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一

現在有些人體檢時,被查出甲狀腺上長了個結節。經過多方打聽,結果面對的是手術、吃藥、不用管它等截然不同的答案,這不免讓人更加糾結。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樊友本教授建議,一旦發現甲狀腺結節,一定要由專業醫師規范系統地評估之后,決定是手術還是內科治療,而不能自己決定是否接受治療,更不能放任不管。
早期癥狀不明顯,易忽略
樊教授介紹,甲狀腺的形狀像個蝴蝶,附在頸部氣管的前面和兩側,隨著吞咽而上下活動。“甲狀腺結節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前者占絕大多數,主要包括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炎性結節、甲狀腺囊腫等;惡性的則以甲狀腺癌為主,另外還包括甲狀腺淋巴瘤、轉移瘤等。甲狀腺結節體積較小時,一般沒有明顯癥狀,易被忽略。但如不及時診治,可能會逐漸增大,嚴重時還會引起呼吸、吞咽困難和聲音嘶啞等癥狀,甚至癌變。因此,早期發現、確診對于甲狀腺結節的治療和預后都至關重要。”
考慮到甲狀腺位于裸露的頸部前方,樊教授建議通過自我檢查的方法來盡早發現甲狀腺結節是否存在及其變化。甲狀腺自檢一般分為4個步驟:
1.看腫塊的形狀。一類呈蝴蝶形對稱性均勻腫大,多常見于甲狀腺炎及部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另一類是在甲狀腺的某個部位出現一個圓形腫塊,多見于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也包括甲狀腺癌。
2.摸腫塊的光滑度和軟硬度。若腫塊光滑且均勻,或多個,質地較軟,很可能為腺瘤或結節性甲狀腺腫;不光滑,邊界不清,質地硬且為單個,多懷疑為癌腫。
3.辨腫塊的生長速度。一般良性腫瘤生長緩慢,惡性腫瘤生長迅速,但甲狀腺癌(除最惡性的未分化癌)相對于其他癌癥總體發展較慢。但如果幾天內或一個月內,腫脹突然明顯增大,這可能是腺瘤出血液化。如腫塊進行性逐漸增大,伴有其他相關特征要懷疑甲狀腺癌。
4.摸腫塊周圍有無淋巴結。若在甲狀腺腫塊同側頸部能觸摸到質地較硬的淋巴結,可能是發生了淋巴結轉移,應該高度注意,迅速就診。
樊教授表示,一旦自檢后發現有上述的情況,應先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以判斷病情。一般是通過超聲檢查(辨別良性與惡性)和血甲狀腺功能檢查(辨別甲亢、甲減或橋本氏甲狀腺炎)就可以確診。如果還檢測不出,可以進一步行細針穿刺做細胞學檢查,其準確性可達95%。另外,甲狀腺核素顯像(ECT)是目前唯一能評價結節功能狀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多用于異位甲狀腺,或甲狀腺結節合并甲亢或亞臨床甲亢者。在甲狀腺結節發現和結節性質的判斷方面,增強CT或磁共振成像(MRI)并不如甲狀腺超聲敏感,而且價格昂貴,不應作為常規檢查手段。但評估甲狀腺結節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特別在胸骨后甲狀腺腫,或局部晚期甲狀腺癌的診治時,增強CT或MRI卻是必不可少的影像學手段。
治法多種,依病情而定
一旦查出甲狀腺結節也無需過于擔心,因為無論良惡性,它的發展都是比較緩慢的,通過合理、專業的治療,絕大多數預后良好。
樊教授介紹,如果是甲狀腺功能有改變,只要通過藥物治療,基本都能有比較好的療效。甲狀腺炎患者,則多無特效治療。對于甲狀腺癌,特別是較大的癌腫,或懷疑有淋巴結腫大、轉移,則需早期進行手術治療,且術后要用甲狀腺素繼續進行抑制治療,必要時還要加用碘131輔助治療,以免侵犯周圍器官,發生聲嘶及氣管、食管、血管侵犯,或全身轉移到肺骨等器官。跟胃腸癌、肝胰腺癌不一樣,分化型甲狀腺癌對放化療不敏感,一般不需要進行放化療。另外,對于良性的多發性的結節性甲狀腺腫,則應手術指征從嚴,盡量隨訪觀察,如大于3~5厘米,壓迫氣管,則可進行手術治療。
很多人都知道,傳統的甲狀腺手術,需要在患者頸部開6~10厘米長的手術切口,術后頸部留下的永久性疤痕會影響美觀,由此帶給患者很大的心理壓力。樊教授介紹,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借用單孔腹腔鏡手術理念和技術開展,經乳暈單切口單通道胸乳途徑腔鏡甲狀腺手術已成為現實。該技術經單側乳暈上緣小切口建立單個胸部皮下隧道,利用腔鏡的照明放大作用和超聲刀等器械,在患側胸部穿刺2個直徑僅為0.5厘米的相鄰小孔,術后僅在單側乳暈上方邊緣留下在乳暈顏色掩蓋下幾乎看不見的小疤,經乳暈到甲狀腺的單通道胸部分離范圍更小,可以達到創傷更小、更美容、術后疼痛更輕、胸部不適感更輕、恢復更快和住院時間更短的理想效果,并在切除甲狀腺的同時也可以完成淋巴結清掃。
除此之外,現在一些醫院還開展了經頦下或經口的甲狀腺手術。樊友本教授指出,切除甲狀腺結節的術式雖然多樣,但應綜合考慮患者腫瘤的良惡性、甲狀腺手術范圍、是否需淋巴清掃、性別和年齡、職業、全身情況、美容需求程度等多種因素后,再制定一套個體化、多元化的方案,以保證既遵循手術規范和原則,保持治病的徹底性和合理性,并盡量減少如聲嘶等并發癥,最重要的是減少創傷,避免毀容,不要因治病而致殘。
甲狀腺術后“四項注意”
樊友本教授提醒,患者在術后還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復查隨訪。結節性甲狀腺腫或腺瘤術后應定期到門診復查,因為殘存的甲狀腺組織有可能繼續生長而復發。一般來說,出院后3~4周就應第一次到門診檢查,然后3個月1次,逐漸過渡為6個月1次,再1年1次,最后2~3年1次。隨訪內容包括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B超,必要時要行CT或核素檢查。甲狀腺癌術后還需定期復查胸片和骨掃描等。
2.按時服藥。根據術后具體情況(如甲狀腺功能、臨床癥狀等),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甲狀腺片,以提高血液中T3、T4水平,抑制TSH分泌,從而起到抑制甲狀腺結節復發的作用。切除一側甲狀腺以上的患者,術后需服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并根據服藥后的甲狀腺功能恢復情況來調整劑量。另外,甲狀腺癌患者,術后還必須繼續口服甲狀腺素(如優甲樂),進行替代和抑制治療。
3.注意休息。對于術后合并聲音嘶啞或飲水嗆咳者,大部分屬于組織水腫神經受壓迫、牽拉所致,可于術后3~6月后恢復,日常應注意休息,保證睡眠,作息規律。
4.飲食注意。飲食中的碘元素對甲狀腺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碘元素攝取不足或者攝取過多都會再次引發甲狀腺病變。患者最好在術后咨詢醫生,是否要注意食鹽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