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芬
(江蘇省靖江市斜橋中學)
體育教學的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機能;發展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身體形態;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等協作精神。通過這些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完善體魄,成為有道德、個性健全的年輕一代,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教學不知不覺地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育遭到忽視,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宗旨。要改變這種現狀,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美育的任務是使受教育者把握美的規律。它具有培養和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的職能。早在199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就已經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時隔這么多年,我們的美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應當說是與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認識和努力是分不開的。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發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愛美是人的天性,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來推進素質教育必然會更加有效。因此,我們大可讓美育成為素質教育的基礎和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體育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學生喜愛,在教學中應把美育有效結合到體育中,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體育教學活動中,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美育的豐富性和廣泛性應滲透在體育教學的以下各個領域:
理想的教學場所不僅能讓學生心生向往,而且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審美的深刻性,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體育課的教學特點是在室外操場上進行,因此,場地器材的布置便成了美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堂好的體育課,教師在布置場地器材時除了考慮安全、便于調動、便于教師指導等基本因素外,還應當注意“美”的表現形式,按對稱、均衡等審美要求,使器材擺放得既合理又符合形式美的要求,使整個操場看起來美觀、整潔、清新、醒目,以此通過直覺喚起學生內在的審美舉動和審美情感,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向往之情,進而能夠自然而然地投入練習之中。這樣不僅讓美育在體育課中得到了有效貫徹,而且更加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主動進行學習和鍛煉。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能確保針對性強,科學性高,趣味性濃,學生練習積極性高,也會收到很好的美育效果。
“情隨心動”,“趣由內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經常會有意識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競賽。在練習過程中,采用精心選擇的,符合情境的音樂,讓學生在熱情奔放的音樂中忘情享受運動的激情;在優美柔和的音樂中陶醉放松,恢復身心。耐久跑教學是比較枯燥單一的,但如果我們在教學時選用節奏明快、催人振奮、鼓舞斗志的音樂作為學生練習的背景音樂,效果會截然不同,學生在優美的旋律調節下,表情更加豐富了,動作更加輕松了,練習也更加積極了,美的音樂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磨煉意志。當進行徒手操、輕器械操、長跑、武術等活動時,播放節奏相應的樂曲,既進行了美感教育,又容易消除疲勞,提高課堂效率,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體育教師健美的形體、充滿生命活力的表象、生動幽默的語言、果斷堅強的氣質,會給學生以美的示意、美的享受,使之不知不覺產生一種對體育運動的向往和追求,從思想情感上進入體育這個充滿激情和競爭的精神境界。
在多姿多彩的學校體育中,教師自身美的教育及各種教法手段的合理運用,場地器材的布置等,都應使學生受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熱愛美的情感,提高學生鑒賞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他們在“愛美之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努力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術水平,自覺或不自覺地使自己的體質得以增強,體力得到提高,使他們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精神的豐富性、道德的純潔性、身體的完美性的一代新人。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