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安英全(1979—),男,甘肅天祝人,本科,天祝藏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播音員,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
摘 要:藏語媒體的發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面對如今新媒體形勢的浪潮,對藏語傳媒的發展和轉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從網絡平臺、民生新聞、民族品牌、受眾互動等四方面進行了策略思考,以期為藏語傳媒的發展和轉型的推動做出貢獻。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5)17-0287-01
在我國,相較于漢語傳媒的發展,藏語傳媒雖然由于各種歷史原因起步較晚且一路充滿曲折,但也基本在20世紀就已經逐步完善了現代化的傳媒機制。早在1907年,清政府駐藏大臣聯豫就創辦了藏文版的官方報紙《西藏白話報》。1953年國慶節,西藏第一座有線廣播站——拉薩有線廣播站正式播音,成為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第一家藏語電子媒體;不僅是在西藏地區,在四川、青海、甘肅等藏族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藏語傳媒也逐步建立起從省市到縣鄉,較為完善的多級傳播機制。當前新媒體迅速發展,藏語傳媒面臨新的重大轉型機遇。
一、建設網絡平臺,擴展傳播范圍
新媒體形勢的要求主要來自互聯網時代的傳媒信息化,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已經普及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人民日報、新華網、到央視的很多品牌欄目都已經建立了社交平臺的賬號,并通過這種信息發布方式網絡了大批受眾。藏語作為藏區少數民族的主要語言,其傳媒形式本身就比較有限,更需要通過網絡形式進行擴展。首先,應該建設相關網絡賬號,將傳統媒體的節目轉化格式,同步發布在官方網站、官方賬號等媒體上;再者應由專人對傳媒的網絡平臺進行維護,確保優良的內容排版、及時的日常更新、盡可能擴展廣告公關等工作范圍。網絡平臺的建立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彌補傳統媒體的信息死角,盡可能拓展傳播范圍。在時間上可以全天候滿足藏語言受眾的信息需求,只要通過網絡查詢就可以及時得知節目內容;在空間上,克服了傳統媒介的硬件設施限制,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藏族人走出藏區,藏語節目的網絡平臺可以為外地的同胞乃至海外游子提供來自家鄉的音容笑貌,讓鄉音鄉情不再遙不可及。
二、強調民生新聞,引導輿論價值
網絡平臺的建設發展是從形式上補充信息化的不足,那么從內容上,少數民族語言傳媒的發展更需要轉型。以往的少數民族語言傳媒,尤其是基層地方廣電單位制作的節目大多是圍繞地方的行政內容,甚至成為匯報當地領導行程的“會議”式新聞,對于廣大民眾需求的民生類內容開發不足。強調民生新聞應該從關注少數民族生活實實在在的需求開始,以藏語言傳媒為例。例如,藏區畜牧養殖科學的普及知識,牧區常見病防治的健康信息,藏區旅游開發的新路徑,藏區好人好事的宣傳,藏族歌舞藝術等很多內容都值得深入開發研討,以貼近藏族同胞生活的內容對民眾進行積極正面信息的有效覆蓋,使得藏語節目擁有更多的受眾。民生新聞的強調可以有效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對群眾生活的身心健康進行合適的科學指導,對社會輿論環境指明正確的方向,從而真正實現媒體的社會價值。
三、打造民族品牌,融合市場作用
少數民族語言節目不同于漢語言節目,其特色就在于語言和民族性本身,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少數民族語言類傳媒欄目的必經之路。首先,從強調語言文字的規范做起,從節目播音到編輯文本,全面審核少數民族節目語言的規范性,對受眾接收的信息和語言發展自身負責;再者,從少數民族的文化價值方向思考,關注并傳播少數民族獨有的特色內容,尊重少數民族的信仰觀念,打造真正收到本民族歡迎的節目內容;少數民族言語廣電單位在以往制造節目的過程中總體缺乏創新,新聞節目藏語采編的內容較少,而除卻新聞節目外播送的其他節目多是翻譯漢語等其他語言影視劇,在擁有固定受眾和一定資源的基礎上,完全可以打造屬于本民族獨有的品牌欄目或影視劇等嘗試,多運用藏語采編具有本地區民族語言風格特色的內容,媒體應該積極接洽可能的商業合作,主動融合市場的協助,一方面可以促進媒體自身的品牌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當地經濟發揮廣告宣傳的作用。對于媒體的隊伍本身,更應該加強專業人員的素質,提升管理水平,不斷鼓勵優秀人才制作出優秀的民族品牌欄目,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地域歸屬感。
四、整合受眾互動,維護社會和諧
新媒體形勢浪潮主要特征之一是將從前單向傳遞的信息變為雙向互動的信息模式。少數民族語言媒體并不應該因為受眾較少就忽視互動性,相反,更應該利用互聯網等形式加強與受眾的聯系,主動迎合受眾的訴求,更有針對性的播送民族特色的內容,從而打造小而精的品牌欄目。社會和諧需要擯棄不真實、不健康的信息,媒體具有營造社會和諧的輿論氛圍的社會責任,當媒體可以主動迎合受眾的信息訴求,輿論價值的引導依靠的是正面真實信息的積極發布,當民眾生活充滿真實健康積極和諧的信息內容,從而讓謊言謠言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五、結語
2014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更好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要前提,也是少數民族語言媒體所承擔的重大責任。2014年,中央網絡電視臺與青海廣播電視臺合作打造“藏語視頻網”,成為全球唯一提供安多藏語、康巴藏語和衛藏語三種藏語電視節目的網絡平臺。少數民族語言媒體的前景非常燦爛,接下來可以聯合少數民族語媒體合作伙伴,以及周邊國家電視臺,以新媒體形式向世界解讀和詮釋中國各民族的燦爛文化,向世界展現中國多民族融合、和諧共處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