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記者作為新聞數據的采集者和制作者,要積極轉變新聞傳播理念,學習新媒體應用技術,在媒介融合時代下全面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才能成為真正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過對當前記者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探討培養“全能記者”的重要性,以提高記者的新聞素養,制作出更高水平的新聞信息,更好的滿足受眾者需求,適應媒介融合發展趨勢。
媒介融合時代, 新媒體的出現為新聞傳播帶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新聞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領域發生了三個重大變化: 一是出現了一大批自媒體和公民記者, 形成了職業記者與普通民眾同時進行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新格局;二是新媒體它打破了傳統信息的傳播方式,提升了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三是原先報紙、廣播、電視“井水不犯河水”的格局被打破, 出現了不同媒體與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 職業記者怎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也直接決定著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走向。因此記者在運用新媒體時,應該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掌握更多的新聞傳播技巧,滿足更多受眾的新聞需求。“全能記者”作為一種發展趨勢,它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要求他們能夠運用不同的寫作技巧,不同的傳播技術來達到新聞信息傳播目標,最大限度發揮新聞價值。
1 媒介融合時代下記者存在的問題
1.1 對“網聯+”傳播方式認識不足
“網聯+”是當前我國新聞傳播媒介融合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記者在采集和編輯新聞時應該要充分利用“網聯+”的傳播方式。但是當前許多新聞記者對該傳播方式認識不足,對“網聯+”的應用也比較少,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記者,他們多媒體的報道能力較差,無法抓住關鍵性的新聞圖片、視頻、聲音等,只是進行文字性描述,使得新聞比較單調枯燥,從而影響到新聞傳播質量。一些新聞記者雖然能夠適應“網聯+”中的部分傳播形式,但對“網聯+”整體傳播平臺不了解,導致新聞傳播廣度不足,只能滿足部分受眾需求,這樣也會降低新聞傳播效率,不利于更好實現新聞價值。
1.2 新聞職業素養有待提升
新聞記者新聞傳播角度關系到社會輿論導向,一些新聞記者由于自身的職業素養較差,編輯出的新聞信息不夠專業,事件分析角度不準確,最終影響到新聞傳播質量。還有一些新聞人用熱門話題來進行“炒作”,沒有考慮他人的想法,一味地充當個別人的喉舌,做出的新聞信息嚴重失真。部分新聞人進行新聞傳播時進行道德綁架,追求個人利益,對外卻宣稱是公眾的喉舌來迷惑群眾,將輿論引入錯誤軌道。
1.3 信息采集真實度下降
新聞注重的是實時性和實事性,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記者應該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度,這樣才能提升新聞傳播質量。隨著新媒體的出現,許多非專業人員開始充當記者的角色,這使得一些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下降,可能會對新聞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不利影響。此外,還有一些新聞記者為了自身利益,在新聞編輯過程中故意歪曲事實。個別記者過于強調“頭條新聞”,對新聞事件的真實性調查不足,寫出的文章與事實存在出入,最終也會影響到新聞傳播質量。
1.4 新聞敏感度不高
新聞敏感度作為記者的一項重要素質,他們在采集和搜集信息時可以發掘新聞熱點,將新聞事件作為典型,真實反映國家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代表人民群眾說話,從而發揮新聞記者的作用。而一些記者由于新聞敏感度不高,在編輯新聞時不能抓住事件重點,寫出的新聞反響不夠熱烈,或者得不到大多數群眾的認可,最終不利于實現新聞的價值,不能發揮新聞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
2 培養“全能記者”的重要性分析
2.1 能夠提升記者的“網聯+”應用水平
