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建設應用于各行各業,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在電臺的建設過程中,信息化建設也是核心,但是,現在信息化建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還沒有很多經驗可以接近。本文通過分析工程建設,通過對信息化建設的實際工作的分析,闡述在大功率發射電臺施工中信息化建設的方法。
現在,科學技術實現了高速的發展,在無線局中的發射電臺逐漸朝著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電臺也進入了網絡化的時代,信息化建設在發射電臺建設中已經成為重點內容。在已經投入建設中的無線局發射電臺,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資金的不足、信息化能力不足等,而且電臺在布局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建筑物的設計等都會影響到信息化建設的效果。在新建的發射電臺中,要對信息化建設進行綜合考慮,對信息化建設進行全盤分析,從而掌握其中要領,使信息化建設能滿足實際的要求,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拓展性,能適應今后電臺的發展。因此,現在發射電臺工程施工中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是比較重要的。
1 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策劃決策階段
策劃決策的階段指的是的工程前期進行的建設規劃,站在總體施工的角度進行戰略分析,在對大功率中短波電臺進行建設的過程中,要對項目建議書進行策劃,然后分析各個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在分析后才能進行項目。
1.1 項目建議書的策劃
在建設發射電臺項目建議書的過程中,應該對電臺建設的目的和效果進行分析,分析電臺建設的資金和規模,提高電臺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完善信息化建設,完善電臺播出的質量。按照無線局發展的目標和《無線局安全管理和自動發射控制平臺的技術綱要》確定新建電臺的信息化建設的規劃。
1.2 設計可行性的研究報告
可行性的研究報告是在建議書通過之后進行的技術上的規范,分析經濟上是否可行,以確保施工的質量。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對投資進行準確的預算,在設計勘查的過程中如果初始設計超過了投資預算的十分之一,那么,可行性報告就不合格,需要重新設計。所以,在對項目建議書中的信息化建設的初始內容進行分解,按照電臺的設計和模型,按照相關的規范,分析電臺在信息化建設中的規模,設定信息化建設的領域,對建設的內容分層,確定好建設的目標,分析建設的時間以及對建設的效果進行預測,從而確定好信息化建設的各個環節。
2 勘察設計階段
2.1 工程勘察
在工程勘察的過程中,主要涉及的內容有初步勘查和詳細勘查,能為工程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做好前期準備,為工程提供準確的數據。
2.2 工程設計
在發射電臺的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工程設計可以分成初始化的設計和施工圖紙的設計。在信息系統初始化的設計中,應該對批復成功后的科研究的項目進行分析,根據內容進行調整,信息化項目應該根據安全播出的要求,經過調整和細化,使信息系統能確定下來。例如,在對發射機自動化系統和電力運行的智能系統進行分析中,應該按照要求對節目進行調整,使信息系統的設計能確定下來,能運用整個系統的框架去處理,通過任務的建設、目標的制定、功能的拓展和個性化需求的建立,使每個系統都具有擴展性特點,使系統在不同的平臺上都具有兼容性,確保信息系統在每個平臺上都能準確地定位。在需要的時候應該通過設計列表的方式,將信息系統中的設備列舉出來,然后設計不同的軟件,分析軟件需要的種類和數量等。
在對弱電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完善對室外通信管道的設計,在供電系統中應該實現與其他工程的兼容性,能公用一條電纜,運用專業的通信管道,這樣可以節省大筆的資金,使管道得到充分運用。在設計弱電系統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問題,為了減少外界電磁的干擾,可以采用光纜傳輸的方式。運用電纜傳輸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高速率傳輸的方式,而且信號傳輸的質量低下,容易產生外界的干擾,電纜中的金屬也會發生腐蝕的問題,電纜的成本比光纜要高很多。但是,在很多限制的場合中,是必須使用電纜的,也應該選擇那些具有抗干擾能力的電纜。在選擇光纜的過程中,應該使用單模光纜。這種光纜與多模光纜的價格差不多,但是在使用中,單模光纜能簡化流程,避免了光信號的轉化,使后續工作變得簡單易行。電臺局域網的設計應該確保電臺的數據能夠保密,而且要盡量提高其吞吐量,運用質量高的網絡交換設備,設計出安全的無線局域網,在設計中要符合相關的規范,也可以運用三網合一的技術,視頻和音頻的采集應該運用數字化的收集方式,防止電磁的干擾。而且,還要分析在信息化建設中很多輔助設備的應用,如控制桌、機柜等。
3 建設的準備階段
3.1 熟悉各個環節,掌握資金規劃的狀況
