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網絡媒體發展非常快,但是在公信力上依然存在各種不足。因此就需要比較傳統媒體,采取合理措施提升網絡媒體的公信力,才能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作用。本文在傳統媒體基礎上分析了影響網絡媒體公信力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網絡媒體公信力的措施。
所謂公信力,即公眾信任造成的社會權力,也可以說是社會的影響力及媒介能力。媒體公信力即受眾信任新聞媒介的程度,換而言之就是在公眾與社會中媒體長期形成的權威性、信譽度及影響力。但是和傳統媒體相比較,網絡媒體的公信力依然不高,就需要比較傳統媒體提升網絡媒體的公信力。
1 網絡媒體公信力低于傳統媒體的原因
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一直得到民眾認可,而民眾對網絡媒體始終具有懷疑心態,二者相比較,網絡媒體公信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網絡媒體迷失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間。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網絡媒體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在遵循效益的原則基礎上盡可能謀求生存與發展之資本。從社會自認和商業利益來看,經營網絡媒體者更加重視自身的經濟利益,輕視了履行社會責任。
1.2 網絡媒體參與者缺乏新聞素養及道德意識淡薄。事實上,傳統媒體從業者在上崗前幾乎都會接受良好新聞業務培訓,業務素質相對較高,但是網絡媒體的參與者許多都沒有接受專門的職業訓練,缺乏專業性和采編知識,且從業者流動性非常大,缺乏有效管理體系。
1.3 網絡傳播自身具有雙重性。比較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優點為擁有海量信息與及時更新,但是在各種條件限制下,必然會影響其真實性,比如信息量大,根本無法一一進行甄別,信息的真實性有待考查。
1.4 缺乏行之有效的約束法規。自從網絡媒體出現以來,我國逐漸出臺了許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網絡媒體履行社會責任與義務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許多都停留在表面上,網絡媒體的各種負面影響屢屢出現。
2 增強網絡媒體的公信力
網絡媒體要發展,必須要高度重視公信力的作用。和傳統媒體相比較,加強網絡媒體公信力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完善網絡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約束網絡媒體只顧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的行為,履行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就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網絡新聞及網絡媒介進行管理,對網路媒體的商業傾向進行限制,控制到一個操作性極強且較為公正的框架中。
2.2 加強監管力度。要增強網絡媒體的公信力,就必須從制度上得到保障。首先是內部,要形成網絡質量監督機構,監督網絡新聞的質量,建立網絡媒體的品牌意識。其次是外部,嚴厲打擊虛假新聞。構建完善的約束機制,是防止網絡新聞造假的有效措施,必須要嚴厲打擊,不放過任何一個虛假新聞。
2.3 加強網絡媒體者的自律。要解決這些弊病與問題,僅僅依靠健全與完善法律是不夠的,還必須發揮道德規范作用,將參與者的自律納入到評價指標體系中,加強網絡媒體者自律。因此,必須強化網絡媒體的職業教育,加強他們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大局意識,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實現自我約束。事實上,各種網絡媒體的從業者均想進行網絡自律,同時也希望網絡媒體能夠健康發展。2003年12月8日,新華網、人民網、網易網等30多家媒體共同簽署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自律公約》,這就標志著互聯網的傳播行業逐漸規范化。
2.4 完善采編管理體制。網絡媒體在采編上不同于傳統媒體,缺乏了嚴格性與規范性,市場給人一種不可信之感。在這個方面,網絡媒體要借鑒傳統媒體的采編模式,嚴格把關新聞來源,構建采、編、審以及播等程序,并且要嚴格把關,確保新聞采編能夠有章可循,防止網絡媒體傳播中出現雜亂無章現象。
2.5 加強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網絡媒體應該像傳統的媒體一樣,擁有懂媒體運營、懂行業及熟悉互聯網技術的新聞人,必須要擁有一批了解國情,能夠把握原則、熱愛互聯網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夠真正促進網絡媒體的健康發展。
2.6 對受眾個體理性進行培養。網絡媒體中傳受者具有高度互動性,許多受眾根本不了解其行業標準、道德規范,許多根本就不具備專業素質者就在網上隨意發表各自的信息與言論,也是影響網絡媒體公信力原因之一。網絡媒體公信力僅僅依靠媒體肯定無法實現,必須要每個網民參與進來,共同維護。
3 結語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網絡媒體必須要熟知自身不足,要借鑒傳統媒體的優秀做法。通過比較來發現自身不足,有針對性地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