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禮
(江蘇省黃橋中學)
小組學習法是新課改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也是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作為地理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認真學習小組學習法的核心理念,要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法與高中地理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發展,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法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之中,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地理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對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也起著決定作用。但是,在以往的導入環節,我們一直采取的是“開門見山”和“以舊代新”的單一方式,導致導入環節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導入環節存在的重要性,要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法應用到導入環節,以為高質量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欲望,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在網絡上搜集一些東北地區的圖片,比如:小興安嶺、長白山、大興安嶺、東北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區的圖片,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直觀的圖片展示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對東北地區的面貌有一個整體上的了解,進而確保學生在直觀的導入中對本節課的知識有所了解,以為高質量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教學環節是決定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環節,也是展現課程魅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在課程改革下,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改變“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法應用到地理教學環節中,以確保學生在生生交流、互相合作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時,為了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模式應用到地理教學活動中,也為了確保高質量的地理課堂順利實現,在本節課授課時,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問題情境如下:(1)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體現在哪幾個方面?(2)思考:“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描寫的景觀差異屬于哪方面?(3)思考:同一自然帶內不存在差異性?(4)地理環境存在的差異性有規律可循嗎?……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以確保學生在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進而確保學生在生生交流、小組學習中輕松地獲得學習地理的樂趣。又如,在教學生“認識地圖”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地圖”進行自主認識,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相關的地圖,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地理練習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質量的有效方面,也是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但是,在以往的地理習題練習中,我們一直采取的是“一講到底”的模式,致使學生一直都是通過“題海戰術”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導致學生的課業壓力越來越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愈來愈差,嚴重不利于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習題練習和講解環節,我們可以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模式應用其中,以確保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中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
例如:地球是太陽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 )
A.惟一有水的行星 B.九大行星中質量最小
C.既有自轉運動,又有公轉運動 D.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這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該題進行分析,比如:對本題的考查點、分析過程、選項分析等方面都進行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在小組互相交流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進而確保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鍛煉解題能力,以為學生更好地面對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地理新課改基本理念指出:“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也就是說,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評價環節的重要性,要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在自主評價、互相評價中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而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還以教學“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為例,我組織學生對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給予評價,以幫助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因此,在地理教學的評價環節,我們要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評價,為高質量課堂的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總之,在課程改革下,我們要認真學習小組學習法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將小組合作學習法應用到地理教學的各個方面,以確保高質量的地理課堂順利實現,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
陳志榮,康瑩.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