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黑龍江省農墾齊齊哈爾管理局教師進修學校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策略之我見
陳秀娟
(黑龍江省農墾齊齊哈爾管理局教師進修學校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5)
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每一個教師夢寐以求的事,如何讓語文課堂做到真正的高效是廣大語文教師一直面對的難題,本文從指導學生預習,深入鉆研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等幾個方面談談本人的體會。
語文課堂 高效 策略和方法
高效課堂,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不斷的求索與實踐中,對語文高效課堂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同時也努力構建著適合自己、符合當下學情的語文高效課堂。在這里我將結合自己語文教學實際和思考談談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都認識到了學生預習的重要性,但是學生預習的效果卻不盡人意,這就要求教師對語文課的預習要求要明確、可行,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學生最重要的學習習慣是學會預習,語文課堂要真正實現科學高效,“預習”這一環節尤其重要。然而有許多學生由于不知道預習的方法,加之好多老師沒有找到好的指導學生預習的途徑、方法,只是丟給學生“預習新課”這樣一句話,所以預習的效果低下。因此,要讓學生對預習有正確的理解,拋棄那些“預習沒有必要,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就行,預習是浪費時間”“預習只是為了應付老師上課的提問、檢查。”等錯誤觀點。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預習的好處,嘗到預習的甜頭,而不是靠強迫、檢查等手段逼學生預習。只有學生對預習有了正確的態度,才會真正認真地對待預習,也才能從預習中獲得收益,從而反過來強化預習,激發預習的興趣。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語文課堂高效的前提是教師對教材的透徹理解和科學整合。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尤其是現在的新課標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間由老師和學生去創造性地完成,以達到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深刻、全面、系統的解讀。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吃透教材,依據《新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和取舍,對教材內容先后順序進行調整,明確每節課的重難點,設立切實可達成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精力花在教材的鉆研和整合上,絕不能依照課文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教學任務。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例談一談對教材的整合。
高中語文教學內容較多,分必修、選修兩部分,我們可以尋找不同文本的共同點來整合必修、選修教材,可根據相同的時間、內容、作品的感情、賞析的技巧將不同板塊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如在學習《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杜甫的詩歌時,可聯系必修教材杜甫的《登高》、《詠懷古跡》等作品做一個杜甫詩歌的專題鑒賞,加深對詩人形象的理解。又如以借景抒情為中心組織詩歌,可以把屈原的《湘夫人》、杜甫的《蜀相》、阮籍的《詠懷》、及孟浩然的《夜歸鹿門歌》等整合起來,探討它們如何傳達凄清、冷落、無奈、孤獨、惆悵的情緒。這樣的整合既加深了對每首詩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現代多媒體手段的合理運用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若能從教學實際出發,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定能極大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作文《謳歌親情,學習寫得真實》這一課時,我利用公益廣告“媽媽洗腳”的視頻來導入,學生的心靈瞬間被觸動,緊接著我把史鐵生《我與地壇》、歸有光《項脊軒志》、肖復光《母親》等一些篇目中描寫親情的片段整合在一起,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文中細節描寫對表現親情的作用,然后設計了親情卡片,讓學生運用細節描寫為一位親人寫一段話,學生們寫出的內容很令人感動,這節課學生學習效果非常好,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多媒體的合理使用。
當然,多媒體畢竟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而已,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它直接代替黑板板書,也不能過于花哨,喧賓奪主,更不能過多依賴,阻礙學生想象力的發展,運用它要遵循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合理使用,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讓其更好地揚長避短,服務教學。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我們要及時轉變觀念,準確定位“主體”和“主導”,科學轉變師生角色,在學生面前漸漸放下師道尊嚴的師者風范,在課堂上真正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在課下做學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學生親切地談思想,真誠地說生活,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我們都知道,學生經常是喜歡這位教師,就愿意上這位教師的課,就愿意學這一學科。所以,師生之間應該確立朋友一樣的和諧關系,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嚴,多給學生一份關愛,多給學生一份溫暖,那么師生關系肯定會多一份融洽和諧。如果每一名教師都深入地了解學生,真心地走進學生,平等而寬容地對待學生,這樣就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高效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精深的藝術,真正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反復探索,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實踐的能力,探索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1]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沈剛,《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第9期
[2]淺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曾凡蓉,《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0年第8期
陳秀娟;性別:女;籍貫:山東省范縣;出生年月:1977年4月7日;學歷:本科;單位:黑龍江省農墾齊齊哈爾管理局教師進修學校;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