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升
(橫縣民族中學 廣西橫縣 530300)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實施九年級數學分層教學
劉炳升
(橫縣民族中學 廣西橫縣 530300)
我們對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行了分層,并提出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一是以生為本,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三是多媒體課件輔助九年級數學教學,四是合作探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揮所長,五是教師要加強調控,強化指導。
新課標理念 九年級數學 分層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走班制分層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一節課內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最終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那么,在走班制分層教學中怎樣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數學分層教學中的嘗試與實踐。
初中學生尤其是九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根據我們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初中數學教學尤其是九年級數學復習教學,進行分層教學能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較快地提高中考成績。
首先教師按照學生的測試分數、智能及思維靈活程度等因素動態地把學生分為:一層: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也較好;二層數學基礎一般,思維能力一般或中等;三層:數學基礎中下,思維能力一般,或思維能力較好但數學基礎較差,學習品質不夠好;四層:數學基礎較差,思維能力一般或差。分層次備課是搞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在吃透教材、考綱的情況下,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設計好分層次復習教學的全過程。
(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
九年級數學教學是一個多元化的教學過程,不僅包括課堂教學,還包括課外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不僅僅需要在教學目標上有不同的把握,還要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上有所側重。教師在教學中要思考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背景下的思考能力,從課前探究、課堂探索以及課后延展都要從選擇不同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經歷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都能在數學學習中逐步樹立自信,從不同的角度發展自己的數學能力。
(二)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九年級分層教學的實施不僅依靠教師在備課上制訂分層目標,更重要的是在分層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不同層次的差異。教師在新接手一個班級或者教學進行到一個階段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形式考查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已經具備的數學能力,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精選因材施教的策略,確保在每一堂課中每一個學生都會獲得適當的知識建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數學“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經歷探索圓錐側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逐步發展他們的實踐探索能力,還要讓他們掌握圓錐的側面積計算公式,并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解決問題。而對于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就要在這個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觀察、想象,通過實踐、思考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合作中得出結論,還要讓學生靈活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還能讓學生經歷提升的過程,獲取尋求知識的快樂。
(三)多媒體課件輔助九年級數學教學
要促進不同層次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究。如:在九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動畫“愛動腦筋的小猴”故事導入相似三角形課題,不論哪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被這種教學導入所吸引,從而進一步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當中。接著教師通過回顧和反思“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充分調動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如何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呢?”當學生單獨思考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探究、交流,從而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數學能力都能獲得提升。
(四)合作探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揮所長
合作探究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九年級數學的學習不但要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同時還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在合作探究中獲取學習數學的經驗,感受到掌握知識的快樂。教師要逐步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與其他學生相互交流的習慣,懂得從其他學生身上學習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而且,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不斷根據學生知識以及能力層次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組建合作小組,同時選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教師要精選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合合作學習的題目,讓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進行發言、探究,通過選做不同的習題強化自己的數學能力。合作探究不僅能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還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所長。
(五)教師要加強調控,強化指導
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要加強調控和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合作探究的進程中也并非一下子就能達到教學目標。當學生剛剛開始進行合作探究的時候,因為掌握不到合作探究的方法往往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準確把握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小組中的探究表現,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加強指導,真正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提高程度。
以上是筆者在數學課走班制分層教學中的一個片段總結。一節課或幾個片段并不能全面反映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基本教學狀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努力嘗試。總的來說,在我校實行了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以后,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習氛圍較好,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有了較明顯的改觀。
[1]任美英.新課程下如何有效實施分層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4):365.
[2]代德強.初中數學教學各環節的層次處理[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7(26):20.
[3]申曉蓉.八年級數學教學實踐和體會[J].新課程(中學版),20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