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城市乳腺癌發病率已達34.3/10萬人,是農村的2倍。此外,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現明顯的雙高峰,第一高峰為45~55歲,第二高峰為70~74歲。接下來20年,預計我國患者發病年齡高峰將定位于老年階段,逐漸與歐美國家相似。但是乳腺癌又是療效最好的實體腫瘤之一,特別是早期乳腺癌,其治愈率達90%以上。因此,通過每年定期乳腺普查,可以盡可能早地發現病變,將乳腺癌消除在萌芽階段。
目前的乳腺檢查,臨床上常用3種方式:彩超、鉬靶和磁共振。磁共振價格較貴,檢查耗時較長,一般不作為疾病普查和篩選的首選檢查手段。臨床中,醫生會根據不同人群、不同需要,建議患者選擇彩超或鉬靶。那么,患者肯定會有疑問,這兩種檢查方式孰優孰劣,如何選用呢?
中國女性更適合超聲檢查
從下表可以看出,彩超和鉬靶由于原理不同,各有優缺點。鉬靶X線攝影能夠清楚地顯示乳腺內的微小鈣化及腺體扭曲,對0.5~1.0厘米的乳腺腫塊發現率較高,但容易受致密的乳房腺體干擾;超聲檢查難以鑒別小于0.5厘米的乳腺腫塊的性質,也不容易發現微小鈣化,但致密的乳房腺體不會干擾其診斷,對大于1厘米的腫塊有較好的鑒別診斷能力。
乳腺有不同組織類型,西方女性的乳房脂肪成分多,乳房顯得比較松軟。因此在歐美,鉬靶檢查是公認有效的乳腺癌篩查手段。東方女性的乳房腺體成分多,特別是年輕女性,乳房顯得致密。在用鉬靶檢查時,由于致密的乳腺腺體能降低乳腺病灶與周圍組織的對比度,腺體組織顯示出來一片黑影,而這可能會被診斷為重度增生。特別是經前,激素的刺激,乳房出現水腫(會感覺脹痛),更容易產生誤診。
相比之下,乳腺超聲檢查對致密的乳腺組織和增生的鑒別,則顯得“醒目”。有時,對于一些有“乳腺鈣化灶”的女性,鉬靶檢查可能難以區分其良性還是惡性,超聲卻能分得清楚。所以,對于40歲以下致密型乳腺的年輕女性,以及哺乳、妊娠的婦女,乳腺癌的普查和篩選應選用超聲檢查。若采用鉬靶可能會使病灶顯示不清,加上X線檢查具有放射性,越年輕越不宜作。40歲以上乳房較松軟的中老年女性(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則更適合于鉬靶檢查,超聲檢查是對其鉬靶檢查的有益補充。
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人做完彩超后,醫生會再讓做鉬靶,這是為什么呢?這是由于超聲檢查對很小的乳腺腫塊及細小的癌性鈣化灶敏感度有限,將鉬靶X線攝片及超聲相結合,取長補短,乃不失為一種理想的乳腺癌檢查手段。因此,聯合國衛生組織將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聯合作為乳腺檢查的黃金搭檔。事實證明,綜合性的檢查方法能提高診斷乳腺疾病的敏感性與特異性。鉬靶與乳超相結合對惡性乳腺腫塊進行綜合分析,其敏感性為96.0%,特異性為96.5%,準確性為90.4%,陽性預測值為90.6%,陰性預測值為88.2%。對于已進入乳腺癌高發期的中老年女性朋友而言,建議每年接受1次鉬靶、2次超聲檢查。
月經后1周檢查為佳
在女性正常的月經周期中,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乳腺組織會出現規律性的增生和復舊(即復原)。在月經周期的前半期,雌激素水平逐漸升高,乳腺出現增殖樣變化。排卵以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同時催乳素也增加,到月經來潮前3~4天,小葉內導管上皮細胞肥大,葉間和末梢導管內分泌物也增多。因此,月經前可感到乳房發脹,乳房稍變大,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觸痛,有時可觸及塊狀結節樣物,此時體檢,難以區別良性增生與細小腫瘤。
月經來潮后,雌、孕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雌激素對乳腺刺激減弱,乳腺組織出現復舊變化,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分泌減少,細胞萎縮甚至死亡、脫落,乳腺腺泡及小葉體積縮小,這時乳房稍變小、變軟,疼痛和觸痛緩解甚至消失,增生結節也隨之縮小或消失。因此,月經后大約1周是乳腺檢查的最佳時機。
需要提醒的是,乳房檢查一定要到乳腺???,先請有經驗的醫師做細致的觸診檢查,而后行超聲檢查,這樣會提高準確性。對有些不典型的病變,建議定期復查。復查一般選擇做超聲檢查,復查的頻率根據病情可以是1個月、3個月或半年。當發現可疑病灶時,可采取手術活檢,或采用目前較為先進的乳腺腫瘤微創診斷系統,即通過超聲、鉬靶、核磁等影像指引,利用套針穿刺,取出可疑組織進行病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