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廷選 ■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某建筑物為二層磚混結構,建造于2008年,總長度為23.04m,總寬度為10.74m,建筑物總高度為9.25m,室內外高差0.45m,一~二層層高均為3.0m,基礎采用磚砌條形基礎,基礎埋深1.6m,上部設置圈梁、構造柱,樓、屋蓋均采用現澆混凝土樓板。(見圖1)

圖1 磚混房屋平面布置圖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可知,該場地勘探深度內只有黃土狀粉土,揭露厚度18m~22.50m,未穿透,為大厚度具有IV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具有嚴重的濕陷性。根據現場宏觀調查,在建筑物南側曾于2012年11月中旬開始基坑開挖施工,并于2013年5月20日進行了土釘墻邊坡支護,西側開挖道路存在由于水沖擊形成的溝壑,基坑底部有明顯積水的痕跡,直至2014年6月下旬,我院到工程現場檢測時,上述基坑仍舊暴露在大氣環境中,未進行正式施工。
經過現場檢測,該建筑物基礎局部傾斜率在1.79‰~11.80‰之間,整體傾斜率在4.77‰~8.75‰之間,均不滿足現行相關規范的要求。
經現場宏觀調查,發現該建筑物西側室外地面開裂下陷,散水開裂,建筑物南側散水及毛石砌擋土結構開裂,南側休息平臺擋墻開裂,上述裂縫均呈現東向西寬度逐漸變大的規律。
根據計算需要,對該建筑物與后開挖基坑平面布置圖進行測繪,見圖2

圖2 建筑物與基坑位置關系
由圖中可以看出,基坑邊緣到客房部外墻最小水平距離約為10.5m,基坑上邊緣到客房部室外地坪垂直距離約3.53m。
(1)計算軟件:理正巖土6.0;
(2)計算模型:按現場實測值建立;
(3)坡面信息(見表1);

表1 超載1距離2.9(m)寬10.5(m)荷載(20.-20.kPa)270.(度)
(4)計算參數
土質:濕陷性黃土
土重度:15.0KN/m3
粘聚力:18.0Kpa
內摩擦角:28度
計算基坑深度:9.0m
(5)計算條件
圓弧穩定分析方法:瑞典條分法
土條重切向分力與滑動方向反向時:當下滑力對待
穩定計算目標:自動搜索最危險滑裂面
條分法的土條寬度:1.000(m)
搜索時的圓心步長:1.000(m)
搜索時的半徑步長:0.500(m)
(6)計算結果
計算結果簡圖(見圖3)
最不利滑裂面。根據計算結果,該基坑最不利滑動面滑動圓心為(-15.900,17.790)(m),滑動半徑為 23.860m,滑動安全系數為0.909,不滿足《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和《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最小穩定安全系數的要求,該基坑存在最危險滑裂面,最危險滑裂面面距離客房部基礎水平距離約為5.2m。
該建筑物基礎開裂及上部結構傾斜,主要因為地基浸水導致地基土濕陷而產生的地基不均勻下沉造成。而該工程場地為大厚度IV級濕陷性黃土狀粉土,原地基處理標準較低,基礎下灰土、素土壓實系數均不滿足規范要求,加之南側基坑開挖時未及時進行邊坡支護,2013年5月20日雖進行了臨時支護,但至今仍暴露在大氣環境中,坑壁及坑底滲水進一步加劇地基土濕陷下沉。該基坑開挖對相鄰建筑物安全性影響較大。
隨著城市建筑越來越密集,基坑開挖對相鄰建筑物影響的事故越來越多,通過此案例不難看出,如果基坑開挖后,不立即對基坑進行支護設計及施工,尤其在濕陷性黃土地區,基坑開挖對相鄰建筑物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基坑開挖時,應及時對基坑進行支護設計及施工,同時還需要對基坑周邊的排水進行處理,以防基坑周邊出現滲水或者積水。如出現特殊情況,基坑不能進行施工時,還必須對基坑及相鄰建筑物進行監測,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1]GB/T50344-2004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S].
[2]GB/T50315-2011,砌體工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S].
[3]JGJ79-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
[4]GB50025-2004,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S].
[5]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S].
[6]GB50330-201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S].
[7]陳錦標,顧祥林.既有建筑結構檢測鑒定規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住宅科技,2008(6):37 -38.
[8]刁學優,鮑白均.既有建筑結構鑒定實務與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