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葉雯(1987—),女,初級,2005年9月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播音主持專業,自畢業以來在福州廣播電視臺擔任主持人職務,先后主持了《城區新聞》《新聞110午報》《新聞110》等欄目,現任《新聞110》欄目主持人。
摘 要:近年來,“說新聞”的方式正越來越多的在熒屏中出現,這種節目形式對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從主持人的角度展開視野,談談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新挑戰。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057-01
一、緒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傳統單一的新聞播報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不同的受眾的不同需求,受眾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迫使電視人要不斷在傳統中尋求創新。節目的不斷創新,對節目主持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將淺談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二、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形式
(一)電視新聞節目形式的改變
電視新聞節目形式通過各種題材、敘事、新聞、制作方式、視聽效果等多樣的元素構成一個完整的電視新聞節目。 [1]節目的形式是不是創新,節目的內容角度是不是新穎,主持人播報風格是不是吸引人等,就成了贏得收視率的主要因素。
“說新聞”的形式近年來大受歡迎,這是國外開的先河,美國人最早在這種節目形式上有了嘗試,這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例如,美國CBS在1954年推出的新聞節目《早晨》,它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播報嚴肅新聞,后來做出了較大的調整,風格一度接近于流行一時的談話體。在我國,近年來,各大電視臺都有推出新聞評論類節目,形式不同,但都普遍選用了主持人為主體的“說新聞”的形式。例如,安徽衛視的《超級新聞場》、鳳凰衛視的《時事大開講》等,主持人都以輕松的播報方式,給受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越來越多的新聞節目開始選用“說新聞”的節目形式。
(二)“說新聞”的形式縮短了主持人和受眾的距離
受眾通過電視媒介來接收信息,“說新聞”成為趨勢,深受大眾喜歡,分析其原因,是主持人討論的話題更加親民,都是發生在身邊的大家關注的事;主持人的語言更加口語化,會出現日常生活中的俚語、俗語,語調沒有了播音腔更加親切;主持人的播報形式從傳統的端坐著播報,變為更加自然放松的站立式;主持人的外包裝都由傳統的新聞主播一本正經的裝束,朝著更為自然、生活化的化妝、發型轉變,與受眾拉近了距離感,這些因素都使得受眾更好的接收到電視媒節目傳達的信息,更容易為大眾理解。作為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也應該以節目為宗旨,提高自身要求,更好地為受眾服務。
三、主持人在“說新聞”節目中需要具備的素質
(一)主持人語言素質的要求
“新聞播音是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傳播中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識面最廣、政策性強、心理素質需成熟、語言功力需扎實的一種創作。” [2]傳統的新聞的播報式,一般的要求表述為“字正腔圓,呼吸無聲,感而不入,語尾不墜,語勢平穩,節奏明快,新鮮感強,基調各異,分寸恰當,語流暢達”。 [3]而“說新聞”關鍵在于“說”。“說新聞”要在新聞語言的要求下,對于新聞有感而發、準確把握基調、了解新聞背景,親切而大氣的敘述,達到內容和個人風格的統一,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出新聞實質。恩格斯指出“說”是一種人類內心要求溝通的強烈愿望,而說得好的人,必定是在說話主體內有深刻豐富的體驗,加上恰切精準的表達。如果不提煉,直接把生活語言搬上新聞節目,就會讓節目顯得低俗化。
(二)主持人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完善
主持人是廣播電視傳播中直接訴諸廣大觀眾、聽眾視聽的最后一環,在現階段的“說新聞”節目中,有的主持人在鏡頭前不適應,還是在用傳統的播報方式生硬不自然,有的對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差,有的無法應對長篇大量的評論稿件等等,這些很大程度都反映了主持人的素質有待提高。
首先,電視新聞在輿論領導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作為每天在電視新聞節目中與觀眾見面的主持人,“不是演員,不是簡單機械、見字出聲的傳聲器,是一名黨的新聞宣傳員,一名進行有聲語言再創造的語言工作者”。 [4]其權威性、信賴感、知名度等都是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建立的。“說新聞”主持人在新聞節目中“度”的把握尤其關鍵,如果出現不恰當的態度,或者不正確的語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錯誤的信息傳播,從而對受眾的認知產生不利的影響。
其次,在“說新聞”節目形式中,主持人不再是簡單傳聲筒,而是更多的結合了主持人與編導的角色,貫穿節目始終,從節目的選題到話題的評論,都有主持人參與的身影。中央電視臺《新聞1+1》的主持人白巖松,他的主持風格深受中國觀眾喜歡,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對新聞事件的評論全面透徹,一個新聞事件樂意延伸出許多的評述,以點到面、面面俱到,聽他點評可謂是淋漓盡致、語言輕松幽默、觀點鮮明準確,十分具有個人特點,觀眾也為之熒幕魅力著迷。因此,他成為這檔節目的最關鍵因素。這絕不是靠單純的播報讀稿可以做到的。
(三)播音員形象方面的創新空間
人類由“耳朵的社會”進入“眼睛的社會”,這就要求在電視新聞節目的主持人首先在視覺上要給人審美享受。以往,新聞節目女主持人多以短發、西裝的外形出現,服裝素色較多,樣式雷同。現在很多節目主持人從坐到站,服裝款式多樣,有裙裝、褲裝,服裝顏色也多變,突出個性。整體的視覺感受對主持人的印象更為鮮明。
“說新聞”在電視畫面上的要求也更高。電視新聞畫面是一個空間符號,對語言起到輔助效果,這也是電視媒介所特有的。因此,不僅要從語言、服飾方面加強親切感,還要注意主持人的體態語言。電視新聞節目中體態語言和非體態語言,它們都是主持人傳遞信息的語言,從這點上看新聞個性化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因為,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氣質,在熒幕前的一舉一動也都不同,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可以傳遞很多信息,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也可以疏遠與觀眾的距離。在一般的新(下轉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