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
(浙江省瑞安市教師發展中心 浙江瑞安 325200)
團體輔導在教師師生溝通能力培訓中的實踐與探索
肖雯
(浙江省瑞安市教師發展中心 浙江瑞安 325200)
本文通過團體輔導在教師師生溝通能力培訓中運用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團體輔導在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和工作運用方面效果顯著,并在此基礎上試圖探索其作用的內在機制。
團體輔導 教師培訓 溝通
研究表明,團體輔導作為一種參與式培訓形式,在改變態度、提高能力和轉變行為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在技能習得方面也有著較強的作用,是一種有效的培訓形式。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教師普遍認為與學生溝通很有必要,但溝通的主動性不夠,溝通效果不理想;同時認為專題講座的培訓形式,培訓效果一般,希望以更有效的形式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并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
因此,本研究以團體輔導的形式對教師的師生溝通能力進行培訓,以研究團體輔導對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并為提高教師培訓實效性提出建議。
1.研究對象
36名瑞安市中小學教師,均接受前測、后測以及追蹤調查。培訓為期3周,共6天培訓。培訓期間無人退出。
2.研究工具
教師師生溝通問卷、瑞安市中小學師生溝通研修班溝通方案、團體反饋單、現場觀察單以及追蹤訪談大綱。
對前測后測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通過團體輔導,教師的溝通能力總分及其各分量表在培訓前后測的單樣本t檢驗中呈現顯著性差異;團體輔導對教師師生溝通能力中溝通內容有顯著的即時性效果,對溝通內容、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有顯著的持續性效果。
對參訓教師的現場記錄資料以及訪談資料進行整理,發現:在學習狀態上,學員參與活動積極主動,并表示非常喜歡此次培訓;在學習效果上,認知上,對溝通的必要性以及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情感上,學員增強了溝通的意愿和信心,行為上,學員積極運用溝通技巧與他人溝通,樂于分享;在工作應用上,學員積極主動運用溝通技巧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并感受到溝通帶來的變化。
1.團體輔導對學習狀態的影響
團體輔導以活動為本,強調學員在活動中進行主動地參與和體驗,注重學員的主觀體驗。團體輔導打破了傳統講授式的單方面溝通的培訓方式,而是使學員通過小組討論、技巧訓練、角色扮演、填表、畫圖、頭腦風暴以及現場演練等多種方式,讓學員主動參與到培訓中來,充分發揮了學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在活動中體驗、感悟、養成,直觀生動。
另一方面,團體輔導通過團體建立期的系列破冰活動,建立安全、真誠、信任、開放的團體氛圍,讓學員打開心防的同時,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學員的社會支持系統。
因此,團體輔導激發了學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的改善了學員的學習狀態。
2.團體輔導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1)團體輔導對溝通認知的影響
團體輔導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體驗、現場演練等活動,以及其他學員的分享反饋,使學員體驗到自己的溝通模式給對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發現自己溝通模式的不足。并通過頭腦風暴、技巧訓練、現場演練、角色扮演等活動,以及其他學員分享的成功經驗,學習溝通理論,產生新的溝通理念,學習新的溝通技能。
(2)團體輔導對溝通情感的影響
團體輔導中,學員通過經驗與感受的分享,產生“和別人一樣”的體驗。當個體遇到挫折和問題時,往往會把自己的問題嚴重化,進而感到恐懼、無助和失望。在團體中他們發現別人也有類似的問題,于是他們孤單感減少,同伴感增加。并且在分享中,通過角色扮演、技巧訓練、現場演練等活動,以及其他學員的反饋和成功經驗的分享,增強溝通的信心和意愿。
另一方面,在團體輔導中,學員間彼此幫助,互相支持,真誠開放,分享個人的見解和看法。學員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對別人很重要,這種體驗使人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獲得欣喜感和滿足感,進而增強自信心。并且在這一系列互動中,學員可以觀察、體驗人際關系如何形成,人際溝通如何進行以及各種微妙的人際反應,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增進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信心。
(3)團體輔導對溝通行為的影響
團體輔導中,學員通過技巧訓練、小組合作、現場演練等活動,學習掌握溝通技巧,并通過家庭作業,將溝通技巧運用于工作生活,體會溝通對象的不同反饋。這種反饋增強了學員溝通的信心和意愿。
另一方面,團體就是一個小型社會,是社會的縮影,也是社會的真實反映。在團體輔導中,通過團體領導者的引導,營造安全、真誠、開放的氛圍,學員彼此提供行為示范,他們可以通過團體經驗進行仿效性學習。并給成員提供接受反饋的機會,成員間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團體的反饋比之個別的反饋更有說服力,能夠有效地改變學員的不良溝通行為,發展良好的溝通行為。
3.團體輔導對工作應用的影響
在團體輔導中,學員通過參與活動,完成作業,親身體會到良好溝通帶來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成為將認知落實到行為的內驅力。當學員運用新的溝通理念和溝通技巧與人溝通的時候,溝通對象良好的反饋,溝通將變得更為順暢。這種順暢,將進一步推動溝通行為的落實,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學員的良性溝通行為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最終形成穩定的溝通模式。
1.團體輔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師培訓方式
團體輔導強調通過營造安全、真誠、開放的氛圍,引導學員主動參與各種活動,體驗、分享、反饋,進而改變學員的認知、態度和行為。不僅可以運用到提升學員溝通能力的培訓中,對于其他技能的提高,也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方式。
2.團體輔導需精心準備
團體輔導是主題式、參與式培訓方式,確定培訓的主題前需做好培訓需求調查,確保主題是從參訓教師的實際出發。主題確定后,團體領導者的確定,活動的設計,以及場所和教具的準備等等,每一個環節夠可能影響到團體的良性運作,均需精心準備,才能確保培訓效果。
3.團體輔導注重營造氛圍
團體輔導作用的內在機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安全、真誠、開放的團體氛圍。在這種氛圍里,學員方可以打開心扉,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用心體驗,進而發生變化。
[1].蔣曉姍.小學教師團體心理輔導過程研究[J]科學導報,2015,(1)
[2].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寧波出版社.2007.7
[3].李國柱,劉新民,陳佰鋒.團體輔導對高校年輕教師職業倦怠干預效果[J].中國健康心理雜志,上海師范大學.2015(2)
[4].賈接梅.參與式培訓對中學教師與家長溝通能力的影響[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1