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廣受歡迎的家庭醫生!”——這是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家庭醫生蔣春花的人生格言。話語平凡,卻詮釋了一名社區家庭醫生的職業內涵和人格魅力。她,靜雅而不冷漠,自信卻不張揚。從一名普通醫生到家庭醫生、團隊長,在平凡的崗位上,她以百分百的全情投入,用愛心和微笑關愛著每一位簽約居民,蔣春花,是他們的家庭好醫生、健康守護人。
中心座落于美麗的杭州灣畔,占地面積18.5畝,建筑面積7 850 m2;中心設有預防保健科、全科醫療科、康復醫學科、中醫科、臨終關懷科等科室,配備GE彩色超聲診斷儀、韓國DR數字化直接成像系統等基本醫療設備,開放床位100張。中心服務區域約39.85 km2,轄9個村、2個居委會,擔負著莊行鎮近4萬居民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社區衛生綜合服務。中心現有職工95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31人,注冊全科醫師14人。下設中心村衛生室5家,鄉村醫生11名。
多年來,中心秉承“寧靜致遠、和諧有為”的精神,以維護和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為目的,腳踏實地開展家庭醫生制服務,為進一步推進社區衛生綜合改革作出了積極努力。中心曾先后獲得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國“群眾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全國先進衛協會員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健康單位先進、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榮譽。
蔣春花是土生土長的“花米”莊行人,她對這塊土地有著割舍不掉的深厚感情,自1999年從上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畢業至今,一直在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2007年,中心開展全科團隊工作,她從一名臨床外科醫生轉型為一名全科醫生,通過十幾年的社區衛生工作,她深知農村人“小病扛、大病熬”的痛苦。為此,她立誓要通過家庭醫生制服務改變農村居民滯后的健康觀念,為真正做到居民的健康“守門人”,爭做一名廣受歡迎的家庭醫生!

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貌
作為一名全科醫生,蔣春花挨家挨戶建立健康檔案、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每次的點點滴滴都在記錄和驗證著她那句堅韌的誓言。2012年,她擔任蘆涇團隊的家庭醫生兼團隊長,率先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組建由鄉村醫生、衛生干部、熱心公益的村民所組成的村居委志愿者隊伍;在志愿者這根紐帶的相連下,很快形成了社區互動的氛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也得到了順利開展。迄今,在她的轄區內已建立健康檔案5 283份,2 812位村民與她簽約,簽約率達51.8%。
根據農村地區居住分散、就醫不方便、村民健康保健意識差等特點,她帶領助手結合實際全面推行家庭醫生制的7項基本服務:①為居民建立家庭和個人健康檔案;②發放家庭醫生聯系卡,公開健康咨詢電話,提供健康咨詢;③每月定期在村居委開展2次集中式服務,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免費測血壓、血糖,同時提供預約就診和個性化健康教育等服務;④為60歲以上特殊人群(如低保、長期臥床不起、長期服藥者、獨居老人)、勞模、優撫對象等提供每季度1次的上門服務;⑤為本中心及二級醫院出院患者提供1周內上門隨訪;⑥深入蔬菜大棚、梨園、群租戶等外來務工者集中的地方開展健康宣教、孕產婦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⑦對居家的腫瘤患者開展舒緩療護,緩解他們的疾病痛苦。2年來,她已經熟悉了每張帶著皺紋的笑臉,老人們也會盼著、掐指算著蔣醫生到來的日子。
蔣春花的團隊曾多次獲得中心優秀團隊的光榮稱號,本人也曾多次得到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嘉獎,區醫務青年技能大賽“三基”比賽醫療組優勝獎,中心健康教育授課技能競賽一等獎,上海市家庭醫生骨干中級健康管理師。2013年,蔣春花醫生還獲得了上海市首屆十佳家庭醫生的稱號。

