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安徽省肥西師范學校 安徽肥西 231200)
淺談如何提高中職數學知識應用的意識與能力
張媛
(安徽省肥西師范學校 安徽肥西 231200)
知識應用意識和能力的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職業學校的學生更應該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應用能力、創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提高數學教育水平和效率,使每個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礎上有長足進步。這是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長期任務。
中職 數學教學 應用意識 應用能力
1.增加對數學史的介紹,提升數學在中職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數學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數學的美學價值、數學家的創新精神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新的知識點時,教師都要盡可能地給學生介紹該知識點產生的歷史背景和人們的探索過程、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對世界文明進步的貢獻等。數學史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對于學生全面認識數學的地位,提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方向,增強學習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一大顯著特點。由于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這為從實際出發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問題提供示范。如果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數學課堂教學經歷“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而且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如講概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材料“概率論的起源”,了解概率起源的社會生活背景;用銀行存錢的利息計算、個人住房貸款利息的計算來學習等差、等比數列;又如天宮1號的發射成功,在變軌的距離、速度等問題均需要數學知識的計算。從大量生活例子出發引入的數學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理解也很容易。
3.加強數學應用意識培養是中職數學教材改革的需要
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是中職數學教改的重點之一。基于數學課服務于專業課的基本思想,體現必需、實用、適用、夠用的服務宗旨和學生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強應用意識培養,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重組,才能顯露中職數學教育的特色。山東省新編中職數學規劃教材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貫穿在教材的始終。教材的大部分章節的引入,都是從實際中提出問題,或者是從相關問題開始。如指數函數的引入、等比數列概念的引入、復數概念的引入等等;在每節課的例題、練習中增加了大量的聯系實際的內容;在每章后都開設有相關“閱讀與實踐”,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程。這都是為了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需要。要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還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多創設有利于解決問題的課堂氣氛,提供有趣的數學應用問題。通過教材中“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練一練”、“議一議”等不同形式,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讓學生親臨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思維空間,開闊學生學習視野,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內容改革使多方受益匪淺,保證了必要的知識,兼顧了數學體系的完整。不僅充分調動了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也使那些基礎知識差的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充實,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1.重視數學應用能力在中職數學教育中的作用
數學作為從量的方面處理現實世界中各種關系的科學,當然也要處理有關生產關系的問題,這是數學的實用價值。但由于歷史的原因,教材中的數學問題多半是脫離了實際背景的純數學問題,或者是看不見背景的應用數學問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數學的知識性、邏輯性、嚴謹性、系統性和理論性,忽視數學的工具性、實用性,忽視數學結論形成與發現的過程、數學對科學進步所起的作用等。久而久之,學生成為“高分低能”兒,在實際應用中敗下陣來。因此,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一些與生活、科學有關的問題,使學生重視數學在生產、生活及科學中的應用,感到“數學有用,要用數學;好用數學,用好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把學和用、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并積累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
2.加強“數學建模”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建立適當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是培養數學應用能力的關鍵一步。對新學習的數學知識,教師應多方搜集現實生活及其他學科中與新知識相聯系的背景材料(如利潤、人口、產量、降價等問題),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強調如何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試圖用已有的數學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數、數列、三角函數等)來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探求應用,讓學生經歷“問題——建模——實踐——應用——拓展”的過程。同時,還應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探索更多實際問題和場景。由學生去抽象出其中的數學問題,并用數學語言加以描述。
3.實施問題探究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課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問題提出。教師的作用是創設問題的情境,而問題的設計提出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一些適應本地生活、生產需要的實際應用性問題,增加實習作業和探究性活動,使學生領悟數學的應用價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2)問題分析。教師要從觀念和方法的層次上去啟發學生,鼓勵學生探求思路,進行獨立的探究,展開必要的討論和交流,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3)問題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落實解答過程,把應用能力培養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
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力。(4)理性歸納。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解答過程進行檢驗、評價、反饋、歸納、小結,并結合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行學法指導,學生要通過理性歸納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并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培養進取心和創造精神。
總之,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新課標的實施,給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數學課的服務性地位,數學課又具有了鮮明的職業特色,更要求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