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地市級電視臺要結合自身實際,借力新媒體,探索并找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建設,鞏固、強化、延伸和拓展媒體的覆蓋面、話語權、影響力的途徑,進而實現媒體價值,贏得長遠發展的能力。
1 樹立互聯網新思維,主動適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
1.1 認清新媒體發展形勢。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手機終端的大量普及使用,使新媒體得以迅猛發展,其操作簡單、傳播迅速、瞬間可達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極大地降低了受眾接受新聞信息的門檻,由此引發了一個“全民信息傳播、全民信息共享”的全媒體時代。人人均是新聞信息的接受者、發布者、傳播者在新媒體時代最終成為可能,地市級電視臺由此全面進入了“互聯網+”數字化信息時代。在此背景下,作為對上承接省臺、中央臺,對下帶動縣(區)電視臺的地市級電視臺,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視新媒體發展形勢,行動上不掉隊、不落伍,才能鞏固、強化和提升媒體競爭力。
1.2 傳承主流媒體傳統。地市級電視臺要堅定地立足于地方資源,在傳承好“內容為王”這一良好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度汲收互聯網傳播“受眾體驗為王”的新思維,一方面堅持做實做好“內容”不動搖,一方面做活做新受眾“體驗”不懈怠,真正使電視媒體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競爭力。
1.3 篩選傳播有價值信息。地市電視臺在采編、制作和傳播常規性新聞的同時,面對新媒體瞬間大量涌來的新聞信息,如何去偽存真、篩選甄別和傳播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成為地市級電視媒體的責任擔當和贏得受眾認可的價值所在,這也是傳統媒體較之于新媒體更讓受眾信任和接受的根基所在,責任所在,價值所在。因此,地市級電視臺要借力新媒體,以互聯網開放、包容的思維,以迅速、便捷的手段,通過互聯網即時無障礙傳播,讓“互聯網+”真正成為電視媒體整合資源,生產內容,開拓渠道,融合發展的無盡可能,要將傳統媒體在新聞內容采集加工生產方面的優勢向新媒體滲透,講好地方故事,傳播好地方聲音,不斷凝聚推動和加快小康社會建設的正能量。
2 發揮電視親切直觀優勢,致力鞏固擴大受眾范圍
2.1 找準廣播電視媒體定位,彰顯地方文化特色。受地域文化的深深影響,各地都帶有鮮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其語言、生活、習俗和情感都深深地烙上了鮮明的地方印記,地方電視臺更易于得到所在區域受眾的接受和認同,電視臺找準媒體自身定位,走區域化新媒體轉型道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易于通過自身準確定位樹立地方文化品牌,更有易于弘揚和彰顯地方特色文化。
2.2 整合新興媒體資源,不斷拓展受眾群體。地市級電視臺只有充分發揮媒體所長,以自辦、自采欄目為主平臺,以階段性、周期性的綜藝節目、文藝賽事、娛樂節目為收視熱點,靈活運用微博、微信、社區、客戶端等新媒體手段,加大車載電視、互聯網、手持電視、手機終端等領域新媒體資源的運用,加大與觀眾的互動交流,在穩固原有收聽收視群體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吸納普遍使用新媒體的年輕受眾群,形成“老”+“新”=“全”的電視受眾傳播新格局,不斷擴大媒體傳播范圍。
2.3 培養新媒體人才隊伍,主動融入新媒體時代。地市級電視臺在向中央臺、省臺學習新媒體發展模式和發展經驗的同時,要注重培養新媒體專業人才,熟練操作運用新媒體,繼續鞏固和強化電視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影響力。
3 適應全媒體發展時代,加快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步伐
為了適應新形勢,地市級電視新聞媒體要加大改革和創新步伐,主動融入全媒體時代已成為大勢所趨。地市級電視臺以電視視頻新聞為主陣地,充分認識新媒體,利用新媒體,融合新媒體,拓展新媒體,在傳播途徑和傳播方法上尋求突破,做好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贏得廣闊發展平臺,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要以互聯網為基礎,充分利用電視媒體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方面的優勢,充分運用網絡技術,發揮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渠道多、傳播范圍廣等特點,以傳統媒體帶動新媒體,融合發展,五指合攏,集中發力,提高電視全媒體信息傳播能力;要發揮新媒體傳播迅速和電視媒體形象直觀的優勢。
4 結語
地市級電視臺只有傳承好地方優秀文化,突出地方鮮明特色,牢牢抓住國家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好政策實施環境,著力將“互聯網+”在所在區域引向深入,通過媒體融合,渠道拓展,一體發展,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資源,才能在信息傳播中占據主動,贏得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