析[J].企業導,2013(19):118-119. [13] 袁中許.鄉村旅游業與大農業耦合的動力效應及發展趨勢[J].旅游學刊,2013(5):80-88. [14] 劉 佳,張榮亭.國內主要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模式比較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6):63-72. [15] 陶曉燕,章仁俊,徐 輝.基于改進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6(5):38-41. [16] 普利高津.時間之探索[J].沈小峰,曾慶宏,譯.世界科學,1981(5):54-51. [17] Arthur W.B.,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J].The Economic Journal,1989(394):116-131. [18] 陳飛翔,俞兆云,居 勵.鎖定效應與我國工業結構演變:1992—2006[J].經濟學家,2010(5):54-61. [19] 陽小曉,賴明勇.FDI與技術外溢:基于金融發展的理論視角及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6):72-81. [20] 肖建中.現代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基于浙江實踐分析[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2012. [21] 闞中華.淮安市現代農業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2(20):34-37. (責任編輯: 黃筑斌) Evaluation for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JING Shouwu, XIA Yong*, CHEN Honghong, FENG Hairun (CollegeofEconomyandTrade,Xin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2,China) The weights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exes from the data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from 2000—to 2012 were determined by the improved entrop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stablished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were calculated by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n agriculture was analyzed by the model of spillover effec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In conclusi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s moderate coupling degree an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gress is 0.2845, which indicates the spillover effect is significanc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should be impelled by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financial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logistic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griculture; coupling develop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overflow effect 2015-03-06; 2015-07-12修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科基金項目“烏魯木齊都市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10CJY028);新疆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資助項目“新疆與中亞農業技術合作與貿易的研究”(xjaucxy-yjs-2013103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景守武(1988-),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E-mail: jing.shouwu1988@163.com *通訊作者:夏 詠(1971-),男,教授,博士,從事農業經濟研究。E-mail: 63707679@qq.com 1001-3601(2015)07-0402-0227-06 S-9; F062.9 A


2 結果與分析





3 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