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文 張梅潔
(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淺談輔導員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實施途徑
葉立文 張梅潔
(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師范高校是國家師資力量的培育基地,作為師范高校的輔導員,應從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價值取向為出發點的同時,結合學生實際,實施素質教育,切實增強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蘊含了數千年中華文化的書法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的切入口。本文將闡述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輔導員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影響以及實施途徑。
素質教育 輔導員 書法
1.素質教育的內涵:
愛因斯坦有句教育名言:“當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接受的每一樣東西,那么剩下來的才是教育。”那什么是“剩下的東西呢?”我認為,就是除開知識技能外的綜合素質教養。素質,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表現。對于素質教育,在國家教委發布的《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解釋到:“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以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質教育在師范高校中的意義
教師的前身是學生,現一般學校年輕教師都是來自于全國的各大師范院校。然而當代教師在學生時代已深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與熏陶,思維模式與學習方式已脫離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由此大環境下所成長的教師將影響下一代學生,形成學生到教師,教師傳授學生的循環。而師范大學是教師進入社會崗位之前的最后一站學生生涯,責任重大與意義深遠,學校能否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學生將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
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代身、行為的楷模,教師高尚的師德和個人修養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志趣、情操、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成長。有言道“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作為未來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優秀的教學能力,更需要培養“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的教師個人修養。
1.師范高校輔導員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伴隨國家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出現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思想觀念上,前后兩代人在社會背景、教育環的差異下,各種社會意識、文化觀念都產生激烈的碰撞,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大學生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進入大學,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往往感到迷惘,而且容易受各種負面價值觀影響。因此,在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未完全發展成熟時,就必須要進行持續的、有方向的素質教育培養。而輔導員是學校和學生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學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肩負著育人的重要責任。
2.輔導員是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者
教師是未來的知識傳播者,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作為教師的老師,輔導員不僅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高校工作者,更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者,其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首先就要從思想上引導,轉變學生的思想認識,指導學生自覺地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3.輔導員是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實踐者
除了在思想上影響學生,輔導員更要用自身的言行把素質教育具體化、人格化,樹立榜樣,啟示學生,做素質教育的實踐者。可以說,大學輔導員的工作和作風甚至是一所學校工作質量的縮影。學習環境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作為師范高校的輔導員,不僅要做學生素質教育的“引路人”,還應該是“鋪路人”。在學生業余時間要組織各種活動,凝造氣氛環境,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提醒他們防范疏忽的地方,改進他們需要完善的地方,再以素質教育的思想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通過積極有效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覺成為素質教育的接班人。
書法是“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律動”的藝術,是承載了中華數千年文明的文化瑰寶。經過多年的書法學習,我認為學習書法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在近年來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把書法提高到了重要地位,更是注重書法在培養人素質修養和陶冶情操的社會功能。
1.書法培養人的素質修養
在一筆一劃之中參透書法的博大精深,需要一顆心如止水的心,和卓爾不凡的學識修養,古今書法大家,無不是德才兼備的文人雅士。學習書法,并不是單單在紙上寫字這么簡單的事情,古言道:“字如其人,立品為先”。要學好書法,不僅要掌握足夠多的的書法基礎,還要以提高個人品行修養為前提。歐陽中石先生所說:“學書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與行間。”當學習書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字外功夫便是頭等重要的事了,修養不足,縱筆劃激昂頓挫,儼然了得,然而未免難脫匠氣之俗,而品德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所以自古歷代書法名家,除書法名重于世,其品行修養亦是流芳百世。
2.書法鍛煉人的毅力和意志
學習書法對磨練人的耐心和毅力大有裨益。研習書法,并非一朝一夕能成的事,在王羲之《書論》中說道:“蔡尚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蔡邕如此癡迷,令人贊嘆。練習書法需要大量時間、精力和過人的毅力、耐心,古今書法大家無不十年如一日地研習,不知經過多少個寒窗苦練,方成名家。馬一浮先生孑然一身,身居陋巷,數十年不近婦人,問其濃摯的情感何處抒發,答曰“無他,即是書法。”他曾對友人說:“吾雖孤獨,以世法言,當覺愁苦,吾開卷臨池,親見故人,亦復精神感通,不患寂寞。此吾之絕俗處也。”正是在古人法度里修心學道,才能使人清燥妄之心。
當代的師范高校不僅要培養有優秀教學能力的專業人才,更是要培養出高素質修養、復合型的人才。高校輔導員對素質教育的推進工作成效,對師范高校能否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要切實落實高校輔導員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工作,用發展的眼光不斷思索素質教育的前進道路,探索發掘推進素質教育的新方式、新方向。
參考資料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中發[1999]9號)[Z].1999.6.13
[2]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教育部24號令
[3]高超.大學生素質教育十八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丁怡.教師角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
[5]丁文雋.書法精論[M].北京.中國書店,1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