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記者 郎艷林
編者按: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曾夸贊貴州百靈集團“運用現代科技的力量,著力攻克乙肝、糖尿病等世界性的醫療難題,推動傳統苗藥轉型升級,將對惠及民生、造福人類產生重要影響?!卑凫`集團如何致力于傳統苗藥的發掘和整理、研究和提高?以現代科技闡釋苗藥千年健康智慧?本刊記者與貴州百靈掌門人姜偉對話,一探科技苗藥提升百靈競爭力的奧秘。
姜 偉: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記載的民族,苗族醫藥需要我們在煙波浩瀚的民間驗方中汲取精華。長期以來,貴州百靈作為全國最大的苗藥研發、生產企業,十年如一日,潛心耕耘,致力于貴州傳統民族醫藥的寶貴遺產和醫藥資源的發掘和整理、研究和提高。
十多年前,我們從苗藥馬蹄金里發現了一個活性物質,以其為先導化合物,公司聯合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天津藥物研究院、解放軍302醫院,進行合成、優化和篩選,對成藥性最好的一個化合物替芬泰進行了系統臨床前藥學研究,已通過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審評,獲S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批件,目前正在進行臨床研究。適應癥為重大傳染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這一研發成果將成為貴州省歷史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化藥1.1類新藥(通過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藥及其制劑)。這一源于苗藥而高于傳統苗藥的現代協同創新研究成果是貴州百靈近年來醉心苗藥現代研發的縮影。
同時,基于貴州苗藥驗方開發的“糖寧通絡膠囊”已獲得重大突破,完成了系統的臨床前藥學和臨床研究,獲得了監管部門核發的醫療機構制劑注冊證。歷史上糖尿病的治療直到1922年加拿大醫生班廷發現胰島素后,才使這一致命的病魔不再可怕。源于植物山羊豆的二甲雙胍在近百年的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奠定了口服降糖藥臨床一線治療藥物的歷史地位。百靈集團從源于貴州天然苗藥驗方中發掘出的糖寧通絡,對于有些多年服口服二甲雙胍同時注射胰島素、血糖卻仍然控制不好的患者,能實現快速血糖控制達標,具有顯著降糖效果,同時觀察到能阻斷和逆轉糖尿病并發癥。糖寧通絡的發掘、科學研究和應用,讓民族瑰寶再次大放異彩。這一重大發現是大自然奉獻給糖尿病人最珍貴的禮物。
姜 偉:好的苗藥不僅是民族的,更應該是世界的。所以這么多年來,百靈矢志不渝,堅定走做大、做強民族醫藥的發展道路,與國內外的頂級科研機構合作、下大功夫在針對人類重大疾病有突破的方面進行挖掘。我們認為,只有在苗藥中挖掘出治療重大疾病的因子,才能夠從根本上使我們的傳統苗藥進行核裂變,爆發出無窮的力量。
陳敏爾省長在考察我們公司時深有感觸地說,百靈有一個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銀丹心腦通,有一個治療乙肝的藥物替芬泰,一心一肝,這是我們貴州的“心肝寶貝”。下一步,我們寄望于通過替芬泰、銀丹心腦通、糖寧通絡膠囊等品牌產生的核裂變,為百靈闖出一片新天地。
姜 偉: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擁有的獨家苗藥國藥準字產品已達17個,占全國苗藥文號的11%。截止2013年底,獲得授權的專利126件,商標119件。開發成功并已上市的苗藥新藥“咳速停糖漿(膠囊)”、“銀丹心腦通軟膠囊”等品種已成長為支撐公司盈利的主要產品。
長期以來,我們在高度重視科研的同時更加關注創新產品的研發,作為貴州省建國65年以來的首個1.1類新藥,同時又是在貴州苗藥的基礎上研發升級版的科技苗藥,替芬泰項目,我們聯合了國內頂級的科研院所歷經15年的基礎研究,于2014年進入I期臨床試驗。
公司開發的治療2型糖尿病新藥糖寧通絡膠囊,剛開始備受質疑。后來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進行的藥理、藥效試驗證明,在顯著降糖、控制和延緩并發癥等方面結果良好,該成果的國際論文,已于2014年9月發表于《糖尿病研究雜志》,這是中國苗藥研究成果首度獲得國際同行認可。
姜 偉:這幾年,貴州百靈加強創新研發能力建設,建立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新機制,和貴州大學合作,建立了“貴州百靈藥物研究院士工作站”,和中科院貴州天然產物重點實驗室、貴陽中醫學院進行緊密合作,先后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創新性示范企業”。
作為貴州百靈全力打造的科研項目——百靈·天臺山苗藥生產項目,投資5億元建成,2013年順利通過了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項目依托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2個硬件平臺(貴州省民族藥〈中藥〉復方制劑工程技術中心、口服制劑制造工程中心)、2個軟件平臺(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打造現代化苗藥生產研發基地,為貴州百靈提供了完備的科研支撐。
當前,我們以貴州省新醫藥發展戰略和“百千萬”骨干企業的姿態力爭提前實現2017年50億元并積極向100億元目標邁進。
姜 偉:優質的原料是產品療效的保障。中藥企業做大做強的條件之一就是要保證有足夠的優質原藥材。企業通過從藥材的育種、種植和采集等關鍵環節的進行規范化操作,來確保原料的質量可控和產量的有保障。
作為全國苗藥龍頭和貴州本土上市公司,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回報股東的同時,更加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通過規范化種植帶動當地中藥農業經濟的發展,解決農村和農業發展問題,讓更多的當地貧困人口脫貧。
貴州百靈2010年上市募集到資金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在全省范圍內布局中藥材的種植基地與種苗繁育中心,打造貴州自主藥材基地,爭取實現貴州本土道地藥材種植規模化,外省中藥材產地遷移。
我們先后建立了三個核心藥材基地解決了種植藥材的種源優選、繁育問題和示范種植問題,分別是貴州百靈中藥材(民族藥材)種質資源優選優育基地、貴州百靈中藥材(民族藥材)良種繁育及規范種植基地、貴州百靈苗藥材吉祥草GAP基地。同時,公司大力推廣基地建設,以保證數量充足和質量穩定的藥材供應源,現已建立起了桔梗、牛蒡子、山銀花、連翹、益母草等多種藥材種植推廣基地。:您提到了“外省中藥材產地遷移”,具體是指哪種藥材的遷移?將如何做到?
姜 偉:過去企業所需的燈盞花都是從云南購進的,但是因為云南產地長時間處于壟斷地位,價格也是步步高升。
后來我們就在和云南氣候、海拔接近的六盤水進行試種植,通過科技攻關我們能達到燈盞花有效成分含量相差無幾而成本低了好幾倍,現在我們與六盤水政府的合作正在推進,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實現燈盞花的產地遷移,打破云南燈盞花壟斷市場的局面,同時將會惠及更多的當地農民。
還有桔梗,過去是安徽、內蒙的地道藥材,我們在普定建了5萬畝以上的桔梗基地,而我們的需求量又是最大的,相信用不了多久,桔梗的產地一定是在貴州。這些中藥原料的本地規范化種植,一方面能確保原料質量可控,價格穩定,同時也是一項重大的惠民工程,更多的當地農民因此擺脫了經濟貧困的局面。(責任編輯/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