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遂成
(老河口市孟樓鎮(zhèn)畢莊小學 湖北老河口 441800)
課堂留白與語文閱讀教學
柴遂成
(老河口市孟樓鎮(zhèn)畢莊小學 湖北老河口 441800)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可在實際教學中,大家卻往往摒棄這一規(guī)律,用所謂的教學經(jīng)驗、標準答案來取代學生的感受和思考結果,既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又抑制了學生的個性,更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使語文的魅力消失殆盡,更使學生的學習苦不堪言。學生真正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閱讀與理解能力自然低下。教師不僅不反省,反而一個勁兒地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能力太差,卻不知始作俑者是我們自己。
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做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了嗎?閱讀是一種自主性行為,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因此,課堂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各項能力是我們現(xiàn)下義不容辭的責任。實踐證明,課堂留白無疑是一種最為可行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肯于留出答案的空白,讓學生充分發(fā)表不同的意見,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享受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樣,可能與我們預期的效果相差甚遠,但自主學習的勁頭卻異常高漲。讓學生真正動了起來,這不正是教育所期待的目的嗎?特別是讓學生對某一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進行辯論,而老師“引而不發(fā),疑而不答”,則更可以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老師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發(fā)揮。
如這樣一則案例,學生在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時提出:老師,我不同意作者“逆境出人才”的觀點,覺得“順境才能出人才”。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調(diào)動了起來,師因勢利導,問道:“同學們,你們認為‘順境出人才’還是‘逆境出人才’?”學生的熱情高漲起來,拿身邊的事例和自己課內(nèi)外搜集的資料進行唇槍舌劍的“廝殺”,而教師就只充當聆聽者,不置一詞。雖然留下了結果的空白,但就在這種留白中,學生的爭辯大大拓展了課文的內(nèi)涵,綜合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再如《孔乙己》一文,對“孔乙己是否真的死了?”這一有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辯論。開啟學生大膽的想象,一部分學生認為肯定死了。理由是:他被打斷了腿,喪失生活能力,在當時冷漠的社會現(xiàn)實下,沒有活下來的可能。一部分則認為沒死,理由是:當時社會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樣受封建科舉毒害的迂腐的讀書人。其中肯定也有一些當官的,他可能也像范進一樣遇到了“伯樂”,飛黃騰達了。此時,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因為具體的答案已不再重要。問題的設置已經(jīng)讓學生充分享有了想象創(chuàng)新的空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不必強求答案的統(tǒng)一,只要有理就應肯定。但是,作為教師,我們又是引導者,有責任引導學生,如果學生的回答過程中出現(xiàn)了偏激的或陰暗的思想,我們還是要及時加以疏導和指引的,絕不能聽之任之。
“踏花歸來馬蹄香”,因留給欣賞者遐想的余地而成為國畫中著名的布白之作。老師講課也應如此,在細針密線、鞭辟入理的同時,要充分留給學生思考、想象的余地。《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充分的想象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展現(xiàn)。如在進行課外閱讀訓練時,最后一道題基本上都是感悟題,不要顧忌學生答不準,考慮不全,而要給學生樹立充足的信心,確信自己是可以做出標準答案的。起初,學生肯定不自信,存有疑惑。我們要試著引領學生讀起來,走進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這樣自然會獲得真切的感受。明確了答題的方法,學生的思維便被放飛,精辟的見解便會噴涌而出。這樣的學思結合,才能不“罔”、不“殆”,才能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感悟空間,更為學生在“學”的基礎上搭建了一個“思”的平臺。感悟留白,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語文之美,求得文章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只有學生的內(nèi)心與課文產(chǎn)生了共鳴,學生才能獲得真切的感受,才能激躍學生的思緒。
語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語文的外延即生活。因此,我們要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還需帶著更深、更新的問題走出課堂,并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自主學習。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這實際就是在告訴我們在結束課文教學的時候善于適當?shù)亓舭祝瑥恼n文引申、拓展開去,鼓勵學生向課外、向生活學習“語文”。
如《威尼斯商人》一文的結尾就可以這樣設下留白:你知道文學作品中還有哪些吝嗇鬼形象嗎?你想知道他們吝嗇到什么程度嗎?你想了解在他們身上發(fā)生了哪些可笑的故事嗎?學生的興趣肯定會一下子被激起,必定會一再追問,但我們要吊足學生的“胃口”:欲知詳情如何,請自行閱讀相關書籍。課堂雖在一片嘆息聲中結束,但此后的一段時間我敢保證幾乎人手一本外國名著,自主學習的盡頭空前高漲。知識留白,讓我們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總之,閱讀教學需要留白,語文課堂更需要留白。放慢我們匆匆行進的腳步,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的思想掙脫束縛,迸發(fā)出智慧的靈光。讓“課堂留白”與閱讀教學相輔相成,使語文教學綻放出誘人的光彩,使語文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