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文秋萍(1992—),女,重慶人,在讀碩士,重慶工商大學輿情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傳播學。
摘 要:前段時間,“僵尸肉”成為一大網絡熱詞,線上線下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僵尸肉”一詞,首次出現于新華網《走私“僵尸肉”竄上餐桌,誰之過?》一文,是一個明顯的標簽化詞語,用來形容冷凍多年,銷往市場的凍肉。本文將通過分析“僵尸肉”事件中的新聞“標簽化”現象,對新聞報道“標簽化”的形成原因及影響進行探討。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266-01
一、新聞報道“標簽化”
目前,學界對新聞報道“標簽化”并無一個確切的定義,但近年來,隨著“貼標簽”成為新聞報道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新聞報道“標簽化”也越來越受到學界業界的關注。業界記者編輯們常用“新聞標簽化”來形容這種為新聞報道貼標簽的行為。王勇在《從標簽策略看新聞生產的意識形態性》一文中提出“標簽化策略”是指在新聞報道中,給所報道的事件、人物貼上人們熟悉的、并形成了思維定式或刻板印象成見的事件、人物類別的標簽。 [1]趙雅文認為網絡新聞標簽是指“網絡新聞作品或新聞標題中的關鍵詞語”。 [2]
二、“僵尸肉”報道中的“標簽化”
2015年6月底,一篇名為《走私“僵尸肉”竄上餐桌,誰之過?》的文章拉開了“僵尸肉”事件的序幕。在此之前,“僵尸肉”從未作為一個完整的詞語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可以說,這篇文章創造了“僵尸肉”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給“僵尸”下的定義是“僵硬的死尸,常用來比喻腐朽的事物”。按之前人們的使用慣例,“僵尸”特指人的尸體,這篇文章首次用“僵尸”來形容食用動物。從這篇文章來看,“僵尸肉”存在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通過走私入境。二是齡長的凍肉,有些肉甚至冷凍長達幾十年。三是衛生狀況堪憂,肉質存在嚴重問題。四是經過化學藥劑加工調味后低價銷售至市場。
自從這篇報道將“僵尸”與“肉”聯合起來使用后,“僵尸肉”一詞大量出現在新聞報道中。據粗略統計,截至2015年8月1日,直接以“僵尸肉”為標題的新聞達49200條,文章內容出現“僵尸肉”的新聞達55000條。這些新聞報道均以“僵尸肉”指代那些冷凍時間長,肉質存在問題卻仍在市場上流通的凍肉。就這樣,“僵尸肉”成為又一個典型的新聞“標簽”。
三、新聞報道“標簽化”原因分析
“標簽化”成為近些年新聞報道中的一種常態,“中國大媽”、“官二代”、“富二代”、“釘子戶”等標簽化詞匯在新聞報道中隨處可見。新聞報道中的“標簽”具有高度概括性,往往以一個詞語或者簡短的一句話來表現整個事件或者某個群體。新聞報道“標簽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社會轉型期的重重矛盾
縱觀近幾年新聞報道中的典型“標簽化”詞匯,大多都與社會熱點問題或者突發事件相關。這些熱點問題觸及了社會轉型期的深層社會問題和突出矛盾,是我國社會轉型期重重矛盾的外在反映。每一個新聞標簽的背后,都有一個引人深思的社會問題。“釘子戶”反映的是城市建設與居民個體利益的沖突,更深層地揭示了城市發展中日益嚴峻的土地問題。“富二代”則是對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的調侃與反思。
與“毒奶粉”、“地溝油”一樣,“僵尸肉”反映的是人們最為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大事,近年來隨著眾多重大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相關的新聞“標簽”大量涌現、大肆傳播。“僵尸肉”的出現,再一次敲響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警鐘。
(二)眼球經濟下的求奇求異
眼球經濟,又叫注意力經濟,是一種“依靠吸引公眾的注意力獲得經濟收益的經濟活動”。網絡時代無疑是眼球經濟的時代,誰能吸引更多受眾的眼球,誰就能獲取更大的收益,新聞媒體亦是如此。
在眼球經濟的影響下,新聞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為了追求閱讀量和點擊率,一味地迎合受眾,利用受眾求新求異的心理,制造各種低俗、驚悚、刺激的新聞產品。新聞媒體深諳一個規律:聳人聽聞的信息遠比陳述基本事實更能博取受眾眼球。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報道“標簽化”成為新聞媒體吸引受眾眼球的一種策略。新聞“標簽”往往具有現實調侃性,充滿黑色幽默,能在短時間內引起人們的注意。同時,簡短的字數也便于其更廣泛地傳播。在“僵尸肉”事件中,中國傳統思維下的“僵尸”是恐怖、驚悚的代表,因而“僵尸肉”這三個字在短時間內就吸引了公眾眼球,其帶來的點擊率也遠遠超過“過期冷凍肉”。
(三)媒體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從主觀方面來講,新聞報道“標簽化”是媒體社會責任感缺失的表現。客觀、真實、全面地報道事實真相,是新聞媒體的基本準則。然而,隨著競爭的加劇,媒體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片面追求新、奇、異。為了迎合受眾,吸引受眾的眼球,增加視聽率,媒體在報道新聞時,無視“社會公器”的職責,給各種新聞報道貼上過度刺激、醒目的標簽。這些以偏概全、渲染負面情緒的新聞標簽,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將產生消極影響,也不利于社會穩定的維護。“僵尸肉”事件中,新聞記者以令人聞之色變的“僵尸”為新聞噱頭,夸張地報道“過期冷凍肉”,加重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恐慌。
四、新聞報道“標簽化”的影響探討
從正面來講,首先,新聞標簽簡潔明了、形象生動的特質,符合當今受眾“淺閱讀”、“快速閱讀”的習慣,容易引起關注。其次,這些新聞標簽,字數簡短且通俗易懂、幽默風趣,便于記憶,也易于傳播。再次,一些新聞標簽,源于網絡語言,有些直接成為網絡熱詞,其傳播范圍廣,在實現自身傳播的同時也擴大了事件的影響力。最后,那些觸及社會矛盾的新聞標簽,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媒體關注社會改革、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輿論監督的表現。
然而,新聞報道“標簽化”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在一些新聞報道中,媒體將各種新異的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