在這個環節中,工程的建設人員應該對規范的內容了如指掌,而且能熟練運用規范上的內容,使軟件的開發更加全面;施工人員要能準確分析說明書上的內容,分析批復的信息化建設的規模等,確保項目的建設能夠符合要求。通過對信息化建設資金分配的了解,確保電臺能建立安全的制播系統,確保站臺安全運行,按照項目的規定,穩步推進,確保每個項目都能合理落實。
3.2 簽訂合同
在對每個具體的項目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對每個任務都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析每個項目的要求、運用的主要技術和流程等,在無線局建立的新的電臺中,信息化建設主要是運用自動化的項目,但是,也要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更新內容。在項目任務書和招標書涉及的基礎上,應該具體地對信息化建設的項目設計、開發等要求分析,對于規范中的詳細定義、說明等都應該進行分析。要運用全臺管道拓撲圖進行分析,將信息系統進行二次開發,運用準確的定義,使用規范的術語,防止在使用的過程產生歧義。
3.3 審圖
審圖是一項比較繁雜的工作,盡管在工程施工之前就進行了工程的勘查,但是,在設計施工圖紙的時候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符合要求的,在審核的過程中應該分析室外和室內的管線是否鋪設合格,電纜是否按照要求鋪設,電纜是否可以與環境適應,弱電設備安裝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電纜漏電的問題等。分析電臺的局域網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拓撲的結構是否按照設計的規劃執行,信息中心的機房的空間是否足夠大,如果這些在實際設計中存在問題,應該與設計單位協商。在安裝室內通信管道的過程中,應該運用電纜的方式,根據施工的圖紙進行,分析吊頂的空間是否夠寬敞,能否隱藏橋架,如果吊頂的空間過小,不能隱藏橋架,那么,橋架在設計時就要遵循美觀原則,防止橋架與消防管道接觸,如果橋架和消防管道出現了交叉問題,應該及時與工作人員溝通,分析交叉的方式,防止出現施工的重復。如果室內安裝了弱電機箱,那么,機箱是不能安裝在窗戶旁邊的,以免機箱受到雨淋和風吹等,確保機箱安裝的位置應該在電纜的最大距離處。確保每個弱電機箱都能接到電源線,如果機箱的位置需要發生變動,那么,要與設計人員聯系,確保有充足的電源。確保室外的電纜設計中有大量的富余量,在室外的電纜設計完成后,如果要改動其位置,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因此,也可以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下,多鋪設幾條電纜。
4 施工階段
在信息化建設中,首先應該對管道進行安裝,然后進行網絡的建設,在信息化建設中,應該分析工程建設的不同階段的要求,在工程完成后,再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分析。要把握好建設的速度,不宜過快,不然會導致信息化建設效率低下。在施工的準備工作完成后,就要簽訂合同;在對圖紙審核完成后,就可以對工程的進度進行分析,確保在信息化建設的材料和設備齊全;對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確保材料的質量合格,才可以投入到施工中。在對管線處理時,要確保管線沒有破裂才可以繼續施工。在基礎設施都齊全的情況下,對室內的通信管理進行安裝,將電源和地線接入,然后設計網絡設備,對服務器進行調試,然后搭建局域網。
在無線局域網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對框架進行規劃,主要是對設備控制層、機房控制層和臺站管理層進行控制,在不同的信息處理系統中,應該運用不同的設備,主要實現的是對天線自動化的設計。機房的運行監控系統能確保對機房運行的監控,確保機房能順利運行。在站臺運行的管理系統需要借助數據的支持,因此,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總,需要完善各個環節建設的順序,確保各個環節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把握好施工的結構和速度,在具體的施工中,應該注意電臺業務具有特殊性的特點,所以,需要開發人員經常調節,使系統的開發能按照流程進行,防止信息系統太過繁瑣,出現偏差。開發的時候應該將重點放在系統的開發環節中,應該注意對接口的測試,確保各個系統能連接在一起,尤其是當一端的系統還沒有完成開發的時候,就容易出現信息的遺漏,造成通信出現故障。
5 竣工驗收階段
在對弱電系統和信息化系統進行驗收的過程中,應該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規范,按照電臺播出的要求,分析周圍的環境,以免產生強烈的電磁干擾的問題。對信號傳輸質量的測定是驗收的重點內容,在對信息系統實驗時,應該分析其實時性和穩定性。在工程建設中,一定要對驗收的資料進行保存,應該嚴格按照合同和法律的內容進行設備的分析。
6 結語
信息化建設能促進電臺的發展,在信息系統初始化的設計中,應該對批復成功后的科研究的項目進行分析,根據內容進行調整,信息化項目應該根據安全播出的要求,經過調整和細化,在對弱電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完善對室外通信管道的設計,在供電系統中應該實現與其他工程的兼容性,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效率,使其能更好地服務于電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