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上海市新中高級中學)
眾所周知,“微信”這一手機應用軟件從創始以來只有短短4年多的時間,但它卻幾乎存在于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里。任何社會主體大到上市公司、企業,小到一個個體,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微信號。那么我們中學圖書館是不是可以借助它的優勢也來開設一個“學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呢?師生便可以借助微信平臺,通過微信服務的設置來滿足他們對信息咨詢的需求。
搭建微信服務平臺,首先要考慮學校的校園網絡系統能否在移動設備上全覆蓋。中學生基本屬于無收入群體,信息傳遞成本直接關系到他們對服務的關注度和廣泛度。因此,中學圖書館要建立微信服務平臺,首先一定要取得學校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創設好這一必需的前提條件,才能為開展微信服務保駕護航。
微信服務進一步豐富了圖書館為師生服務的渠道,信息化服務不再由電腦操作系統所掌控。那些等待點擊的校園網服務和定期張貼的讀書專欄等等,通過中學圖書館微信服務的內容設置完全可以揚長避短,提高它們的利用率。一對一的信息傳遞能將服務從根本上由被動轉為主動,長此以往,師生會從常態的服務中增強對圖書館的熱情與信任。
每天針對關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師生進行推送新聞服務。學校圖書館可以每日按時推送當日要聞,當然不必僅僅拘泥于枯燥的文字,可以配有溫馨的圖片、動畫,甚至是一小段視頻。“每日要聞”相信很快就能因其時效性而提高圖書館的關注度。
“新書通報”一直是采取校園網絡宣傳和專欄張貼的形式,有了微信服務,我們就能及時上傳,并且針對一些流行書目進行簡短的新書介紹,師生不僅可以隨時掌握學校的新進圖書,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微信平臺上進行新書預約,新到圖書的流通率便會有明顯的提升。
師生不僅可以通過圖書館微信平臺對于需要借閱的書目進行預約,還能設置圖書到期短信提醒等溫馨服務。所以不再需要身邊的電腦來操作,或者親自到圖書館查詢。通過手機即可搜尋館內圖書、查詢圖書借閱信息。
幾乎每個在校的中學生都有寫讀后感的經驗,但未必每位學生都有發表交流的平臺,那么現在你就可以通過上傳文章等待圖書館的信息審核后,在微信平臺上進行交流。當然教師也能將自己讀過的新書、好書寫下讀后感跟大家一起分享,相信比起在課堂上的講解,真實感情的文字表達更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師生可以通過微信號的“在線服務”,一對一地跟圖書館館員進行信息的查找、推薦和咨詢。這主要是為師生與圖書館之間的互動交流開設一個窗口,讓圖書館微信服務成為一個交友的平臺。若有需要,館員通過微信還能利用截圖、視頻等功能來為師生進一步了解所需信息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中學教師每年都會開設一定量的公開課題進行研究,圖書館一般提供的課題信息僅限于學校現存的書籍刊物,有了微信平臺,我們可以隨時將在線查找到的相關網絡資訊推送給需要的教師,并且服務還能做到隨時隨地。長此以往,圖書館的微信服務將深入人心。
微信服務的維護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個服務設置的成敗。圖書館向師生推送的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對留言信息回復延遲等現象都會造成使用量的降低,久而久之,這個平臺就成了擺設。所以微信服務的維護要從每個專欄著手,由專人維護,做到及時、有效,特別是在線服務的相關人員,一定要保持在線,信息的及時溝通、反饋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微信用戶關系。由此可見,沒有扎實的圖書館業務能力未必能做好,因為微信是圖書館提供服務的一個途徑,服務的優劣直接代表著整個圖書館團隊。圖書館要跟上現代化信息交流不斷變化的步伐,就要提升圖書館整體人員的素質,為微信服務的充分開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業務保障。
圖書館館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借助兄弟學校館員與館員之間的聯系,通過建立“微信群”,幫助需要搜尋資料做課題的師生來進行館際間的資源共享,互相學習。即使距離再遙遠,互不認識的微信用戶之間也能在群里進行合作探討、共同研究。久而久之,無形中也將學校的校園文化傳播開來。
微信將使中學圖書館的服務真正面向每個師生。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平臺,把圖書館的服務當作一個品牌來做,試想“圖書館”這個詞語本身就擁有了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館內、館外的傳播途徑,形成師生對圖書館在精神上的高度認同,效應將同時顯現在師生對圖書館微信服務的參與度上。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學圖書館利用微信這個現代信息技術,以優化信息推送方式為師生提供的貼心、便利服務,一定會被大家認可和接受并廣泛加以運用的。
[1]黃浩波,何衛華,葉青.微信及其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J].圖書館學刊,2013(01):62-64.
[2]大衛·艾克.品牌領導[M].北京:新華出版社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