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泛娛樂化的今天,一位機智風趣的節目主持人,常常受到大眾的歡迎和認可,適當的“包袱”“笑料”正成為節目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高品位的幽默可以有效調節現場氣氛,拉近與嘉賓、受眾的距離,化解矛盾與尷尬,巧妙有效地轉換話題和話輪,從而增添節目趣味,吸引受眾。本文從幽默的內涵與電視節目主持中幽默的作用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1 幽默的內涵
林語堂先生曾說:“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于鑒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保ā队哪s話》,1924)。林語堂不僅把humour這一外來詞語較精確而恰當地翻譯成了“幽默”,而且也對什么是幽默,幽默的標準和層次做出了詮釋。幽默不是說些淺顯粗俗的笑話,而是一個人的學識、智慧的體現,需要聽者或看者隨之進行思考,并拂去語言表面的塵沙,領會其深層次的隱含意義,進而覺其運用巧妙,風趣可笑。
筆者給幽默的定義為:表達者以逆向的、創新的思維方式來快速捕捉、敏捷思考面臨的信息,聯系受眾所熟識的一切,運用有聲語言、體態語、文字等方式進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機智表達,從而愉悅受眾、化解尷尬、迂回明義。
第一,幽默需要逆向的、創新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快速敏捷。思維的方式和速度與幽默的質量密切相關。要想達到幽默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快速的表達是十分有效的,而出乎意料的表達需要的就是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正向的邏輯思維保證我們的言行四平八穩,少出差錯,但也很少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打破這種“思維定勢”,去以全新的、自我的方式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第二,幽默的前提是要聯系受眾所熟知的一切,并加以運用。如果受眾對幽默的材料和背景不熟悉,或只有一部分人知曉,就需要表達者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運用,或簡單交代背景予以鋪墊。通常,在工作單位里講過的笑話,同事之間會哈哈大笑,而原封不動地講給家中的父母,可能效果卻截然相反。這不僅是因為年齡的差別,而且與不同社會團體內部語言的獨特性有關。畢竟,不了解情況的團體之外的人很難理解笑料之所在。
第三,幽默有多種表達方式,如有聲語言的語音或語調、表達內容,體態語的表情、動作,文字和圖畫等,都是幽默的載體。無論是生活中還是節目主持中,運用最多的就是有聲語言的表達。談話中,若能適時地幽默一下,不但可以活躍氣氛,也能緩和尷尬,避免矛盾。此外,恰當地運用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以及文字、圖畫等形式,也能起到幽默的效果。
第四,幽默的目的是善意的,作用是積極的。幽默是為了活躍談話氣氛,化解尷尬和矛盾,幽默可以給交流帶來快感,拉近彼此的距離。惡意的嘲笑、諷刺和挖苦他人,永遠都不能達到幽默的效果,因為那是惡意的中傷,不是積極的解圍。真正的幽默會讓交流雙方都更加舒服,更有交談的欲望。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的“玩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幽默,因為交談是雙向互動的,一方難受,另一方也不會好過。
2 電視節目主持中幽默的作用
一個好的主持人可以成就一個電視節目,而主持人若能運用好幽默這一手段來豐富自己的個性風格,并與節目相得益彰,會使節目收獲良好的效果和反響。
2.1 幽默能調節現場氣氛
在大中型電視演播室節目中,現場觀眾是電視節目很重要的一部分。主持人不僅要關注臺上嘉賓的狀態和心理,更要關照臺下觀眾的感受和情緒。觀眾人數眾多,來源廣泛,情況各異,有些人對節目錄制較為熟悉和適應,而大部分觀眾可能是第一次來到演播室現場,未免會感覺不適應和不自在。這時,需要主持人為現場觀眾做一個“熱身”。這一點,崔永元的做法值得借鑒。在錄制《小崔說事》之前,崔永元總會提前幾分鐘出場,先與觀眾做直接的交流。一次,他對現場觀眾說:“看我們節目很輕松,不要求你一定要坐得很直,累的話躺著也行。”一句輕松的調侃,加上崔永元特有的語氣,現場觀眾一下子被逗樂了,冷清的氣氛也就舒緩活躍起來了。
2.2 幽默能拉近與嘉賓的距離
在電視訪談節目中,接受采訪的嘉賓面對幾個機位,幾百名現場觀眾,很容易緊張,也無法敞開心懷袒露心扉。這就需要主持人開個玩笑幽默一下,用簡單的提問或輕松的話題打開嘉賓的“話匣子”,讓談話由淺入深,由易漸難,緩解嘉賓緊張情緒,拉近與嘉賓的心理距離,也為問及關鍵或敏感的問題做好鋪墊。
2.3 幽默能化解矛盾與尷尬
在直播節目中,意外狀況可能隨時發生。恰當地運用幽默來“救場”,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第六屆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的總決賽中,要求選手在60秒內處理直播中發生的意外狀況。選手顧國寧的直播現場是最佳主持人的頒獎典禮,而頒獎嘉賓誤把最佳主持人獲獎者撒貝寧念成了石瓊璘,此時石瓊璘已經上臺開始了她的獲獎感言。這種尷尬的情況下,顧國寧并沒有顯得慌忙急促,反而用冷靜溫和的語氣對石瓊璘說,“我們一直在討論,什么才是對主持人最重要的,重視細節,對嗎?剛才這個細節就出現了問題,其實獲獎者是撒貝寧。”顧國寧采用了比較穩妥的處理方式,他用“細節”這個話題給下面的大轉彎一個過渡和鋪墊,讓石瓊璘有了一點心理準備。這時,評委時統宇給出了一個辦法:“請石瓊璘親手把獎頒給撒貝寧,這樣救場就更顯圓滿。主持人可以對石瓊璘說,其實撒貝寧想得這個獎想了好久,你能不能高風亮節,把這個獎再頒給他?當撒貝寧接過獎杯之后,主持人可以解開謎底,剛剛我們跟二位開了個玩笑,獲獎者其實就是撒貝寧,至于石瓊璘非常對不住,頒獎嘉賓太喜歡你了,把小撒的名字念成了你。”這是事后的設計,在直播中主持人可能沒有那么多時間深思熟慮。但是不管怎樣,以幽默的方式化解矛盾與尷尬,是可取的、有效的。
2.4 幽默有助于推進節目的主持進程
幽默能幫助主持人推進節目的主持進程。比如在談話類節目中,幽默能幫助主持人順利地轉換話題和話輪。一般,談話節目的腳本會分為幾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大致的時間和內容設計,而現場錄制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腳本進行。一旦問到了嘉賓想要表達的點上,嘉賓往往會滔滔不絕起來,這時就需要主持人把握時間,控制話題的推進,必要時只能打斷嘉賓的表達。而打斷談話是不禮貌的,若能迅速抓住嘉賓表達中的間隙,找到一個切入點,適當地幽默一下,這樣的打斷也就順理成章了。在群言式談話節目中,嘉賓一般會有兩三個甚至更多,這就更需要主持人具有幽默打斷的能力,從而平衡每一位嘉賓的談話時間,避免一位嘉賓侃侃而談,另外兩位嘉賓被“晾”在一旁的情況。否則,不僅會使嘉賓不快,就連主持人和觀眾也會覺得不平衡、不舒服。
總之,在電視節目主持中,很多時候都需要主持人具備一定的幽默“細胞”,這樣不但能使節目更具可看性,吸引受眾,而且也能為自己和他人解圍,顯示出主持人的個人魅力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