蔣春花在為患者診療
家庭醫生的工作平凡中不乏忙碌,它更需要細心、耐心、真情以及過硬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最普通的“感冒”為例,焦阿姨自認為受涼得了“感冒”,來中心找蔣醫生開一盒“頭孢”,蔣醫生經詳細詢問病情和仔細體檢后,開出一張血常規檢驗單,阿姨不悅地說“小蔣啊,虧得我還是你的簽約居民,怎么一點方便也不給啊”,蔣醫生微笑著解釋化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血常規報告出來后,蔣醫生告訴她白細胞低于正常值的一半,不能服用“頭孢”類藥物。這下焦阿姨傻眼了,一臉焦慮,蔣醫生對病情進行耐心分析,指出還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服用升高白細胞的藥物,并對“感冒”癥狀提供了合理的治療方案。焦阿姨從此將一家人的健康托付給了蔣醫生,有任何身體不適會先直接電話聯系蔣醫生,因為她知道蔣醫生的電話24 h開機。
在蔣春花簽約居民中,有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伯,經過多次上門服務,老人家已經把蔣醫生當做自己的親孫女一樣了,有事沒事總想到打個電話。在一次電話里,老伯無意間說他已經1周沒有解大便了,感覺肚子漲漲的很不舒服。她隱隱覺得不對勁,雖還沒到每月固定上門服務的時間,但她還是放心不下,利用當天午休時間上門為老伯進行體格檢查,發現其腹部明顯膨隆,但卻沒有明顯的腹痛等癥狀,經驗告訴她,老伯腸梗阻的可能性極高。于是迅速與他的兒子取得聯系,轉診至區中心醫院進一步檢查,被確診為腸梗阻并得到了及時治療。老伯出院后,逢人就夸“蔣醫生人好,本事大”,能有這樣好的家庭醫生真好。”
傾心服務換得真情!在與社區老人的溝通中,蔣春花已博得眾多獨居老人的好評,現在村民們都將她和她的助手當作“私人保健醫生”,甘心當蔣醫生的健康管理“粉絲”,他們深切感受到家庭醫生是他們“小病的醫生,大病的參謀,重病的親人,康復的助手”。
2014年,中心在“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工作基礎上,成立了以“蔣春花”命名的家庭醫生工作室,并在全鎮全面鋪開建立了8個村級家庭醫生工作室,此舉不僅為家庭醫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也為簽約居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預約就診和雙向轉診服務。蔣醫生帶領她的團隊秉承“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懷著高度的責任心,合理利用衛生資源,依托二、三級醫院雙向轉診等平臺,對簽約家庭進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近年來,蔣春花一直引導著社區居民從“家醫送健康”到“居民要健康”這個新理念的轉變。漸漸的,村民們知道了有健康問題先找家庭醫生,先到工作室報到,小問題就地解決,大問題也不怕,血壓降不下來、血糖不穩定也不再是簽約居民放不下的心結。因為蔣醫生會通過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網上預約平臺,根據患者實際需求預約市、區級醫院的專家,而且預約進行“一條龍服務”——辦理預約轉診手續,查好去醫院的路線,并跟蹤隨訪。
在工作室里,蔣醫生會定期開展醫療服務、健康咨詢、合理用藥、生活指導等家庭醫生制服務,慢慢地使社區居民分級診療的理念和依從性得到了提高。家庭醫生平時不僅要完成日常基本診療,還要做好慢性病管理及大量的健康促進工作,于是蔣醫生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功能,通過中心的健康公眾平臺,與簽約家庭建立微信群,適時發布健康信息,及時溝通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她的微信群、“粉絲”群正在不斷擴大,目前已達268人。
蔣春花醫生十分注重自己及團隊的學習和科研,她引領團隊人員積極參加各類省市、區級培訓,開展相關社區科研工作;為了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她還在團隊組織學習醫患溝通交流技能的輔導,開展健康講師交流會。目前,她正在參加中醫藥和舒緩療護技能培訓。她設想在不久的將來,把中醫適宜技術、心理干預等服務模式融合到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中,為簽約居民提供更優質可及的服務。蔣醫生只是中心家庭醫生的縮影,所有的家庭醫生都有一個心愿:“為社區居民健康守護,默默奉獻,做一名廣受歡迎的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