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亞
(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容問題分析
何建亞
(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
在教育改革深化實施的背景下,對于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容設置也得到了更新優化,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內容設置從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妥之處,所以加強對實際問題的理論研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主要就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具體內容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希望以此理論研究對實際教材內容完善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學習內容;學習水平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已經有了多次出版,這一教材的使用也已經有十多年,但是在具體的內容上依然存在不足之處,主要就是細節層面的呈現上還有一些不精確。通過加強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內容的理論分析,就能夠為問題的完善解決提供一點思路。
1.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問題探討”的價值
對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問題探討”的價值來說,其主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加以激發。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層面的影響,學習動機是最為重要的,而在“問題探討”這一板塊的設置上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激發,讓學生能夠對生物中的一些問題產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問題探討”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對新知識的學習中起到鋪墊作用,在對學生身邊事例加以類比思考下能使重點得到有效突出。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內容,在“問題探討”的作用下就能有效輔助學生對基因突變本質加以深入理解。不僅如此,對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有著引導作用,能有效引導課堂氛圍的改變。
2.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問題探討”的現狀
從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問題探討”這一欄目的使用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就是課堂的導入時間相對比較長,老師對這一欄目的使用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一些老師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有的老師對“問題探討”的理解不夠深入。從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來看,在這一方面不是很理想,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比較關鍵的就是教材的問題。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無法吻合,在內容上和實際相脫離,這樣就使得教學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一,人教版必修一中的“分子與細胞”的內容設置在表達的精確度層面還有諸多問題。例如,關于“病毒是生物嗎?”的表達上,對于課后的拓展題所提出的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否意味著人工制造了生命,學生就會提出疑問病毒是不是生物?很多生物學家也認為病毒可能是生物細胞中逃脫出的某些核苷酸片段。另外,就是在教材內容的深度以及廣度層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內容中,對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的問題不同的教材所給出的答案也是不相同的。
第二,對于人教版必修一中有關溶酶體是否屬于囊泡的問題,只是在課本中提到了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內含多種水解酶并能分解衰老及損傷細胞器,以及對入侵細胞的病毒等能夠殺死。在對習題練習過程中就比較容易出現對溶酶體形成的相關問題,而在分泌囊泡和其起源是相同的,兩者究竟是否相同就存在疑問。根據不同的分子與細胞的課本版本的概念情況來看,溶酶體能算作囊泡的一種,而從膜組成以及內含物質和功能層面來看并不存在屬性問題,所以在這一問題上還需要加以明確。
第三,人教版必修二中的“遺傳與變異”教材內容中的表達精準度層面也存在問題,例如,對于性對形狀能夠稱為不同形狀嗎這一問題,從必修二教材的觀點來看,一種生物同種性狀不同表現類型叫相對性狀,而雜交實驗表述認為孟德爾沒有停留在對實驗現象觀察及表述上,而是對F2中不同性狀個體實施了數量統計,這就存在疑問。所以這就能夠看出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不同性狀應當是同一性狀不同表現型比較合適。
第四,人教版必修三當中的“穩定與環境”的教材內容也同樣存在問題,對于內容的深度以及廣度,如對分解者作用是不是就和呼吸作用等同的問題,教材內容認為分解者能夠將動植物的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主要就是細菌及真菌,而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中所顯示的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這樣就存在疑問,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是否是等同的?還有就是對吞噬細胞作用的界定問題,在這一教材中對吞噬細胞的界定是免疫細胞,是參與人體第二及第三道防線,而對于題目當中的吞噬細胞參與的具體防線該如何進行界定?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是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要想讓學生對生物知識加以靈活準確的掌握,不僅需要其自身進行努力學習,最為基礎的是在教材內容層面要能夠表達得準確詳細,使學生因教材內容而產生的概念性疑惑得以減少。只有充分重視教材內容的科學化設置才能為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水平提升提供良好條件。
安軍.高三生物學專題復習:生物學知識與進化的聯系[J].生物學通報,2013(09).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