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懷安學區 甘肅武威 733000)
培養良好習慣,提高教育質量
孫延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懷安學區 甘肅武威 733000)
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自覺培養 細節抓起 終身發展小學語文 學習習慣 自覺培養 細節抓起 終身發展
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學生容易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容易出現不良習慣。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好的保證,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曾說過,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筆者就此談點自己的體會。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家長要指導孩子多利用工具書。家長自己應給孩子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選購幾本工具書(包括資料性的)放在書架上,經常查閱。買學科工具書,應聽聽任課教師的意見。這方面習慣養成了,終生受益。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后,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么,這樣無準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里,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后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在課堂教學與課后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曹營心在漢",不可能學習好,課堂教學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也要幫助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是讀懂課文,學生把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完畢,就萬事大吉。而我們今天的新的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如何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自然到社會,從小到大終身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創造性工作。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在析疑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疑。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發現疑問提出疑問后,點撥學生分析疑問解決疑難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師在課堂上要擔任“輔導員”的角色,進行整體的把握,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提出的疑問,應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解決,不越俎代庖,能作些具體分析,幫助學生釋疑。在學生析疑的過程中,教師力求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鼓勵學生朝不同的方向思考,用開闊的思路分析疑問,然后由學生自己互相評價,教師不要急于做出評判,有些問題,可以不求統一答案,甚至不作評判,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析疑中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實現信息交流,互補思維漏洞,使課堂真正的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認識水平能得到一定的發展和提高。并且在解析了課堂的小問題以后,要把學生的興趣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尤其要讓學生帶著更感興趣的問題離開課堂離開課本,通過各種途徑去收集信息,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性學習。只有把學生的眼光引向課外那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將閱讀跟學生既有、現有、將有的“生活”相聯系,相溝通。學生有了閱讀興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更加積極主動去閱讀,吸收新知識、新信息,就能自由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這就為閱讀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真正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通過寫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主動識字的愿望和主動寫字的習慣,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把字寫對、美觀。而學生一旦有識字的主動性和寫字的審美觀,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不僅對于識字、寫字,對于學好語文,而且對于終身學習,都有一筆寶貴的財富。時下,正是在知識經濟社會、信息時代,絕大多數人認為有了電腦就不需要寫字了。這是很片面的。因此,我們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寫字教學。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我以為對漢字的書寫要有興趣在教學中引用古人練字的故事,如:歐陽詢“觀碑忘返”,王羲之“學字秘訣”;歐陽通“臨墨練字”。古人勤學苦練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是練字的生動教材。寫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練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關鍵在于持之以恒。我們作為引導者應該重視對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表演,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的意思。在課下,教師需要特別引導,見到什么字,就認什么字,并主動和同學交流寫字成果。要養成一個好的寫字習慣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因此,良好的寫字習慣不能靠幾節寫字課。我們必須對學生嚴格要求,要求家長積極配合,與老師同心協力,齊抓共管,對學生每一次作業都認真檢查。如有錯別字的,一定要求學生及時訂正。教師也應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平時的寫字情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才能達到“功到自然成”的境界。
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具有良好習慣的人才,我們的教育事業就一定會有成果!
[1]張華,“淺談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4(16).
[2]劉紅云,“以良好學習習慣促高效課堂構建〔J〕”,甘肅教育,2014(15).
孫延才,男,工作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懷安學區,小學高級教師,曾多次在省、國家級刊物上發表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