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永
(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三中學)
1.如圖所示電路中,閉合開關S后,在滑片P 向右滑動過程中,各電表示數變化正確的是()。

A.A1、A3示 數 不 變,A2、V 示 數變小
B.A1、V 示數不變,A2、A3示數變大
C.A1、A2、V 示數不變,A3示數變小
D.A2、V 示數不變,A1示數變小,A3示數變大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并聯電路、電表的應用、滑動變阻器、歐姆定律的相關知識,綜合性較強。突破點在于正確識別電路連接方式及準確判斷電流表、電壓表的測量對象。將電壓表拆除不影響電路工作,如拆除電壓表容易看到是一個并聯電路。電流表A2被短路,進一步分析容易得出正確選擇(為C 選項)。認識電路是學習電學的基礎,一些電路看似簡單,但它是組成復雜電路的單元,是電學中最基本要求。解決電學問題時畫等效電路圖,對有效分析解決問題具有實際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電路的分析,有利于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更有利于與高中知識的接軌。
2.甲、乙兩容器分別裝有密度為ρ甲、ρ乙的液體。今有A、B 兩個實心小球,質量分別為mA、mB,體積分別為VA、VB,密度分別為ρA、ρB。已知它們的密度關系為ρ甲>ρA>ρB>ρ乙,則:
A.若VA=VB,將兩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VA=VB,將兩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ρA?:ρB
C.若mA=mB,將A、B 兩球分別放入乙、甲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相等
D.若mA=mB,將A、B 兩球分別放入甲、乙容器中,靜止時兩球所受浮力之比為ρB?:ρ乙
【解析】本題雖然是浮力、密度綜合題,但是突出考查了物體的浮沉條件、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公式等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審題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難度較大,是一道選拔性較強的試題。單從題目中看已知條件錯綜復雜,但是如果學生能根據每個選項的情景做草圖分析,問題就簡單了許多。以C 選項為例分析如下。

當把A 球放入乙液體中,由于ρA>ρ乙,A 球下沉所受浮力小于它所受重力;當把B 球放入甲液體中,由于ρB<ρ甲,B 球漂浮所受浮力等于它所受重力。而題目給出mA=mB則GA=GB,故靜止時A 球所受浮力小于B 球所受浮力。正確選項為(C)做圖法直觀形象,是解決物理問題的有效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借助作圖解決問題的習慣。
3.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甲、乙兩瓶中裝有質量與初溫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銅絲的電阻比乙瓶中鎳鉻合金絲的小。

(1)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明顯的實驗效果,小明選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實驗,主要于
(2)實驗中,乙瓶中的溫度計示數升高得快,由此得
出的實驗結論是
(3)若乙瓶中的溫度計示數變化了10℃,鎳鉻合金絲消耗了3.5 ×10-3kWh 的電能,燒瓶中煤油的質量是kg。[已知c煤油=2.1 × 103J/(kg℃),不計熱損失]
【分析】本題是以教材中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實驗為背景,整合巧妙、綜合性強。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這兩種科學方法。第(1)問意在考查比熱容的含義;第(2)問中考查了總結歸納得出結論的能力;第(3)問不僅僅考查了對具體熱量的計算,同時對“?kWh”這一電能單位也進行了考查。啟示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能就實驗而實驗,停留在會正確操作的水平,特別在總復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系,建構知識網絡,站在更高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
4.下表是小明測一滑輪組機械效率時收集的有關數據。

(1)請在圖中畫出實驗中滑輪組的繞繩方法。

(2)將表格中的數據補充完整。
(3)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
提升的物重增加時,除克服動滑輪重所做的額外
功外,其它額外功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進一步分析可知,在動滑輪和繩重一定的情況下,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和有關。
(4)第一次實驗中,鉤碼上升0.1m 所用時間為1.5s,則動力的功率為W。
【解析】本題考查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涉及知識內容較多,許多知識在課程標準中要求是理解層次,比較高,是教學的重點,試題(1)(2)兩問分別考查滑輪組的繞繩方法和簡單機械效率的計算,起點低,學生易入手,有利于大多數考生能正解作答。由于初中教學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時,常忽略摩擦和繩重,一些教師和學生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所以作答(3)和(4)可能感到無法入手。本題后兩問設計突破常規,不落俗套。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嚴謹科學態度。試題難度適中,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學,選拔功能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