記者在進行新聞編輯和傳播時,應該要充分認識到“網聯+”傳播平臺的重要性,并學會運用該平臺傳播技術,增加新聞的受眾人群,提高新聞傳播廣泛度,最終達到新聞傳播目標。“全能記者”是未來記者發展的一個方向,他們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了解媒介融合時代下的新聞信息傳播特點,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新聞傳播方案,提升新聞信息價值。“全能記者”的培養目標,首先就是要增強“網聯+”的應用能力,比如要掌握微博、微信、飛信、QQ、MSN、Face Book等軟件,向受眾及時發布相關信息,讓群眾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各地新聞,滿足他們的新聞閱讀需求。此外,記者也要熟練使用各種互聯網新聞傳播設備,處理好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真實展現新聞事件,充分發揮“網聯+”的新聞傳播優勢,滿足受眾的新聞需求。
2.2 增強記者的新聞綜合素養
培養“全能記者”,就要不斷增強記者的新聞綜合素養,不僅要讓他們掌握傳統的新聞采集、編輯、傳播知識,還要增強他們多種媒體傳播應用技術,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扎扎實實,提高新聞的受眾數量,充分發揮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記者在增強自身新聞綜合素養時,就要從細節做起,要真正走入人民群眾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真實反映群眾狀態。比如央視新聞“走基層”板塊中,許多記者都是從群眾角度看問題,新聞稿件也真實反映基層群眾的狀態,讓人們能夠感受新聞的真誠,從而贏得廣大受眾的認可。除此之外,央視還利用微博、微信客戶端來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在與網民的互動中尋找新聞熱點,充分發揮群眾喉舌作用,反映群眾的想法,為群眾與政府架起有效溝通的橋梁。
2.3 滿足受眾者的直觀新聞需求
新聞信息最重要的就是直觀性,“全能記者”培養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記者從真實角度出發,客觀反映每一個新聞事件,并對其作出正確的評價,讓群眾對事件有著更深入的認識。記者在采集和編輯新聞時應該對新聞的真實性進行調查和確認,并運用攝像機拍攝出具有典型意義的圖片、視頻,還可以利用錄音設備來記錄現場聲音,結合“網聯+”媒體新聞信息發布平臺讓群眾直觀感受新聞現場,提升新聞傳播的有效性。記者還要能夠寫出深度的報道,將新聞事件的原因、背景、經過、細節、意義、展望等深層信息揭示出來,才可以更好保證新聞質量,實現新聞傳播價值。
2.4 滿足群眾的新聞探究需求
媒介融合時代下培養出的“全能記者”要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度,充分發掘新聞價值,才能滿足群眾的新聞探究需求。尤其是在當前網絡信息比較發達的時代,記者需要打破傳統報紙、電視、廣播傳播的壁壘,用“網聯+”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結合,更加立體化展現新聞事件,探究新聞事件的始末。在深入了解新聞事件時,記者要增強自身的洞察能力,由小的線索來發掘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抽絲剝繭來尋求最終結果。比如有關環境污染的報道中,記者先從污染企業展開調查,然后再結合當地群眾反映的信息,對相關責任部門進行采訪,從而真實反映新聞事件,為政府部門責任追究提供線索,最終達到新聞輿論監督目標。
2.5 可以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性
新聞有著較強的輿論導向作用,在培養“全能記者”時要保證他們評價的中立性。這主要是因為記者在進行新聞編輯時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觀點不夠全面,可能會導致新聞失真,從而降低新聞價值。只有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性,才可以讓群眾更好的評判某一新聞事件,減少不良輿論的出現,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因此在進行新聞傳播時,記者要保持一種中立的評價態度,將評價權利交給廣大群眾,以達到新聞傳播的最終目標。
3 總結
綜上所述,“全能記者”在媒介融合時代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提升記者的信息傳播效率,讓記者運用更多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新聞價值。“全能記者”的培養過程中還能不斷提升記者的綜合素養,在采集和編輯新聞時從事實角度出發,最大限度確保新聞的真實性。除此之外,記者還要不斷滿足群眾直觀新聞需求,捕捉新聞信息中有價值的線索,讓新聞事件更加清晰,幫助新聞接受者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新聞,最終達到新聞傳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